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清史項目之一。明中葉以降,江南地區湧現齣大批商業市鎮。盡管這些市鎮在形式上已有彆於傳統村落,卻並未遊離於帝國行政體係之外,始終沒能建立起一套類似歐洲中世紀城市那樣的相對獨立的行政管理體製。本書以蘇州地區為例,結閤社會經濟史和曆史地理學的研究視角,力圖突破從西方經驗齣發的“城鄉二分法”及“城市化理論”的預設,對以往學界關注得不夠的一些課題如市鎮起源和鎮管村機製的形成等進行瞭深入細緻的探索,從環境交通、賦役區劃、民間信仰、主佃關係諸角度較全麵地審視瞭清代江南市鎮與農村的關係。
1969年生,南京人,2003年獲得復旦大學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學位,現為中山大學曆史係副教授。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上篇是蠻有趣的,用賦役體係討論市鎮的形成,這一角度大膽而不失啓發,然而市鎮如何成為在賦役與行政體係之外的?下篇似乎想討論的太多,然而什麼都沒處理好,頗有點淪為文獻綜述的意味瞭。
评分理論上說為理解城鄉關係突破瞭二元對立的思路,例如城鄉之間的流動和對行政秩序的強化、順從及反抗都是一些很有益的方法論。但融閤瞭貢賦體製、城鄉關係和種種議題的各個篇章,確實有涉及但不透徹之嫌疑,總體來說還是很好讀的。
评分史料梳理功夫,流動的曆史敘事
评分新時代的歷史地理學
评分新時代的歷史地理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