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政党与乡村社会: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形态研究》内容简介:和以往中共党史、中共组织史研究侧重制度条文而忽略实际运作的情形不同,《革命政党与乡村社会: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形态研究》另辟蹊径,将关注重点从制度层面转向了实践层面、运作层面。作者以山东抗日根据地为中心,以各级党内文件为基本资料,综合运用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侧重探讨与党组织相关的各种实践问题,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形态活生生地展示出来,令人信服地揭示了共产党与乡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全书凡六章,分别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群体、干部群体、组织结构、党员教育、组织纪律、党政关系作了深入探讨。书中关于党员群体和干部群体的社会构成、新党员的吸纳机制、干部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基层组织的状况和效能、组织纪律的制定与实施等问题的论述,都颇具新意和深度,予人启油。
李里峰,男,1976年生。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已出版《中国考试通史(民国卷)》(副主编)等专著,《唤醒中国》(合译)、《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历史之源》等译著,并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二十一世纪》(香港)、《江苏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有点失望。(1)缺乏历史意识,把从20年代到40年代的情况混在一起讨论,这是方志的写法,不是历史论文的写法。(2)不少论述跟着档案走。。不过既然自己的博士论文还没写出来,这样吐槽别人的博论是不是太损人品了。。
评分史料搜罗的很好 但是组织的欠缺 最终呈现了一种全面的肤浅
评分对比作者近年的论文,貌似这些年成长很大。
评分印象中写的挺好的,具体内容记不清了
评分基本上是王奇生關於國民黨組織系統的中共山東農村版本,所以在行文論述中,時常會有兩党交錯的感覺。 書中,一是如李老師所強調的,對中共組織體系的分析是要從制度層面轉向實踐層面;二是可以看出重史料事實而輕分析解釋。 既然,國共兩黨在組織系統的問題如出一轍,何以中共就能夠取勝?李老師的解釋,似乎有點"兩黨比壞"的感覺,就是中共雖差,但國民黨更差勁,略顯簡單和片面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