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世纪美国文学的代言人罗伯特·洛威尔,被誉为“我们时代的诗人历史学家”“美国最后一位广受尊崇的公众诗人”
◎ 《时代》杂志封面人物,被《纽约时报》称赞“他改变了美国诗歌”,阅读美国诗歌绕不开的大师
◎ 备受希尼、米沃什、布罗茨基、沃尔科特等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推崇,深刻影响毕肖普、普拉斯、默温等诗人和当代英语诗歌的写作潮流
◎ 2次普利策奖、1次美国国家图书奖、1次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
◎ 辛波斯卡、鲍勃·迪伦译者胡桑翻译,并作万字导读
◎ 权威选本,详尽注解,作品首次结集引进国内
《生活研究》是凝结洛威尔毕生创作精华的诗歌选集,收入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生活研究》 、两部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威利老爷的城堡》《海豚》,以及《为联邦军阵亡将士而作》《日复一日》等覆盖洛威尔整个创作生涯的多种诗集中的重要篇目,包括《臭鼬时光》《丹巴顿》《历史》《中央公园》等脍炙人口的名篇。
*******************************************************
在我们伟大但艰辛的艺术家手艺人中——亨利·詹姆斯和罗伯特·洛威尔——是美国文学的核心代言人。
——伊丽莎白·毕肖普(美国诗人)
洛威尔不仅努力使自己掌握古典的、英国的、欧陆的和美国的诗歌成规,而且转向自己独一无二的教义、祖谱和政治规则,超越同代人的最高水准。
——谢默斯·希尼(爱尔兰诗人,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只要是诗人,都强烈渴望确证自己的日常存在;只要是诗人,就会格外歆羡能够描绘日常事物的艺术家。人人都想写下每一天,否则一日终结之时,你的存在便了无意义……而正是洛威尔,习得了那种典型风格,找到了那种从技术上来讲,可以书写一切事物的形式。
——约瑟夫·布罗茨基(俄裔美国诗人,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他改变了美国诗歌。
——《纽约时报》
他那一代最好的美国诗人。
——《时代》杂志
洛威尔的天才和他对英语诗歌的不懈耕耘,以及其技艺的精湛,在某种程度上是20世纪其他诗人难以企及的;他的勇气和真诚,更为整个诗歌世界带来了全新的气度和尊严。
——《纽约书评》
洛威尔是20世纪身处塔尖的那三四位美国诗人之一……与他同列的,是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家:梅尔维尔和惠特曼,艾略特和弗罗斯特……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罗伯特·洛威尔 Robert Lowell(1917-1977)
美国诗人、散文家、翻译家。被誉为“我们时代的诗人历史学家”“美国最后一位声名卓著的公众诗人”。美国第六任桂冠诗人,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美国书评人协会奖、美国艺术暨文学学会奖等多种文学大奖。其作品影响了包括希尼、米沃什、布罗茨基、沃尔科特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及毕肖普、普拉斯、默温等在内的多位同代及后辈诗人。
1911年生于波士顿。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凯尼恩学院和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1947年,洛威尔结识伊丽莎白·毕肖普,并与她在之后的三十年中保持终身友谊。1954年,他受聘前往波土顿大学讲授诗歌,学生中有西尔维亚·普拉斯和安妮·塞克斯顿等人。
1960年,诗集《生活研究》出版,被认为是美国“自白派”诗歌运动的开创性作品。1967年,洛威尔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被誉为“美国那一代最好的诗人”。《纽约时报》称洛威尔“改变了美国诗歌”。1977年,洛威尔逝世于纽约,享年60岁。
*******************************************************
胡桑 | 译者
诗人、译者。著有诗集《赋形者》、诗学论文集《隔渊望着人们》、散文集《在孟溪那边》。译著有《我曾这样寂寞生活》(辛波斯卡诗选)、《鲍勃·迪伦诗歌集》(合译)、《染匠之手》(奥登散文集)等。现任教于同济大学中文系。
只有臭鼬,在月光下 搜索着一口食物, 它们阔步行进在大街上: 白条纹,狂乱眼神中的鲜红火光 在三一教堂那白垩色、干燥的 圆柱尖塔下面。 我站在我们 后踏板顶部,吸入那浓烈的臭气—— 一只母臭鼬带着一群幼崽在垃圾桶里大吃大喝。 它把楔形脑袋插入 一只酸乳酪,垂下鸵鸟般...
