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遁的社会

隐遁的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牟利成
出品人:
页数:264
译者:
出版时间:2018-1
价格:6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20119443
丛书系列:田野中国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蟋蟀
  • 文化社会学
  • 历史学
  • 人类学
  • 动物
  • ethnography
  • 2018
  • 社会隐匿
  • 群体行为
  • 现代社会
  • 身份认同
  • 边缘群体
  • 文化变迁
  • 个体自由
  • 隐喻表达
  • 社会结构
  • 存在主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每到八月份的“虫季”,中国有百万“蟋蟀大军”开始围绕“蟋蟀”流动。该群体一直没有进入社会学研究的视野,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这一群体在蟋蟀收购时聚集在一起,收购完成,群体成员就会像蒸发了一样顷刻间消失在更大的人群中;第二,当这一群体的成员再次相聚,他们每个人都成了进出全国各大小斗蟋“堂口”的斗蟋者。因为“堂口” 要防止国家对斗蟋博彩的打击,所以往往只对“熟人”开放,这进一步增加了斗蟋人群的封闭性。但同时,这一斗蟋群体在中国存在了千百年,其中的人员尽管分布在五湖四海,但他们分享着同样的宏观历史叙事;阅读着同样关于蟋蟀的“古谱”;信守并遵从着几乎相同的斗蟋原则和规则;以类似的方式言说和行动。他们靠传统文化的连接,俨然在现代的中国形成了一个不为人知的 “隐遁社会”。

斗蟋蟀不是简单蟋蟀在斗栅内的拼杀,而更主要的是在斗栅外人与人的较量。而他们较量的依凭不是简单对斗蟋技术的掌握,而是对内含于斗蟋传统文化的谙熟。另一方面,面对国家的“爆堂子”,一个生活于斗蟋社会中的真正斗蟋者不是简单地抗拒和躲避,而是把“嬉戏”的逻辑运用其中。他们把国家也纳入进来,当作了斗蟋嬉戏的另外一个反面参与者。从而,斗蟋文化通过文化的介入,呈现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国家-社会”关系样态。

作者选取在中国存在了千百年但却一直没能进入学术研究视野的斗蟋群体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通过七年多的参与式观察和持续田野调查,掌握了大量扎实的第一手资料,并以文化社会学的方法不断加深问题意识和延伸分析触角,揭示了相关群体的基本生存样态和内在行为的文化逻辑。这不仅体现了作者走近研究对象的努力和开拓研究领域的能力,更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的敬畏和追求。该书选题新颖,所采用的质性叙事方式独特,语言流畅且引人思考,值得一读。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 李友梅

作者用七年多时间参与观察斗蟋群体,居然把自己训练成业内“高手”和管理“干部”。在此基础上,用“他者”的立场深描和分析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隐遁社会的情感、自我、关系和亚文化,展示了一个古老行业的“规矩”传承和社会运行逻辑。阅读《隐遁的社会》,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威廉•怀特的《街角社会》,两部著作的作者在田野调查过程中都曾遭遇到的类似“爆堂子”等特殊风险,这真是一个难得的学术历程。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李善峰

作者简介

牟利成,社会学博士,复旦大学法理学博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法学理论、法社会学;著有《社会学视野中的法律》(2013)、《“中国问题”、现代性与法律的文化社会学解读》(2016)。

