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剑青,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曾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20世纪30年代北平的大学教育与文学生产,主要是以大学为视角,考察北伐后到抗战前(1928-1937)这十年北平的新文学活动。这一时期的北平被称为“文化城”或“大学城”,文学活动往往是在各大学中展开的。本书在时空上以20世纪30年代的北平为范围,描述和分析大学参与到新文学的想像和再生产中去的不同方式,从两个层面考察了“大学教育与文学生产”之间的关系:作为知识生产的场所,大学通过学术研究和课程设置,生产着有关新文学的各种知识、观念和历史叙述;而作为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文化共同体”,大学又为新文学再生产和创造了诸如文学社团、刊物、师生关系、人际网络等制度性的条件。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史料梳理扎实,诸多有意思的视角和判断颇得借镜
评分@2019-03-18 10:30:21
评分相当好的切入角度和处理,此前同类研究中还没见过
评分博论如此,值五星
评分博论如此,值五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