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1893—1988),20世紀中國著名思想傢、教育傢、社會改造運動者。生於北京,原籍廣西桂林。原名煥鼎,字壽銘,又字漱冥,後以漱溟行世。1917年入北京大學任教,七年後投身農村,從事鄉村建設運動。抗戰中為促進國共團結抗敵而奔走,參與創建民盟;勝利後又參與國共和談,為和平建國而努力。新中國成立後,曆任全國政協委員、常委及憲法修改委員會委員,但心思之用更在於人生問題之研究。一生用心於兩大問題:人生問題與中國問題;為此兩大問題而思考而行動,終其一生。主要著作有《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印度哲學概論》、《鄉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與《人心與人生》等。
梁漱溟作品集全新整理 權威文本
梁漱溟先生緻力於解決中國問題之代錶作品
中國近百年史,也可以說是一部鄉村破壞史。
中國國傢之新生命,必於農村求之;必農村有新生命,而後中國國傢乃有新生命。
今後中國人嚮上興奮地新方嚮是什麼?老實不客氣的說:就是我們的鄉村建設運動!
——————————————————
——————————————————
本書為梁漱溟作品集之一,其餘兩本為《中國文化要義》和《人心與人生》。2005年前後這三本書都曾作為“世紀人文係列叢書•世紀文庫”係列齣版。《這次為新版,改變瞭開本與定價,增添瞭一些珍貴的手跡照片,並增加瞭部分附錄,使其更具權威性與收藏價值。
本書是梁漱溟先生社會政治思想的代錶作。從認識和解決中國社會問題入手,係統地闡述瞭梁漱溟對中國社會改造與鄉村教育關係的思想。他以鄉村為中國文化之本的思想,以及通過教育手段來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組織結構,培養新倫理,建設新禮俗的思想,都是對中國社會根本問題思考的積極實踐。
传统中国的乡村社会正如梁漱溟所言,是伦理本位下的关系社会,儒家伦理道德是构成乡村社会关系的核心理念,社会利益关系从属于伦理道德。而处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农村社会,正经历着从传统的伦理社会转型到市场社会,即原有的伦理本位逐渐被利益本位所取代,市场交易...
評分梁漱溟的药方 ——《乡村建设理论》对当下制度思考的意义 干春松 谁是20世纪中国最富创造性的思想家,一直是近年来学术界喜欢谈论的问题。一般来说,这样的问题本身难以成为一个严肃的学术话题,不过,这并没有妨碍众多学者对于鲁迅和胡适之间谁该占据宝位进行辩论。但是,在...
評分关于乡村建设。 最反对中国缺乏团体的观点。在我看来,中国正是因为团体太多才导致梁漱溟所说的两点:1.缺乏纪律习惯2.缺乏组织能力。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样的环境更容易产生团体。首先缺乏纪律习惯,比如在公共场所喧哗,是因为人处于小团体,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人他怎么喧...
評分2014 年12月10日第一遍。 15年7月繼續,閱讀梁爺爺給近代中國開 的藥方,在一堆發黴的藥材中感受梁爺爺的大智慧 7月26日讀完第二遍 8月18日第三遍,重要的是終於記瞭筆記
评分很多人把梁歸於民粹主義,其實他的觀點立足於那個時代,是個復雜的混閤體,不僅是民粹的,還帶有精英主義,發展主義的色彩。
评分甲部講問題來源,中國鄉村建設運動有何而起,鄉村運動睏難在於何處,為何所有力量都壓倒鄉村去。另一麵講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三重問題的具體邏輯,並承接《中國文化要義》一書中的判斷,說明中國的兩難睏局(既不可後退,又不可並入西方道路)。乙部講解決問題,即順承中國倫理本位的思路,讓鄉學激發人的嚮上之力,在古代“天地君親師”的說法中,似乎取師一層,結閤感情與義理的嚮上之路,讓西方的法律以禮俗的形式,重新成為政治構建的基礎。再走一條由農到工,非爭鬥的經濟發展路綫。即從風俗到政治到經濟的倒灌下來的路嚮。但是其中的主綫是倫理的嚮上。換言之,這與《要義》中的第一路嚮有本質區彆。
评分道理不粗,人生經曆更佳。文字略微拗口。
评分看的是這個版本,還是標記一下這個版本的吧。其中提到共産黨很多次,我認為梁老不是不贊同共産黨的主張,他更多的是覺得共産黨做不到。其實我是可以理解他的,共産黨走的路真的很難瞭,有的時候多次復盤,都很震驚這是怎麼完成的。(尤其是土改和掃盲)看到後記,梁老感慨,鄉建失敗失敗在與政府沒有分開、與農民沒有聯閤。最主要的還是沒有把農民動員起來。不得不再次感慨共産黨動員農民的能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