目录信息

导论
一 与“隐遁社会”的偶遇
二 国家、社会与民间嬉戏
三 完全参与:深入“隐遁的社会”
第一章 重新定位: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
一 社会的发现:“国家-社会”理论的政治社会学进路及其内在紧张
二 一种修正:“国家-社会”理论对传统、习俗与公民美德的强调
三 “生活世界”和“实践”:“国家-社会”理论方法论难题的化解
四 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国家-社会”理论的再审视
结语
第二章 “隐遁社会”的宏观历史叙事——传奇与故事
一 斗蟋中“官方”与“民间”叙事的分裂
二 蟋蟀宰相与蟋蟀皇帝
三 宫廷养师——宫廷的流落抑或民间的皈依
四 失落的“重阳旗”
结语
第三章 “隐遁社会”之微观叙事及其逻辑
一 “赋魅”:斗蟋与自然的叙事
二 “谈资”:斗蟋的社会性叙事
三 文化的“默会”与交流
四 “隐遁社会”的社会关系原则
结语
第四章 嬉戏的“堂口”
一 斗蟋的场所——“堂子”
二 “堂子”的规则与结构
三 “叫花”与“押花”
四 “爆堂子”
五 嬉戏中的“社会”与国家
结语
第五章 “隐遁社会”的人员分类
一 人的社会分层与分类
二 贫穷的“大老板”
三 “豪赌”群体
四 “撬子手”与中间人
五 名人群体
结语
第六章 斗蟋的“祛魅”:文化社会学视角下“隐遁社会”的现代转型与反思
一 农村斗蟋市场的科层化
二 现代性下斗蟋的“祛魅”
三 波兰尼范式:面对经济理性和市场的“社会”保卫战
四 对“斗蟋社会”文化社会学视角的再审视
结语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2006年9月3日,牟利成坐着火车去上海。途径兖州,上来了一群人——蟋蟀收购大军。他们乐滋滋地讨论起这次的收获。牟利成偷听谈话,醍醐灌顶,这不正是自己一直在焦虑的人类学好选题吗? 原本在大学里兢兢业业工作的人,忽然就成了斗蟋爱好者。每年夏秋“虫季”,牟利成奔赴全国...

评分

2006年9月3日,牟利成坐着火车去上海。途径兖州,上来了一群人——蟋蟀收购大军。他们乐滋滋地讨论起这次的收获。牟利成偷听谈话,醍醐灌顶,这不正是自己一直在焦虑的人类学好选题吗? 原本在大学里兢兢业业工作的人,忽然就成了斗蟋爱好者。每年夏秋“虫季”,牟利成奔赴全国...

评分

2006年9月3日,牟利成坐着火车去上海。途径兖州,上来了一群人——蟋蟀收购大军。他们乐滋滋地讨论起这次的收获。牟利成偷听谈话,醍醐灌顶,这不正是自己一直在焦虑的人类学好选题吗? 原本在大学里兢兢业业工作的人,忽然就成了斗蟋爱好者。每年夏秋“虫季”,牟利成奔赴全国...

评分

2006年9月3日,牟利成坐着火车去上海。途径兖州,上来了一群人——蟋蟀收购大军。他们乐滋滋地讨论起这次的收获。牟利成偷听谈话,醍醐灌顶,这不正是自己一直在焦虑的人类学好选题吗? 原本在大学里兢兢业业工作的人,忽然就成了斗蟋爱好者。每年夏秋“虫季”,牟利成奔赴全国...

评分

2006年9月3日,牟利成坐着火车去上海。途径兖州,上来了一群人——蟋蟀收购大军。他们乐滋滋地讨论起这次的收获。牟利成偷听谈话,醍醐灌顶,这不正是自己一直在焦虑的人类学好选题吗? 原本在大学里兢兢业业工作的人,忽然就成了斗蟋爱好者。每年夏秋“虫季”,牟利成奔赴全国...

用户评价

评分

写斗蟋蟀这个庞大且隐秘的群体实在太有智慧和胆量,心路历程真实、代入感强,内含许多口述的民间故事,但在理论的组织上有些差强人意。

评分

警察抓小偷的游戏,相当启发,十星

评分

很多很感兴趣的内容都没有讲到,比如既然书中一直说“十赌九输”,那么是哪些群体在这个过程中获利了。书中有很多解释性和理论阐述重复,让我一个强迫症很不舒服。还有狄俄尼索斯老写错?酒神怎么你了?这样一个社会的研究对于更广阔的中国社会有什么意义也没有说很清楚。

评分

一个有意思的题目,一本不太有意思的书。过于强调斗蟋社会的隐遁色彩,并给这种隐遁解释,即以文化切入“国家-社会关系”,后半部分进入微观叙事,用对生活世界的分析,展现隐遁社会的交往互动,故事很有趣,但整体理论解释缺少新意。

评分

以前听一个南方某大学人类学出身的人说过,蹲在某处不动做一年田野,再傻的人也能写出不错的东西来。本书的作者不但调查时间长、深(深到他妈都怕他玩物丧志),而且是个会写东西的人,每次要触及非常核心的内容时却忽然收笔(也可能是因为涉及黄赌毒被编辑删了),所以总有一种传统的韵味,云里雾里……总觉得还有续集。但有个不足,既然斗蟋圈子里有很多术语甚至黑话,为何都到了书的一半甚至结尾才加个注释解释“芡草”、“药水虫”等等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