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艺术精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徐复观
出品人:
页数:566
译者:
出版时间:2010-12
价格:5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74452
丛书系列: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图书标签:
  • 艺术
  • 徐复观
  • 艺术理论
  • 艺术评论&理论&艺术史
  • 美学
  • 文化
  • 思想史
  • 中国
  • 中国艺术精神
  • 艺术哲学
  • 传统文化
  • 审美精神
  • 人文思想
  • 中国美学
  • 文化传承
  • 精神内涵
  • 艺术表达
  • 意境营造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徐复观所著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个基本的意思,是说明庄子的虚、静、明的心,实际就是一个艺术心灵;艺术价值之根源,即在虚、静、明的心。简单来说,艺术要求美的对象的成立。

正是基于这一思路,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正文十章中,仅在前两章着重从哲学上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艺术精神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进行阐发,凸显出只有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而在后八章则着重通过对汉以后的绘画与画论的解读,揭示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对中国古代绘画与画论演变的深刻影响。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自叙
再版序
三版自序

第一章 由音乐探索孔子的艺术精神

第一节 我国古代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
第二节 孔子与音乐
第三节 孔门乐教传承的典籍
——《乐论》与《乐记》的若干考证
第四节 音乐中的美与善
第五节 仁与乐的统一
第六节 音乐在政治教化上的意义
第七节 音乐与人格修养
第八节 音乐艺术价值的根源
第九节 孔子对文学的启示
第十节 孔门艺术精神的转化与没落
第二章 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
——庄子的再发现

第一节 问题的导出
第二节 道家的所谓道与艺术精神
第三节 美、乐(音洛,后同)、巧等问题
第四节 精神的自由解放——“遊”
第五节 “遊”的基本条件——无用与和
第六节 心斋与知觉活动
第七节 艺术精神的主体
——心斋之心与现象学的纯粹意识
第八节 心斋的虚、静、明
第九节 心的主客合一
第十节 艺术的共感
第十一节 艺术的想像
第十二节 庄子的美地观照
第十三节 庄子的艺术地人生观、宇宙观
第十四节 庄子的艺术地生死观
第十五节 庄子的艺术地政治观
第十六节 庄子的艺术地创造
第十七节 庄子的艺术欣赏
第十八节 结论
第三章 释气韵生动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书(字)与画的关系问题
第三节 玄学的推演及人伦鉴识的转换
第四节 由人伦鉴识转向绘画——传神与气韵生动
第五节 谢赫在画论中的地位问题
第六节 气与韵应各为一义

第四章 魏晋玄学与山水画的兴起

第五章 唐代山水画的发展及其画论

第六章 荆浩《笔法记》的再发现

第七章 逸格地位的奠定一一《益州名画录》的一研究

第八章 山水画创作体验的总结一一郭熙的《林泉高致》

第九章 宋代的文人画论

第十章 环绕南北宗的诸问题

附录一 中国画与诗的融合
——东海大学建校十周年纪念学术讲演讲稿
附录二 故宫《卢鸿草堂十志图》的根本问题 附后记
附录三 张大干《大风堂名迹》第四集王洗《西塞渔社图》的作者问题
附录四 故宫《卢鸿草堂十志图》的根本问题补志
附录五 “兰亭争论”的检讨
附录六 兰千阁藏褚临兰亭的有关问题
附录七 溥心畲先生的人格与画格
徐复观先生学术年表
徐复观与《中国艺术精神》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终于把《中国艺术精神》看完了,笔记也做完了。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和原来看过的外国人写的中国艺术史比起来,不知要甩他们多少条街。首先引用的资料非常丰富,这种积累是外国人很难达到的,而且就像题目中说的,中国人对中国艺术精神的理解还是要远超外国人的。 这本书把中国...  

评分

评分

评分

庄子是中国艺术精神的策源所在,比之尽善尽美的儒家美学观点,他更是中国诗歌和水墨山水的精神内核。如果有陶渊明和王维等人的诗歌阅读体验,再来看台湾国学大师徐复观的这本《中国艺术精神》,绝对是一次理性的审美游历。从宏观梳理到微观考究两个侧面,徐复观清理出庄子的思...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和第二部分(尤其第二部分)分析非常精到厉害,后面的画论部分所引材料都比较熟悉,但读来仍然有很多收获,比如气与韵各自成文的分析。徐老师信手拈来的文献引用及扎实的版本考据功底让人实在很佩服。读毕心中产生了一些还可深入思考的问题1.林泉高致读来实是外道内儒的典型叙事,或可从中窥得北宋士大夫的精神?(与南北朝甚至唐两相对照立判)2.文字叙述之于观念表达受同时期文学风格的影响(在魏晋相当明显,近日读谢赫以及文心雕龙有强烈感受),不应当忽视。3.画史美学在西方长期脱节,但在中国实际上存在着一条内在的转换线索(从鉴赏者到创作者),留在日后讨论。顺带一提,徐老师最后南北宗一议略弱,文献繁垒过多,反而忽视了作品/实物分析,可惜。

评分

“学习从来都不是件快乐的事”

评分

毫不犹豫的五星~

评分

毫不犹豫的五星~

评分

去年夏天最潮热的季节里,做了两万字的读书笔记,受到丁胖的好评。甚爱徐先生对庄子精神的分析。真是好记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