本卷包含契诃夫经典名剧《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按创作时间排序,并收录焦菊隐写于1943年的《<樱桃园>译后记》。这三个剧本,虽然故事不同,所表达的都是契诃夫始终关注的主题:他憎恶十九世纪末俄国社会随处可见的、只知道用一些不连贯的空谈,对“未来”的空想,以充实当下空虚没落偷懒的生活的灰色的人群,他同情勤苦劳动却被毁灭了幸福和希望的另一群人,他用抒情诗一般的结构和台词、背景描述,创造了现代戏剧的开端。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 俄国著名剧作家和短篇小说大师,被认为是十九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戏剧是他文学创作成就中的明珠。在欧美,契诃夫的戏剧剧目演出仅次于莎士比亚,对二十世纪现代戏剧影响极大。契诃夫作品以语言精练、准确见长,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进行探索,将人物隐蔽的动机揭露得淋漓尽致。他的优秀剧本和短篇小说没有复杂的情节和清晰的解答,集中讲述一些貌似平凡琐碎的故事,创造出一种特别的,有时可以称之为令人难以忘怀的或是抒情味极浓的艺术氛围。代表作有戏剧《樱桃园》、《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海鸥》,小说《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万卡》,等等。
今天看了中戏教师版的《樱桃园》,不甚满意。其一是没有强化戏剧的内在矛盾冲突,戏剧情境营造的不够,很难入戏;其二,不甚满意整个舞台的构造和布景,明显能感觉此剧在向着质朴戏剧实验,但着实粗略了一点,意外之处在于导演以白色的幕布为樱桃园的背景象征樱桃开出的...
评分 评分 评分契诃夫在国人传统印象里只是一位短篇小说家。然而作为戏剧家的契诃夫同样不朽。今天我将谈谈他的绝笔作《樱桃园》。 《樱桃园》故事很简单:樱桃园的主人柳苞芙带着她的家人和仆人从巴黎搬回了俄罗斯,由于经济上的困窘,她不得不面临樱桃园即将被拍卖抵债的命运,而接手樱桃园...
若如布朗肖所说矛盾是文学活动的现实,那这三部剧真是展现了这矛盾。生活是表面现象,还是它的确空乏但要不断行动?又或是人一直在模糊不清的地带徘徊?剧中人物也不得答案,我们便看到争议与怀疑在故事里一直展演。谁预设过生活的意义,就会在意义没落时感到生命的剧痛,好像经历了一次不堪忍受的剥夺。曾经错误地想象这个世界可能有某种意义,或是事先为生活预设过图景,才会如剧中人物一样如此失望地发现一切都没意义。可剧中也有观点说,“樱桃园卖是卖出去了,但你前面还有一大段没有走完的生命呢”。于是总有角色出来说:“忍耐吧,去工作,耐心地活下去”。这真的是契诃夫老师导演的一直有悖论有矛盾有爱的戏剧。
评分还是童道明先生译的好,戏尾索尼娅劝舅舅的那几句:“无论是现在还是年老,我们都要不知疲倦地为别人劳作,当我们的日子到头,我们就平静的死去,我们在另一个世界说,我们悲伤过,哭泣过,痛苦过,这样上帝就会怜悯我们。”我和高尔基一起哭了起来。
评分还是童道明先生译的好,戏尾索尼娅劝舅舅的那几句:“无论是现在还是年老,我们都要不知疲倦地为别人劳作,当我们的日子到头,我们就平静的死去,我们在另一个世界说,我们悲伤过,哭泣过,痛苦过,这样上帝就会怜悯我们。”我和高尔基一起哭了起来。
评分"要想了解契诃夫,必须懂得欣赏诗,懂得欣赏他的作品所包含的抒情因素;必须先把寻求“舞台性”的虚伪戏剧观铲除;必须懂得在剧本里去寻求真实的人生。而要了解这个人生,要了解这个契诃夫式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就又必须先去全面地了解现实生活的全貌。耍了解生活的全貌,必须扩展自己生活的宽度,而不要站在高处;必须去主观地、透彻地经验人生,把握住它的脉动与形态,而不是客观地去分析它的表面。必须这样,才能懂得契诃的真价值,才能知道《樱桃园》的伟大。"
评分爱人妻,盼帝都,物是人非家乡情。知识分子爱好畅想未来,慵懒无趣沽名钓誉;贵妇贵夫圈里永远处于热病狂乱状态的情感冲突,以最平庸地心态去痛恨平庸;三篇读来只有《樱桃园》的一些乡愁能有所感触。无论结构再妙都好,故事里自上而下的所谓中产情怀总不大舒服。也许只有陀思妥耶夫斯基这种在流放地待过,深入体验贫下中农生活的作家,才能给出真正俄味儿的辽阔视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