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聚了“苦僧诗人”周夢蝶的五部诗集(共计66首诗),分别是《孤独国》(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还魂草》(作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十三朵白菊花》(作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约会》(作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和《有一种鸟或人》(作于二十一世纪初)。这些诗质朴纯净,笔端轻松幽默,饱含诙谐从容趣味,与时代脉搏强烈呼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淡薄阴冷的南方冬天,看到《刹那》出版。 记忆晃悠悠回到上个冬天, 和同学去香港,自己订房,主要目的就是去搜书, 先是扛回一堆牛津出版社的董桥,那装潢,真真没话说。 然后拿着地图,兜兜转转问来问去到了天地图书, 哗,一壁一壁的亦舒。 却突然在新书区看到了 印刻出版社...
评分淡薄阴冷的南方冬天,看到《刹那》出版。 记忆晃悠悠回到上个冬天, 和同学去香港,自己订房,主要目的就是去搜书, 先是扛回一堆牛津出版社的董桥,那装潢,真真没话说。 然后拿着地图,兜兜转转问来问去到了天地图书, 哗,一壁一壁的亦舒。 却突然在新书区看到了 印刻出版社...
评分上帝与诗人本一母同胞生: 一般的手眼,一般的光环; ——周梦蝶《诗与创造》 「诗之为诗」是困惑我的一个难。「诗」小势而大德,殊怪。「诗」为人之幻化,品性异隔。「诗」之价值不可量度,然,又有优劣良次。而目遇指摘易,评析辩应难。 周公梦蝶,诗禅也。禅宜苦老,禅诗亦...
评分——从周梦蝶和他的旧书摊看台湾文化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抛开李敖对于台湾那个恰当却又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比喻,很多大陆作家几乎都是听着余光中《乡愁》去那里溜达了一圈再回来,回来撰文纪游时总有一种寻根返乡的感觉——还是一样地“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到底...
评分很久以前读到过他的诗,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台湾文学的,是从余光中开始的吧!原因是我喜欢台湾文坛的气息,大陆的文坛有好多的慌乱和伪造,让人受不了。当然我不是说老一辈的文坛巨人。我藏有一本《刹那》,说诗的话,我更喜欢余光中(仅指中国境内)的,好多人的诗浮...
欣赏无能,看来的确不能算得上文艺青年,不仅写不得诗,连读诗也终究不会...这一诗集略读了几首,就个人口味而言,并未能营造新鲜的、个人化的、或者任何特殊的意境,未形成诗之“魅惑”“魅境”...用典以今天来说(非创作年代)也已陈旧、单调、老套、重复.......外加小花啊小鸟啊小虫啊蝴蝶啊......上帝啊亚当啊罗密欧啊朱丽叶啊......(当然或许深知诗人诗歌背后故事的,阅读乐趣又自不同,然而好诗歌并不能此一种切入面的读法)
评分“摆荡着——深深地 / 流动着——隐隐地 / 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在无尽上 / 无尽在,无尽在我刹那生灭的悲喜上。”晓梦迷蝶,诗人周梦蝶以诗歌来咀嚼生命的浓黑与悲喜。想起来系列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中有周梦蝶的一辑《化城再来人》,可以找来看了。
评分周公梦蝶写 人在船上 船在水上 水在无尽上 无尽在我刹那生灭的悲喜上。坐断几个春天 又坐熟多少夏日 雪仍是雪 你仍是你。而诗何时读来却只映照当下的心意。当取刹那一瓢饮。
评分不怎么喜欢
评分“摆荡着——深深地 / 流动着——隐隐地 / 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在无尽上 / 无尽在,无尽在我刹那生灭的悲喜上。”晓梦迷蝶,诗人周梦蝶以诗歌来咀嚼生命的浓黑与悲喜。想起来系列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中有周梦蝶的一辑《化城再来人》,可以找来看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