评分“人们必须要勇敢的忍受生活的诽谤”这非常形象,并且真实。 人们往往在十字路口表现的徘徊犹豫,瑟瑟发抖,无视事实,惴惴不安!人类就是这种动物。生活非常艰难,并且狭隘。你必须要用尽浑身的力气去挑战一切摆在你面前的种种,就像我们记日记一样,碰到事情写下来… 而《生...
评分诗选的篇目挑选得很好,涵盖了洛威尔不同时期不同风格和面相的多种实践,让我对洛威尔的理解,超出了学生时代一直以来以为的“自白派”的洛威尔形象。尤其让我感兴趣的,是“历史”(1973)一辑,非常有意思,可以和卡瓦菲对参,卡瓦菲的题材是限定好的,他只对衰微时期精致的...
评分很久没有读过现代诗歌了,本以为《生活研究》可能是本小说或者怎么生活才能更快乐的励志书,谁知道却是一本精美的诗集。 作者罗伯特.洛威尔,美国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因为他诗歌的成就,特别是用诗歌来描写历史的特点,他被人们赞誉为“诗人历史学家”,他的诗歌人文主...
评分自古以来, 这个世界就不缺少诗歌 尤其是我们伟大的中国 从古早的《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 那时的诗歌,讲求格式、讲求韵律 读起来朗朗上口,还可以谱成曲,更广为众人传唱 不论是凄美的爱情,还是生活感悟 更或者一次聚会,一次访友。 皆可成诗 然而,到了现代 诗歌的要求...
失望之书。能读出作者精神确有些问题。诗集中有几处好的暗喻,但更多是琐屑的无意义。诗人向我们展现了自己精神问题,但在这一点上,他所处的环境似乎是无辜的:除了某些标题,读者从诗行中看不到诗人生活的时代有何罪咎。所以,洛威尔顶多算是他那个时代的诗人,那个滥用精神类药物的时代(他自己可意识不到)的诗人。诗歌是天赋加泪水。洛威尔从未深入到任何一种艰辛中去。这样子写不出好诗。
评分美国后现代派鼎盛时期的主要流派有:垮掉派、黑山派、自白派、纽约派、深层意象派等。而美国自白派三诗人分别是:罗伯特·洛威尔、安妮·塞克斯顿、西尔维娅·普拉斯。罗伯特·洛威尔(1917-1977)为自白派的开创者,他的第一本书《威利爵爷的城堡》获47年的普利策奖,其后的《生活研究》(1959)获全美图书奖,另著有《大洋附近》(1967),《笔记本》(1969),《历史》(1973)及《海豚》(1973)等。这本诗集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每一行诗歌都凝聚着激情与内心隐秘的独白,它们隐隐诉说着诗人的内心——将曾经的记忆与个人的生活和命运交叠在一起,重新构成了一种开创性的新型艺术形式。
评分最喜欢1973年的诗集《历史》中那些写历史人物的篇章。
评分很喜欢《臭鼬时刻》,前面六节,写人境的荒凉,与最后两节写臭鼬的昂扬生气,形成鲜明的对比。《生活研究》这一系列,有我们熟悉的家庭场景和生活细节,普通人的欢喜与烦恼,自由随意,开“自白派”先河。其他诗集继续“生活研究”,披露私人化的隐秘情感,掀动被贬抑的心灵的绝望反击。这场诗歌的解放运动,既是文学的,也是社会化的。诗人们转向自我的书写,叩问内心,脱离规矩,追求个性,也因此,燃烧灵魂的能量,终至于以身为祭。金斯堡,普拉斯,等等,皆如是。
评分一个好的读者应该尽可能搜集金蔷薇的粉末,要么读得更好,要么尽可能自己去写,不做屠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