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获茅奖后的第一部长篇,也是他第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直逼现实,书写民苦,使这部小说成为《一句顶一万句》的姊妹篇。
和《一句顶一万句》一样,故事都是写一个戴了绿帽子的人想杀人,其实不过是想在人群中找到能说上话的人,不同的是,这本书中是一个戴绿帽子的女人,从杀人到折腾人,不过是想在人群中纠正一句话。
这个顶了潘金莲冤名的妇女经历了一场荒唐的离婚案后,要证明之前的离婚是假的,更要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走上告状路。结果从镇里告到县里、市里,甚至申冤到北京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但没能把假的说成假的,还把法院庭长、院长、县长乃至市长一举拖下马;以至每到“两会”时她所在的省市县都要上演围追堵截的一幕,竟持续二十年。
刘震云用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讲述真切的生活常理。他的写作立场使他成为当代文坛少有的可以与时代、人民和国家对话的现实主义作家。
刘震云,1958年生于河南延津县。198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小说素以下笔辛辣和关注民生为特点。
曾创作长篇小说
《故乡天下黄花》
《故乡相处流传》
《故乡面和花朵》(四卷)
《一腔废话》
《手机》
《我叫刘跃进》
《一句顶一万句》等;
中短篇小说
我拿到这个书以后,第一感觉是震惊,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已经无力书写这个时代,在文坛上比较活跃的作家,基本上都是写“文革”、童年,过去,或者说写一个村,一个店,一个沟那点儿事。这个时代的作家,很少有像刘震云这样对现实这么敏感、还有勇气和胆量来反映现实的。这...
评分荀正义捡现成的漏赫然就是《单位》老张的渔翁得利,蔡富邦与刁成信不对付俨然就是《一地鸡毛》老张与老孙的矫情,省长储清廉最后一拍板就是《官人》秋风扫落叶式的算总帐,董宪法到集上当牲口牙子则又与吴摩西哀嚎“就叫我罗长礼吧”遥相呼应。这么看,《我不是潘金莲》的新意...
评分其实正文不过几千字,算是个短篇,就是一个想回家买不到春运火车票又急着回去用上访被遣返的小段子,但是为了这个正文的逻辑性及其完整性,书的六分之五的前言就是为其铺垫,结构很有意思,李玉莲的一根筋是小说的主线,其合理性也促成正文中主人公史县长的回家成功,带来更多...
评分挺长时间没看刘震云写的东西了,乍一翻《我不是潘金莲》的时候,有点儿眼生,看完第一章的序言之后,那种熟悉的被调戏的阅读快感又回来了,齐活儿。 这书里的序跟正文部分应该堪称中国当代文学里最长的序言最短的正文了吧,前面十万多字的序言就为了后面几千字的正文,挺有意...
评分采访刘震云,他说,作家需要像探照灯一样的眼睛,照亮未来。 1.第一章序言开始,李雪莲砰砰砰敲王公道的门 2.第二章序言开始,王公道砰砰砰敲李雪莲的门,且说的是一样的话。 刘震云说,这是他埋的伏笔,一种无形。作家谁都可以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惊心动魄的故事再现“有...
不痛不痒的荒诞故事,非说他是严肃的现实主义那就算是吧。描述一个现象,但却并没有刺痛什么,直观感受而言,实在是太饶舌了,像是排列成乐曲顺序的苍蝇叫,初听新鲜有趣,听一下午也会觉得烦。
评分那年看《一句顶一万句》的惊喜与沉迷又回来了,那种别有用心的重复以及进退踱步,带有一种奇妙无比的节奏感,特别带劲。上访的故事,悲戚,也荒诞,一件家常事,一句臭骂名,这一肚子气,揣了二十年,引发的后果看着荒唐意外,却耐人寻味得很。官途商运,上下嘴脸,是我们印象中这大国太平与宽容下的浊流涌涌。故事讲得正儿八经嘻皮笑脸,体制下的劳苦百姓怎么面对冤屈与抗诉,却滑稽而悲凉地铺开了。李雪莲不简单,各系统内的各路官兵也不简单,但都是小芝麻被想不到一块的猜忌与紧张磨成了西瓜,磨得人无奈无语无处出气,愈发不得了。真是很有意思的故事,就是嫌后面不够给力,虽然也是用一种轻的姿态中断了对这荒谬世间常态的叙述。
评分冯小刚的贺岁片为什么不改编这本书啊?
评分新秋菊打官司。
评分芝麻变西瓜,蚂蚁变大象,花二十年时间上访,用荒诞掩饰荒诞,百姓不是刁民,不过苦等句暖心话。与《浮生取义》同,委屈不在于公平正义受到多大挑战,更多是依赖和预期的关系没有达到。如果国家仅使用消极手段回避纠纷,治理摆平,不在乎平民人情及尊严,即使经济富裕,也不能带来真正安定幸福。民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