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上下两编,原理编扩展了一百年来符号学发展的理论基础,融合中西方符号学理论,建立一个可用于分析人类意义活动的符号学体系;推演编具体讨论了符号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的复杂作用,让读者理论与应用兼得。该著作是应有符号学理论分析文化的典范。符号学作为文科公分母,必须应用于更为广大的文化及多媒介文本。这本著作强调创新,也强调符号学理论的分析应用,将独创的符号学理论系统地应用到文化研究。
赵毅衡,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硕士,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长期执教于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所长。
主要中文著作:《远游的诗神》、《新批评》、《符号学》、《苦恼的叙述者》、《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必要的孤独:形式文化学论集》、《建立一种现代禅剧:高行健与中国实验戏剧》、《礼教下延之后:中国文化批判诸问题》、《赵毅衡文集(八卷本)》、《趣味符号学》等。
主要英文著作:The Uneasy Narrator:Chinese Fiction from theTraditional to the Modern、Towards a Modern Zen Theatre等。
主要文学创作:《居士林的阿辽沙》、《沙漠与沙》等。
主要译著:《美国现代诗选》、《化身博士》等。
一、从语言“标记性”到文化“标出性” “标出性”是赵毅衡先生对语言学术语“标记性”的新译。“标记”理论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布拉格学派的学者特鲁别茨柯伊(Nikolai Trubet-zkoy)和雅各布森(Roman Jacobson)所创。特鲁别茨柯伊从音位学角度提出了三种对立:(1)有无对立(priva...
评分所谓“标出性”,是指对立的两项并不对称,其中,使用较少的一项为“标出项”,较多的则是“非标出项”;这一现象在语言学中相当普遍,也得到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在文化中,这样的不对称性也是广泛存在的。前苏联符号学家尤里·M·洛特曼在考察文化运动机制时,就曾对符号的不对...
评分从符号学的窗口望出去,整个世界似乎正在等待尽收眼底。 “二十一世纪是符号学世纪”。第一个十年方过,赵毅衡教授在他的《符号学:原理与推演》(2011年3月南京大学出版社)中便给出了如此断言,或称预言。而事实就是如此,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酝酿、起飞、分野之后,理论符...
评分这是我今年到目前为止看的规模最大的一本书,400页。每天固定看40页,看了10天左右(我的观念是每天能够接受的知识是有定额的,超过了就算看了也理解不了,徒伤脑子)。 因为“辛辛苦苦”看完了,于是必须简单写几句话纪念一下,顺便给后来者提供参考。 看这本书之前最好先看赵...
如何从底层的角度认知社会、传播等人文学科,内容已经写的很生动易懂了,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读不太懂...要换地儿了还有最后50页没读,这本书就先不带了,之后再重新读一遍。
评分符号学的入门读物
评分跌跌撞撞算是把这本书看完了,原本只预备两天时间,没想到看了七八天。非常好读,非常适合入门的一本符号学书。如果不是中间回过头去把一些仍有疑窦的章节反复研读,也不会花如此之多的时间。 但是读的过程中,不断陷入对赵毅衡先生与李幼蒸先生学术争辩的思考之中。一时赞许李幼蒸先生的批评,一时又沉浸赵毅衡先生的叙述,倒是蛮曲折的心路历程。 很多自创的学术名词,由于我对符号学的了解仅限于此,并不能够确定,这究竟是开拓之举,还是学术严谨性上的可供怀疑? 大多数人给了这本书五颗星,但是也有人给低分,论述道:“如果有人来问我要不要读这本书,我会给他两个字:快逃。” 不予置评。只是陈述。毕竟我也只是学生,仍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评分结语里自评是在繁华闹市中沉下心写学术著作,为符号学重新作了定义,对诸多核心概念和理论也都作了重新表述,洋洋洒洒。 这就是个西方学术的二道贩子,疯狂地把自己所知貌似有关联的文献一股脑堆上去壮胆的水货。把这些东西收拾收拾去当个“文化学者”去多骗些人不更好么,走符号学这个路子真是走窄了。 讲又讲不清,说又说不对。
评分结语里自评是在繁华闹市中沉下心写学术著作,为符号学重新作了定义,对诸多核心概念和理论也都作了重新表述,洋洋洒洒。 这就是个西方学术的二道贩子,疯狂地把自己所知貌似有关联的文献一股脑堆上去壮胆的水货。把这些东西收拾收拾去当个“文化学者”去多骗些人不更好么,走符号学这个路子真是走窄了。 讲又讲不清,说又说不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