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颇有似于20世纪初俄国的十月革命,几乎迫使当时的每一个知识分子都要站在它面前表明自己的态度。第二年柏克晚年的压卷大作《法国革命论》随即问世,书中以充满了激情而又酣畅淋漓的文笔,猛烈地攻击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则。
柏克(Edmund Burke,1729—1797年)是18世纪下半叶英国最享盛名的政治理论家,《法国革命论》则是他最享盛名的一部作品。这本书写成于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次岁,它和大革命前两年英国作家扬(Arthur Young)所写的《法国旅行记》同为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当时英国两部最重要的第一手历史文献。
柏克生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英国国教徒,母亲是天主教徒;他本人也是英国国教徒,但自幼受的是贵格会(Quakers)的教育。这种宗教信仰的背景或许有助于解说为什么他毕生要主张宗教宽容。他先在都柏林就读于三一学院,21岁时去英格兰学法律,后又改学政治和文学。1756年他写成《自然社会的论证》一书,书中讥讽了流行一时的博林布鲁克(Bolingbroke)的理论,而且还冒名是博林布鲁克本人的作品。博林布鲁克曾认为,文明社会的出现必然要伴随着贫困和苦难,并且还认为基督教可以归结为当时流行的自然神教(Deism)。柏克则辩论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一切政治社会就都会成为一片混乱和无秩序了。次年(1757年)他写成了一部美学著作《对崇高观念和优美观念之起源的哲学研究》;此书不但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而且在美学史上也已成为一部经典性的著作。
说到“保守主义”,一般以英国政治家埃德蒙·柏克为其代表,而且颇有将“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对立的倾向。刘军宁先生撰《保守的柏克,自由的柏克》一文,为柏克,也为保守主义声辩,在后来的著作《保守主义》中亦重申该观点。日前见蒋庆《柏克是保守主义的柏克而非自由主...
评分 评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像一颗石头砸进了欧洲平静的湖水中,一时激起千层浪。英吉利海峡另一端保守的英国人自然也收到了不小的冲击。柏克作为保守派,对法国大革命持批判态度。激情的法国人打破了一切旧传统,宗教与教士、王室及贵族全都被推上了断头台。 谁要求过大的独立自由,谁...
评分英格兰人民的幸运之处在于本国的士大夫们成功地托古改制,利用古老的日耳曼传统发展出了近代的英国宪政。英国议会的原则不似法国那般诉诸抽象的理性,而是由上古三代之治时的部落民主演化而来。即便是废立君主这样革命性的行为,也披上了一层因循守旧的色彩。理性设计对一个具...
评分一、柏克其人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书,是英国18世纪政治家兼思想家埃德蒙·柏克的《法国革命论》。此书写于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后的第二年,从它问世到今天已经过去了近两百三十年,柏克本人去世(1797年)也整整二百二十年了,可是这本书今天仍然是人们议论的对象,不但在...
柏克君已推倒。
评分09年看的。“你们开始得很糟糕,因为你们是以鄙视属于你们的一切事物而开始的”。
评分柏克有着世所罕见的雄辩才华,同样也有着世所罕见的迂腐蒙昧,而后者通过前者表达出来的结果就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读一本书读到想亲口唾骂一下这个作者。批判法国革命不可恶,很多时候有理有据的批判还是十分睿智的见解,可柏克只是一味地在他那神秘的宗教和传统当中畏缩,竟然荒唐到拒绝一切的创新和进步,而且还竟然敢大言不惭地辱骂法国启蒙思想家有智力障碍。有智力障碍的要也只能是他自己,这种人竟然没有遗臭万年他眼中的上帝又如何能够容忍?!
评分伯克所揭示、阐述的英国自由观念:人身保护、财产权、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不仅应当是英国人遵循并钦敬的可贵传统,也应该是世界其他民族尊重践行的传统。法国大革命正是彻底摧毁了这一传统,才走向不可逆的初衷的反面……
评分柏克认为政治关系像签订了契约,如果双方没有明显的违约行为,即使合同不合时宜,最好也是签订补充协定修改,而非重新订立契约。就这一点上潘恩所说的柏克爱惜羽毛看不见垂死的鸟,就无的放矢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