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包含契诃夫经典名剧《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按创作时间排序,并收录焦菊隐写于1943年的《<樱桃园>译后记》。这三个剧本,虽然故事不同,所表达的都是契诃夫始终关注的主题:他憎恶十九世纪末俄国社会随处可见的、只知道用一些不连贯的空谈,对“未来”的空想,以充实当下空虚没落偷懒的生活的灰色的人群,他同情勤苦劳动却被毁灭了幸福和希望的另一群人,他用抒情诗一般的结构和台词、背景描述,创造了现代戏剧的开端。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 俄国著名剧作家和短篇小说大师,被认为是十九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戏剧是他文学创作成就中的明珠。在欧美,契诃夫的戏剧剧目演出仅次于莎士比亚,对二十世纪现代戏剧影响极大。契诃夫作品以语言精练、准确见长,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进行探索,将人物隐蔽的动机揭露得淋漓尽致。他的优秀剧本和短篇小说没有复杂的情节和清晰的解答,集中讲述一些貌似平凡琐碎的故事,创造出一种特别的,有时可以称之为令人难以忘怀的或是抒情味极浓的艺术氛围。代表作有戏剧《樱桃园》、《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海鸥》,小说《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万卡》,等等。
断断续续看完了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戏剧是真的比较难的看懂,跟小说很不一样,旁白,空白和沉默很重要,剧中人物一句很普通的我家小狗吃核桃,如果不联系上下文和那个时代的面貌,就读不懂这句话所要表达的主题,这种琐碎,漠不关心都是那个时代的真实现象,万尼亚舅...
评分今天看了中戏教师版的《樱桃园》,不甚满意。其一是没有强化戏剧的内在矛盾冲突,戏剧情境营造的不够,很难入戏;其二,不甚满意整个舞台的构造和布景,明显能感觉此剧在向着质朴戏剧实验,但着实粗略了一点,意外之处在于导演以白色的幕布为樱桃园的背景象征樱桃开出的...
评分看惯了如今大小荧屏上夸张的人物性格和过于戏剧化的剧情,再看契诃夫一读会不适应,因为胃口已经被调料香精糟蹋了,二读会发现原来蔬菜瓜果的原味儿是这样。 作为一个水瓶座,契诃夫在这三部戏剧里,尤其是晚年的后两部,凸显了他对意义和希望执着追求。然而那些人物所说的大段...
评分 评分第四次读万尼亚舅舅和樱桃园,第三次读三姐妹。还是有新的细节和收获。当觉得各个剧里的角色和立场似乎很相似,ta立马又会说出令自身独一无二的对白来。《樱桃园》是喜剧,是契诃夫的乐观,旧的情怀虽然必然要失去,未来还是会好的。而且樱桃园比三姐妹还要喜,因为还未到来的未来,他已无需操心。焦菊隐的译后记值得反复读,虽然也许有时代局限,依然是需要常读常想常爱的契诃夫。回头我怎么也想不起小K在“Still Alice-2014”里演三姐妹的谁?伊莉娜,当然是伊莉娜!“总有一天人们会懂得这些苦难的原因…我们都应该去工作…冬天回来,一切会被白雪覆盖,而我只需一直工作…”小K你也要继续努力。
评分契诃夫戏剧有三宝:生活空虚理想倒,三角恋爱不可少,老头老太太死得早。
评分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契诃夫临终前已觉察到日新月异的时局更替,用他最后一口气写出《樱桃园》这支凄清中弥漫着芬芳的拆迁挽歌,然后就搬去天上永居了。《三姐妹》中,少女们身处破败粗鄙,而她们的情怀,她们的怨怼,无一不展现着花团锦簇的热闹之美。这是正职为医生的契诃夫,亲手为夹缝失意者们煲制的特效鸡汤。
评分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契诃夫临终前已觉察到日新月异的时局更替,用他最后一口气写出《樱桃园》这支凄清中弥漫着芬芳的拆迁挽歌,然后就搬去天上永居了。《三姐妹》中,少女们身处破败粗鄙,而她们的情怀,她们的怨怼,无一不展现着花团锦簇的热闹之美。这是正职为医生的契诃夫,亲手为夹缝失意者们煲制的特效鸡汤。
评分若如布朗肖所说矛盾是文学活动的现实,那这三部剧真是展现了这矛盾。生活是表面现象,还是它的确空乏但要不断行动?又或是人一直在模糊不清的地带徘徊?剧中人物也不得答案,我们便看到争议与怀疑在故事里一直展演。谁预设过生活的意义,就会在意义没落时感到生命的剧痛,好像经历了一次不堪忍受的剥夺。曾经错误地想象这个世界可能有某种意义,或是事先为生活预设过图景,才会如剧中人物一样如此失望地发现一切都没意义。可剧中也有观点说,“樱桃园卖是卖出去了,但你前面还有一大段没有走完的生命呢”。于是总有角色出来说:“忍耐吧,去工作,耐心地活下去”。这真的是契诃夫老师导演的一直有悖论有矛盾有爱的戏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