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中国古代八位伟大诗人的介绍,梳理出了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艺术走向,可称是一部简明的中国古代诗史。胡怀琛先生从个人的赏鉴喜好出发,对八位诗人的诗歌特点及其宗源进行了精到的论述,使读者在很短时间内得以了解中国古代诗人与诗歌的成就。
附录部分选用了胡怀琛先生的另一著作 《诗的作法》。这本书尤见胡先生融通 新旧诗歌的学力。他游走在新旧诗歌之间,为诗歌爱好者打开了一条诗歌写作的门径。
胡怀琛(1886~1938年),原名有忭,字季仁;后名怀琛,字寄尘。安徽泾县人。30年代寓亚尔培路步高里(今陕西南路287弄)。自幼习诗,厌科举。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游学上海,后任《神州日报》编辑。清宣统二年(1910年),加入南社。与柳亚子共主《警报》、《太平洋报》笔政,并相交相知,义结金兰。民国5年(1916年)辞京奉铁路科员职,执教沪上大学,兼卖文为生。民国21年,被聘为上海市通志馆编纂。早晚伏案,十分勤苦。其时,搜集整理一批上海地方史志珍贵资料并予初步研究,卓有贡献。抗战爆发,通志馆暂时解散。面对时局,忧国忧民,逝于胃疾。其对新旧体诗歌和儿童诗歌均有成就,所评“宋诗如西洋油画,善刻划;唐诗如中国水墨山水,善写意”,被学术界视为公论。著有《大江集》《新诗概说》《中国文学史概要》《国学概论》《南社始末》等。
读诗不多,读怀琛求学问。
评分万千诗人中敢择屈原、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王士祯八人,并“以为这八位顶重要”,已可见民国学者之大气魄大胸怀。 从大处着眼,追其生平,述其诗文,论其性情,又知此书本即为巨笔涂抹而非细笔勾勒,研究一人则不足,以此明中国诗歌之发展亦不足,但血肉之中...
评分 评分 评分读来甚好,究其原因大概是出于民国学者作学问之真诚。附录部分诗的作法比正文更新鲜印象更深刻,大概是自己一直太缺乏基础了(>_<)。"不要有意作诗,须有所感悟,真情不得不流露而后作。倘若无感触,就可以不作",哈,很实在的教诲呀~
评分胡怀琛(1886~1938年)
评分关于先生说的诗歌的分类,“诗就是情感的真实流露”,也让我对于诗歌之前的误区有了新的认识。但是先生说的不流露感情的不是好诗,这点我并不认同。
评分十分浅白,十分简略,然不乏独到的见解。问题也是比较多的,其一固然是篇幅,很多地方没能说得透彻;其二是倾向性太强,“新思想”、“旧思想”之类的分析对于文学来说似乎有点太政治化了;其三是在一些诗学原理问题上纠缠不清,或者说服力不够强。
评分对我而言,诗的附录部分比前一部分更有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