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包含契诃夫经典名剧《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按创作时间排序,并收录焦菊隐写于1943年的《<樱桃园>译后记》。这三个剧本,虽然故事不同,所表达的都是契诃夫始终关注的主题:他憎恶十九世纪末俄国社会随处可见的、只知道用一些不连贯的空谈,对“未来”的空想,以充实当下空虚没落偷懒的生活的灰色的人群,他同情勤苦劳动却被毁灭了幸福和希望的另一群人,他用抒情诗一般的结构和台词、背景描述,创造了现代戏剧的开端。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 俄国著名剧作家和短篇小说大师,被认为是十九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戏剧是他文学创作成就中的明珠。在欧美,契诃夫的戏剧剧目演出仅次于莎士比亚,对二十世纪现代戏剧影响极大。契诃夫作品以语言精练、准确见长,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进行探索,将人物隐蔽的动机揭露得淋漓尽致。他的优秀剧本和短篇小说没有复杂的情节和清晰的解答,集中讲述一些貌似平凡琐碎的故事,创造出一种特别的,有时可以称之为令人难以忘怀的或是抒情味极浓的艺术氛围。代表作有戏剧《樱桃园》、《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海鸥》,小说《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万卡》,等等。
契诃夫的戏剧显然比那些所谓的现代派戏剧高明多了,里面的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明。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尽管不乏哲理深度,但缺少扎实的现实主义内容,剧中人物不过是借了人的躯壳,随着作者牵线而动的木偶。 契诃夫戏剧《万尼亚舅舅》中那位医生,在种下一棵树苗的时候,...
评分断断续续看完了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戏剧是真的比较难的看懂,跟小说很不一样,旁白,空白和沉默很重要,剧中人物一句很普通的我家小狗吃核桃,如果不联系上下文和那个时代的面貌,就读不懂这句话所要表达的主题,这种琐碎,漠不关心都是那个时代的真实现象,万尼亚舅...
评分【按:读完焦菊隐先生的译后记,叹服他对契诃夫戏剧艺术理解之深刻,也为自己的肤浅感到惭愧:我辈在豆瓣写的那类“读后感”式的评论可以休矣。摘抄党于是欣然摘抄在此。译后记先是详细交待了《樱桃园》的创作背景和历史,然后介绍了契诃夫的创作理念、方法和过程,以及人物取...
评分 评分去年大三冬天,闲聊,问外文老师最爱研究的方向,十九世纪英国和俄苏。老师是抒情性和戏剧性的统一体,像契诃夫的戏一样,解决了黑格尔和别林斯基毕生的难题。 当时不明白,浪漫主义后三杰和其余某些英国的诗歌戏剧对我来说意味着文学的大多数,而至今我仍未完整看过我表达喜爱...
【暂时先标一部】三姊妹:数十次借人物之口质询了生活的意义,当下的苦难一定能换来后世的幸福吗?“生活像莠草似的窒息着我们”,究竟是怀着热切的渴望,去生活、去奋斗、去工作、去爱,把两三百年或一千年以后的无福消受的新的幸福生活当做是生存的目的,还是认清生活永恒地充溢着艰难、神秘,只懂得吃、喝、睡然后去死,用卑鄙的诽谤、谎言来麻醉自己,直到神圣的火花都熄灭?昏暗、绝望的天边会出现亮光和希望吗?
评分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契诃夫临终前已觉察到日新月异的时局更替,用他最后一口气写出《樱桃园》这支凄清中弥漫着芬芳的拆迁挽歌,然后就搬去天上永居了。《三姐妹》中,少女们身处破败粗鄙,而她们的情怀,她们的怨怼,无一不展现着花团锦簇的热闹之美。这是正职为医生的契诃夫,亲手为夹缝失意者们煲制的特效鸡汤。
评分无法用语言形容契诃夫的这些剧本给我的震撼,里面的人物与独白击亮并震慑人的灵魂,焦菊隐的翻译质量和译后记都令人感佩……戏剧的力量太强大了,完全超越时空界限。在看《三姐妹》之前先看完了伯格曼的《魔灯》,里面提到了他拍《三姐妹》的情景……这些俄罗斯的伟大灵魂给与人类多么宽大的希望和爱,永远爱契诃夫。
评分2015年第63本:摒弃了所谓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契诃夫却让我们觉得他的戏剧呈现的正是生活本身。他从种种琐碎之中,提炼出日常的烦嚣、空洞、令人窒息,以及庸常的背景下各人的蒙昧、绝望与歇斯底里。弦歌已断,空余回响,他以无比的柔情慨叹一个时代的终将消逝,却又给予他的人物以缥缈的、希望的微光。一切都等待着同一个黑夜,一切也都在等待着同一个黎明。“天边已经在发亮了,整个光明的日子,绝不会远了”。
评分叹为观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