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出身于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少时受教于父母师友,15岁入县学。早年执教于常州溪山小学堂、常州府中学堂,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后长期执教于光华大学,解放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他读书广博,着重综合研究,讲究融会贯通,一生著有两部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五部专门史,加上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大量史学札记,共计1000多万字。《白话本国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和《吕思勉读史札记》等是吕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史学著作。
《秦汉史》是与《先秦史》互相衔接而又独立成书的。由于作者对《史记》、两《汉书》、《三国志》所下的工夫很深,对于这个时期各方面历史的叙述和分析,十分扎实而有条理。作者认为这段时期内,就社会组织来说,新莽和东汉之间是一个大界线,从此豪强大族势力不断成长,封建依附关系进一步加强,终于导致出现长期割据分裂的局面。
吕思勉为钱穆老师,此书本应当放在第一本谈及。但此书写于三十四年代,一九四七年三月由开明出版社出版,故放在第三本谈及。还有一个原因是本书实在厚重 ,史事多摘引史书,前后左右论及以求其实,再有夹注及札录做进一步证明探讨及引申,颇不易读。但此点也是吕思勉断代史和通...
评分每本书都有它的读法 所以很多学者喜欢写读书之法,这些书也不例外。 以前鄙人读庄子的时候苦苦不能入门,乃苦思其缘故,后渐渐得之,至是之后,读任何之书,若于初读觉不得头绪者,便着意于方法技巧。 是书亦乃不易读之书,余此前曾思考之。 不易读之处有 一文字 二史料 三逻辑...
评分诚然,吕思勉是大家,写的书也很赞。通读一遍之后总能有所收获,但是局限于时代吧,我个人的喜好或者说水平还没有到能爱上吕思勉著书的语言风格,所以,书买回来,只是通读了一遍,很少像读徐中约,或者张鸣等人的书一样,会是不是再回头翻翻的。 当然,这不是说书不好,只是个...
评分大一下册读到的很老的一本书,比自己年龄都大,黄页纸,繁体字。这本书是和林剑鸣先生的《秦史稿》同时期读的,两本书相互借鉴对照,自己从头到尾都认真看了,想了解秦更多细节的可以去看秦史稿,书上册从秦开始到西汉末,下册为东汉,内容不错但不算详尽,毕竟只有两本书。政...
评分每本书都有它的读法 所以很多学者喜欢写读书之法,这些书也不例外。 以前鄙人读庄子的时候苦苦不能入门,乃苦思其缘故,后渐渐得之,至是之后,读任何之书,若于初读觉不得头绪者,便着意于方法技巧。 是书亦乃不易读之书,余此前曾思考之。 不易读之处有 一文字 二史料 三逻辑...
囿于自身水平而略读的一本书。 其中李傕郭汜之乱、官制、民族和爵制等内容可补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之不足。 倘若以后真的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或作深入学习,还当重新细读。
评分吕氏力作,其对前四史的深厚功力凝结一气,令后辈如我瞠乎其后、望尘莫及。以王子今这样的秦汉史专家,在评论此书时,也仅仅是借重杨宽、严耕望、黄永年等前辈学人的论述,不敢妄作解人、进浮泛之言。话说王子今文中提到的关于“亭隧”的误释问题,我觉得还是可以商榷的。
评分九百页的平装书不分册也不锁线,怎么可能不坏掉
评分一般,没看到什么新东西
评分文言文写的历史看的头大啊。。。话说吕思勉还真是喜欢不加出处地引用原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