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克维尔回忆录》对于当时许多人物(比如路易·菲力浦、路易·拿破仑、阿道夫·梯也尔、路易·勃朗、奥迪隆·巴罗、阿尔方斯·拉马丁、阿尔芒·马拉斯特、弗朗索瓦·维维安,等等)的评述十分尖锐,用语刻薄。我认为可能由于这个原因,《托克维尔回忆录》在他死后34年(1893年)才首次刊印出版。这时,上述的人物都已去世了。
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 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1859),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代表作有《论美国的民主》第一卷(1835)、《论美国的民主》第二卷(1840年)、《旧制度与大革命》(1856年)。
出身贵族世家,经历过五个“朝代”(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前期热心于政治,1838年出任众议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参与制订第二共和国宪法,1849年一度出任外交部长。
1851年路易·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托克维尔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并逐渐认识到自己“擅长思想胜于行动”。
我居然打了五星。。疯了。。。“写作,为了自己”, “写作就是生命,生命为了写作”,by Tocqueville。 。哈哈。。他当然没有说过这种话,我说的。。。 。。。。 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喜欢他。。。 美国的民主那本书真的很无聊。。读了一页之后的感觉。
评分《回忆录-1848年法国革命》 托克维尔著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年10月第1版 托克维尔的困惑 “倘若我要在世上留下自己的某些痕迹,这主要得靠我的写作而非我的行动”。 (可以比较一下马基雅维利和托克维尔,当然,还可以参考别的,例如罗伯斯庇尔) p47 后人只关注政府明显的...
评分 评分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差不多在每一场政治斗争中都属于失败的一方。他既不像一般失败者那样大做煽情的辩护,又无意效仿胜利者、宣称已经掌握了社会进步的永恒法则。他只是基于智识上的敏感,认定“一个全新的社会要有一门新的政治科学”,随后从自己所处...
评分读托克维尔的《1848年法国革命回忆录》,最大的感受是:当我们能够从一个亲历者的视角去回顾一段历史的时候,便不会像阅读历史课本那样感到枯燥、乏味与刻板。因为我们“看到的”、“经历的”都是“正在发生的”。 作为一个经历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
对各种人的印象。
评分对人物的描述三D打印般清晰生动透彻出其不意,又如一架游走的天平,对立的特质,通过支点微妙相连。内战是对整个社会法纪的破坏,滑铁卢后的法国势力孱弱,勉力拿捏着均势外交政策。英国面笑心不笑的玩着孤立主义,俄国几乎要继承拿破仑的意志。托克维尔短短几个月外交部长生涯的描述,即把当时欧洲的形势全景呈现。
评分托克维尔对社会的普罗大众有着无比清晰的深刻认识,所以他就可以对社会、历史、政治统统有着最透彻的认知。其结果就是,当别人在群起狂欢的时候,他暗自发出一声冷笑。
评分他欣赏的是有责任感的政治家,而不是一心攫取私利的政客,更不喜欢满身铜臭跑到政府来钻营投机的资本家。发了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宏愿的托克维尔让我想到死前的浮士德,以后看歌德的时候看看他跟托有无相同处。向往理想政府,厌烦没有建设意义的暴动、政变、革命。从个人角度,而不是学者角度去谈具体的历史场景,看起来不那么吃力。
评分好想和你坐着聊聊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