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社会与美美与共

美好社会与美美与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费孝通
出品人:
页数:506
译者:
出版时间:2019-1
价格:59.00 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7682523
丛书系列:中国社会学经典文库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费孝通
  • 人文
  • 社会
  • 三联
  • 中国
  • 当代中国
  • 2019
  • 美好社会
  • 美美与共
  • 社会和谐
  • 人文关怀
  • 共同体意识
  • 文化共生
  • 社会伦理
  • 可持续发展
  • 包容性发展
  • 人类命运共同体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费孝通先生是我国老一代的著名人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家,世人对其青年时代创造的经典著作早已耳熟能详。同样值得世人重视的是,费先生自20世纪70年代末获得第二次学术生命之后,面对现时代中国及世界的新态势,从实求知、孜孜不倦,延续并将其一生所做的三部主题“文章”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本书从乡村与城镇发展、民族与社会发展、全球化与文化自觉、学术反思与展望四个方面,分别收录了费孝通先生第二次学术生命中形成的代表性作品,汇成文集,既是立此存照、缅怀学界的先行者,也是梳理学脉,便于后学者续写新的“篇章”。

【编辑推荐】

《美好社会与美美与共:费孝通对现时代的思考》,收录费孝通先生改革开放之后获得“二次学术生命”之后,在学术界和知识界获得广泛关注和深远影响的学术文章,这些文章已经成为新的经典。从这些经典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先生晚年对文化的反思,已经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考,升华到天下大同的全球社会,也关注我们今天强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先生认为,他所吁求的“美好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共相,是世界性总体社会中人与人相处的规范,是主观意识和客观律令的内外统一。因此,文化自觉是对自身之美和他者之美的双重自觉,目标是创建一个和而不同的全球社会。

费老70多年的学术生涯,其研究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然其一直没有脱离社会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费老的笔下,微视研究和巨视研究一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先生的社会人类学思想在两者间应用得游刃有余,并不时地产生新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对中国社会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思考,如何上升到全球视野,这是先生晚年的大智慧,在某种意义上先生晚年的思考,已经从一位“从实求知”的以田野经验为基础的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学家,上升为超越所处时代、关注未来、具有普遍人类关怀的一位哲学家。而费老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证明,他非常出色地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论特色。他对于本土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成为非西方学者研究本土社会的典范。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费孝通( 1910.11.2—2005.4.24),江苏吴江人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代表作有《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等。

改革开放之后,费孝通先后对我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

【编者简介】

麻国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兼人类学系系主任,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秘书长,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人类学与民俗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国家图书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世界银行评估专家。

目录信息

一城乡协调发展
三访江村 ...................................................................................................... 3
江村 50 年 .................................................................................................. 19
重访云南三村 ............................................................................................ 33
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 ............................................................................ 47
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 . ........................................................... 57
三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 ........................................................................ 75
小城镇,大问题 ........................................................................................ 85
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 .............................................................................. 123
农村、小城镇、区域发展 ...................................................................... 139
二民族与社会发展
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 ...................................................................... 163
深入进行民族调查 .................................................................................. 187
瑶山调查 50 年 ........................................................................................ 197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 207
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思考 .......................................................................... 241
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 .............................................................. 251
民族生存与发展 ...................................................................................... 267
关于中国民族基因的研究....... .................................................................. 275

三全球化与文化自觉
人文价值再思考 ...................................................................................... 283
对“美好社会”的思考 .......................................................................... 301
反思•对话•文化自觉 .......................................................................... 307
文化论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 . ......................................................... 323
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 . ......................................................... 331
创建一个和而不同的全球社会 .............................................................. 347
四学术反思与展望
迈向人民的人类学 .................................................................................. 363
重读《江村经济•序言》 ........................................................................ 375
《云南三村》序 ........................................................................................ 409
读马老师遗著《文化动态论》书后 . ..................................................... 417
个人•群体•社会 .................................................................................. 441
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 .................................................................. 463
人的研究在中国 :............. ................................. ..................................... 489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春节在即,又看到一大波眼熟的话题:在老一辈“养儿防老”的焦虑下,“什么时候带女朋友回家”,”为要收不收彩礼“,”要不要去婆婆家过年“,”亲戚又要盘问什么时候结婚生小孩“等等等等。 说实话,每个人面对这些话题都有特别个人化的理解,然后还会引发口水战——这似...  

评分

春节在即,又看到一大波眼熟的话题:在老一辈“养儿防老”的焦虑下,“什么时候带女朋友回家”,”为要收不收彩礼“,”要不要去婆婆家过年“,”亲戚又要盘问什么时候结婚生小孩“等等等等。 说实话,每个人面对这些话题都有特别个人化的理解,然后还会引发口水战——这似...  

评分

(一)“养儿防老”是由中国社会的传统结构和经济基础决定的 在中国流行着一种对西方家庭里亲子关系的看法,并用“空巢”两个字形容它的模式。他们认为,在西方现代社会里父母对子女有抚育的义务,而子女对父母却没有赡养的义务。为父母者辛辛苦苦把儿女抚育成人,一旦儿女羽毛...  

评分

(一)“养儿防老”是由中国社会的传统结构和经济基础决定的 在中国流行着一种对西方家庭里亲子关系的看法,并用“空巢”两个字形容它的模式。他们认为,在西方现代社会里父母对子女有抚育的义务,而子女对父母却没有赡养的义务。为父母者辛辛苦苦把儿女抚育成人,一旦儿女羽毛...  

评分

缺乏深入。可能是因为原文是基于费老演讲稿整理,章节内容有少量重复,例如讲:“乡脚”,一模一样的小段描述看到了两次;费老说“自己九十岁了,时间有限”,同样的字句描述出现了三次。读起来难免觉得在兜圈重复,不如单独看《江村经济》和《生育制度》两本书来得痛快。费老...

用户评价

评分

《美好社会与美美与共》 这应该是拜读的费孝通先生的第五本书,先生提到他原本是想学医的,但是后来放弃了成为一个医生的前途,因为他认识到了“为万民造福”比“为个人治病”更有意义。因此先生终其一生都是“志在富民”,这也是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学的根本态度。 此书最大启发在于先生从“书斋”到“田野”的主张,现如今,研究社区还是绕不开求真求实的田野调查法。通过深入“田野”的调查,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从而为研究所用。我们读社会发展史应当用它来理解当前的实际问题,强调知识的实用性,科学知识的可贵之处应在于此。

评分

仅就谈文化的部分而言,也许放到那个历史语境下不乏洞见,但总觉得缺乏进一步的思考

评分

《美好社会与美美与共》 这应该是拜读的费孝通先生的第五本书,先生提到他原本是想学医的,但是后来放弃了成为一个医生的前途,因为他认识到了“为万民造福”比“为个人治病”更有意义。因此先生终其一生都是“志在富民”,这也是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学的根本态度。 此书最大启发在于先生从“书斋”到“田野”的主张,现如今,研究社区还是绕不开求真求实的田野调查法。通过深入“田野”的调查,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从而为研究所用。我们读社会发展史应当用它来理解当前的实际问题,强调知识的实用性,科学知识的可贵之处应在于此。

评分

费老晚年对自己一生学术思想的总结和提炼。是当代知识人的真榜样。

评分

有很多全新的思考,值得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