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

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王德威
出品人:
页数:364
译者:
出版时间:2010
价格:39.8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108034625
丛书系列:三联讲坛丛书
图书标签:
  • 王德威
  • 文学理论
  • 现代性
  • 文学批评
  • 文学
  • 文学研究
  • 文化研究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抒情传统
  • 中国现代性
  • 文学传统
  • 现代性研究
  • 文化认同
  • 抒情散文
  • 思想史
  • 知识分子
  • 美学
  • 社会变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06年秋,作者应邀到北京大学短期授课,本书即根据那八堂课整理而成。八堂课,有六次是演讲性质,各从“抒情”与现代中国话语的主题,如启蒙、革命、国族、时间/历史以及创作主体,做出观察;另外两次则为座谈,范围包罗较广。作者所援引的范例有“五四”到当代的主要作家,也有海外文学的佼佼者。所讨论的文类,除了“抒情”表述的主要形式诗歌之外,也尝试了如小说、散文、戏剧,甚至音乐。作者另外写出《“有情”的历史:抒情传统宇宙观文学现代性》作为序论,一方面补足课堂上未能顾及的背景和论式,一方面也试对同学们的课堂提问做出比较有体系的回答。作者以为,对“抒情传统”的重新叩问,正是我们对中国文学何所来、何所去的反省,也是对一“有情”的历史的召唤。

作者简介

王德威(David Der-wei Wang),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现任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及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讲座教授。着有《从刘鹗到王祯和:中国现代写实小说散论》、《众声喧哗:三○与八○年代的中国小说》、《阅读当代小说:台湾.大陆.香港.海外》、《小说中国:晚清到当代的中文小说》、《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如何现代,怎样文学?:十九、二十世纪中文小说新论》、《众声喧哗以后:点评当代中文小说》、《跨世纪风华:当代小说20家》、《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历史与怪兽:历史,暴力,叙事》、Fictional Realism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Mao Dun, Lao She, Shen Congwen, Fin-de-siècle Splendor: Repressed Modernities of Late Qing Fiction, 1849-1911, 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 History, Violence, and Fictional Writing in Twentieth -century China等。2006年11月9日,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于北京师范大学以《粉墨中国——性别表演与国家论述》为题发表演说。王德威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鲁迅、巴金、梅兰芳等四位大师为例证,探讨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和文化人,在面对各种家国苦难的挑战时,如何借助性别表演或扮装的观念,来重新面对或定义中国人、中国的民族性以及中国国家如何建构的种种想象或实际论述问题。

目录信息

前言
序论
“有情”的历史: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
演讲
1 导论
2 沈从文的三次启悟
3 红色抒情:从瞿秋白到陈映真
4 抒情主义与礼乐方案:江文也与胡兰成
5 江行初雪·游园惊梦·遍地风流: 白先勇,李渝,钟阿城
6 诗人之死: 海子,闻捷,施明正,顾城
座谈
1 想象中国的方法: 以小说研究史为中心
2 海外汉学的视野:以普实克、夏志清为中心
附录
1.北大识小
2.北京惊“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一、有情的中国——中国现代性起于抒情传统 一直以来王德威孜孜以求的都是重新构建中国现代性的途径,从1990年的《茅盾、老 舍、沈从文——写实主义与现代中国小说》到2003年的“没有晚清,何来五四”,再到2005年《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无论是发现现实主义叙事...  

评分

《沈从文的三次启悟》分析了沈从文先生1957年五一前后,在上海画的四幅速写。想起登上2014年各大书榜上的张新颖《沈从文的后半生》封面用的是第幅,读过 看过 ......哎 继续读。很少读小说,向来滞留于故事情节,作者这一剖析,更觉得读不懂了。《江行初雪·游园惊梦·遍地风...  

评分

一、有情的中国——中国现代性起于抒情传统 一直以来王德威孜孜以求的都是重新构建中国现代性的途径,从1990年的《茅盾、老 舍、沈从文——写实主义与现代中国小说》到2003年的“没有晚清,何来五四”,再到2005年《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无论是发现现实主义叙事...  

评分

昨晚娃睡得早,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了。看的时候被“故事”深深吸引,看完后慢慢反刍,全书的理路脉络变得清晰起来,趁现在印象还新鲜,赶紧记下来。 王先生的“抒情传统”是继近几十年来海外研究中国文学的华人学者,特别是陈世骧、高友工等人提出的类似概念(乃至于诸如李泽...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用了两天时间,终于啃完这本《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这是我第一本看完的王德威著作。其实全书最难啃的就是那个序论,不过从后面的演讲看来,大卫王不写文章时说话还是挺正常的= =。此书对我最大的启发是他对“时间性”的阐释,以及将“历史/抒情”这一组对立又互文着的概念引入文学研究中。

评分

还行吧。学者的一个问题是,读过许多书,在一个领域内的好书坏书全读了,——发现有更多的书需要去读,才能做透这一方面的研究——但是总读不完。结果就是,他们毫无审美上的判断鉴别能力。好书坏书对他们来说,没什么区别,都是用来做“学术”的“材料”而已。随便一句话一行文字,他们都有这等功夫,深文周纳,贯穿起来许多东西,说的头头是道。这可算是过度阐释,“为学术而学术”了吧。

评分

“抒情传统”说太多,反而不见“抒情传统”。个案都讲得很有趣,但将众声喧哗的各种声音牵扯到一个贯彻的抒情脉络上时就显得尴尬,为赋新词的感觉,而且很多关键处反而语焉不详。大卫王口才文笔都了得,套用张爱玲的一句话,将来的文学研究的断瓦颓垣里,这样的学者能够夷然地活下去吧

评分

文笔一如往昔的不错,其他则待考~~文笔潇洒漂亮的批评家目前只看到俩:一是福建的南帆;一是哈佛的老王。

评分

2,找秀时没书看抓起这本,这次觉得还挺好看的,讲稿嘛,基本是报着看八卦的心情去的,还是挺有意思的。如果先看这本后看晚清现代性和想象中国的方法,大概不会变成个德威黑吧……还有,在德威的概念里,啥啥都是抒情,革命抒情倒是怎么也不叫抒情,这哪儿说理去。1,这本里,抒情成了大而无当的概念,指向太多东西,反而没了有效性。他试图摆脱西方话语从中国内部寻找一致性,这个能理解,但可能这个试图真的不成功。他在破除连续性的同时,又建立起新的连续性,这套倾向,和80年后自由主义和启蒙史观真的没有太大不同,还做不到足够客观,也实在没办法掩饰自己评说历史的冲动,而这实在不是知识考古学的作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