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帕慕克自称“小说无法表达”的想法、影像和片断,成就这部《别样的色彩》,他的第一部“碎片式组合集”。一部通过记忆、遐想、素描、访谈与旅行,展现作者多个自我的优美篇章,向我们透露出更多你不了解的帕慕克。帕慕克回忆了他拥有的第一本护照、他的第一次欧洲之行、女儿如梦的小时候,还讲到自己父亲的过世,谈及他不久前的官司,以及他所亲历的1999年伊斯坦布尔大地震。还写到了几位对他影响深远的作家,如劳伦斯·斯特恩、陀思妥耶夫斯基、纳博科夫,以及略萨…… 当然,少不了伊斯坦布尔和纽约,那是他所有作品成形的地方。伊斯坦布尔是他的起点与归宿,而他在纽约生活过两年。一部帕慕克三十年创作生涯的个人精选集,展现出独特视角下,作者倾其一生对孤独、满足、书籍与城市的执迷。
奥尔罕·帕慕克 (Orhan Pamuk 1952-),当代欧洲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学巨擘。出生于伊斯坦布尔,曾在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主修建筑。200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总计已被译为50多种语言。
帕慕克中文网站:www.orhanpamuk.cn
奥尔罕•帕慕克并不是第一位这样做的作家:他把文学视为表现生活的最终(可能也是唯一的)手段,由此他能创造和构筑起一个新的世界。进入这个文字迷宫,实际上就是进入他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别样的色彩》这本看似主题散漫的集子虽然谈的是“关于生活、书籍与城市”,...
评分终于可以有一本书,是能够让我放在床头反复阅读的了。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朋友可以将一本读了好几遍的 米兰昆德拉 的那部名著永远随着他那个大大行李箱全国各地东奔西跑,然而这样做的就我认识的人里面也并非只有他一个人。 如今懂得,一本好书,未必是大众口口相传的,可能它...
评分我上次看完帕慕克的书忧伤了几天,暗自发誓再也不看他的作品,然而,这几天又情不自禁拿起他的《别样的色彩》。忧伤是真的,孤独是真的,“独孤求虐”。 这是一本包含了散文、随笔、访谈等综合的文集,用帕慕克本人的话来说是一部“碎片”组成的作品。《别样的色彩》包含了九个...
评分说到新近出版的帕慕克随笔集《别样的色彩——关于生活、艺术、书籍与城市》,便不能不提这位土耳其诺奖获得者的另一本散文集《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看起来,《别样的色彩》似乎是裁完《伊斯坦布尔》这件锦袍后剩下的边角料,连帕慕克自己也在序言里承认这是一部“...
评分在宏观化、线性时间维度的传统文学式微后,当今的小说写作渐成碎片化的书写。帕慕克显然是这“碎片”的迷恋者。《别样的色彩》是由这生活“碎片”所组成。“所有的碎片都置于一个框架之内,暗暗指向一个我试图掩藏的中心。”在这本涵盖了生活、艺术、素描与旅行的随笔集中,我...
在诺奖年那本《我的名字是红》初识之后,本书出人意料地成为我最喜欢的帕慕克,即使全书体裁杂糅,风格各异,甚至有些地方支离破碎,但仍旧以真实得让人亲切的文字和情绪在很多地方感染到我。不论是生活部分的自我和亲情,还是作家与书部分与我高度重合的阅读偏好,抑或是政治部分的清醒和内敛,都让我看到了隐藏在那些奇谲小说背后的作家本人。尤其是最后一篇诺奖演讲词《我父亲的手提箱》里帕慕克连续二十三个“我写作,是为了…”的排比,大概是我在艾伦·金斯伯格那首著名的长诗《北京即兴》之后读过的关于写作最恣肆和酣畅的表达了。我想,这种诺奖领奖时的自由和宣泄,恐怕多少也有些即兴的诗意吧。
评分通过阅读而不是通过真实的生活,我才对尊严、勇敢、爱恋、同情、诚实以及邪恶有了更多的认识。
评分你是世界的,但终究是土耳其的。帕穆克描述写作状态写的真是好!
评分“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幸福和不幸并不是来自我们的生活本身,而是来自我们所赋予它的意义。”
评分也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缘故,每次读帕慕克的时候(其实统共也没读过几本),都会出现阅读中文小说时才感受得到的语感和思维方式,这蛮有意思,有空我来思考思考!另外就是觉得帕慕克真是个天真的人(啊这句话说出来怎么像讽刺但其实是褒义来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