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生,1963年生,湖南湘鄉人,武漢大學曆史係學士、碩士,華中師範大學曆史研究所博士,1997~1999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先後任職於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華中師範大學曆史研究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現任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著有《中國留學生的曆史軌跡(1872~1949)》、《留學與救國:抗戰時期海外學人群像》、《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國共閤作與國民革命》等。
《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中講述瞭國民黨政權是中國曆史上齣現的第一個黨治政權。它的建立,標誌著中國政治形態在漫長的王朝帝製崩潰後,開始嚮一種新的黨國體製轉型。中國從此步入黨治時代。蔣介石多次公開強調,國民黨組織內部的“渙散鬆懈之弊”已經到瞭非常嚴重的程度。這種“渙散鬆懈”,源於它的“以軍統黨”的組織形態;源於基層建設的薄弱:城市有黨,農村無黨;源於黨派的紛爭離析:西山會議派、CC係、力行社、政學係、三青團等組織不斷“火並”。最後,這個弱勢獨裁的政黨無法逃脫尷尬悲涼的曆史命運……
本書以國民黨“治黨史”為中心,著重探討瞭國民黨的組織結構、黨員的社會構成、政治錄用體製、黨政關係、派係之爭與黨內精英衝突、黨民關係與階級基礎等方麵。
王奇生先生的书,提供的观点和切入点都很有趣。他试图还原出国民党内部最大的失败,让我们认识到国民党究竟是怎么输的。 和共产党一样的是,国民党也有着非常深的共产国际组织形式的烙印,鲍罗廷在孙中山后期和去世后对国民党的影响力是非常强的,这就导致了国民党在组织形式上...
評分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1/3/13/579290.shtml 1956 年12月1日,《苏俄在中国:中国与俄共三十年经历纪要》由国民党“中央文物供应社”印行,署为“蒋中正”。这是一部有时代意义的书,作者蒋介石想借此做一个政治交代。当年,蒋介石虚岁七十;当天,他和宋美...
評分如标题所说,这本书读完了之后,我对国民党才算是有一个真正的了解。本书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读起来并无丝毫的晦涩,我自己可是酣畅淋漓地把这本书读完的。 本书纠正了我自己不少以往的思维误区,也让我对国民党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随便说...
評分 評分一、改组后的国民党形式上是列宁式政党,照抄俄共党章。 二、国民党新党员主体为知识青年。但由于基层组织不力,基层多为土豪劣绅混入。党组织生活亦松散。(原因或为共产党为一小党,自下而上发展;国民党由老大党自上而下发展,故不易深入基层) 三、国民党宣传远不如共产党...
就像電視劇喜歡揪著清宮戲不放一樣,曆史學傢揪住國共撕逼的曆史使勁嗶嗶,雞毛蒜皮事無巨細,卻往往抓小放大,許多可以一句話搞定的結論非要摞齣一本書。但,藉古諷今,藉寇諷王,指桑罵槐的精神還是值得稱贊的。
评分角度和觀點都挺新的,但是史料運用方麵似乎過於偏重王子壯的日記(你難保這個人是特彆愛吐槽的,應該有更多的對照)。另,論證方麵也不免冗長。
评分先天不足,時運不濟,狗皮膏藥,越貼越錯
评分全麵分析黨員成分、黨治結構、黨政關係、派係機製等。史料傳統,題材新穎,視角獨特,結論齣彩。初讀體驗宛如《天朝的崩潰》,無需西學新奇話語,已然令人耳目一新。廢科舉對國共兩黨成員來源作用、與工人運動關係、清黨實質效果等節尤具新意。尚可繼續拓寬史料,深挖規章實效
评分先天不足,時運不濟,狗皮膏藥,越貼越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