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胆地将系统整体研究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从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余年与每两三百年爆发一次大动乱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提出中国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系统的假说,并用这一套模式去解释中国社会、文化两千年来的宏观结构变迁及其基本特点。由于本书观点在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海内外学术界也普遍受到关注,一般认为是中国十年改革时期重新诠释中国历史的最重要理论著作之一。
金观涛,现任台湾国立政治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南山讲座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讲座教授。
刘青峰,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二十一世纪》双月刊前主编。
二人长期合作学术研究,合着的主要代表作有:《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超稳定结构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第一卷)》,《观念史研究》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多年前读原版觉得有创新,修订版反倒是把作者知识结构的缺陷与眼界的狭隘暴露得明显起来。与吴思一样,作者对西欧封建史相当无知的情况下就贸然下结论,并且不经详细论证就推广自己的假说到玛雅、埃及等社会中去。虽然号称抛弃了决定论,但是书中字里行间无处不在的“必然”能,“显然”不能显示了逻辑的薄弱。作者深受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每章结尾都要对“进步”抒发一下热爱,而且最终为自己的理论束缚,之后就缺乏真正的学术突破了。
评分如果依作者所说把第十章放开头,我们会把其分析框架看得更清楚。实际上作者所做的就是演化马克思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区分,将中国封建社会套入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系统论中。地主经济、官僚政治、儒家意识形态三个系统相互耦合造就了一个超稳定的大一统国家,这种一体化也同时存在于家庭组织中。为了维持三个系统的耦合,国家必须采取“强控制”随时调节。作者特意强调了儒家意识形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包括身兼知识分子与官僚二职的儒生活动对于政权的维系作用。随着时间推移,三个系统各自会出现破坏性的无组织力量,导致王朝崩溃(脆性崩溃),接着农民起义扫清无组织力量和新结构的萌芽,政权会依之前的一体化稳定结构重建。视角并不新鲜,但构建逻辑比较严密。由于问题涉及史料太庞杂,论述的史料使用不免有目的论之嫌。数学模型较粗糙。
评分已购。全书围绕的中心问题是中国封建社会为何能在周期性崩溃与复兴中绵延二千多年。作者给出了超稳定系统假说,作为一种历史观值得【资料性】参考。这种超稳定的状况源于政治结构与意识形态结构一体化,此一体化结构又是由地主经济的经济结构、高度中央集权官僚政治的政治结构、儒家文化的意识形态结构耦合而成。一体化机构是中国早期兴盛的原因,最后却因其稳定带来了僵化落后的危机,是为书名。
评分中国当代学者里,最佩服的就是秦晖金雁夫妇和金观涛刘青峰夫妇了。
评分中国当代学者里,最佩服的就是秦晖金雁夫妇和金观涛刘青峰夫妇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