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

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春声
出品人:
页数:339
译者:
出版时间:2010-7-1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123981
丛书系列: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图书标签:
  • 经济史
  • 社会经济史
  • 陈春声
  • 明清史
  • 历史
  • 社会史
  • 华南学派
  • 历史人类学
  • 市场机制
  • 社会变迁
  • 经济学
  • 制度变迁
  • 社会发展
  • 市场经济
  • 社会结构
  • 制度分析
  • 行为机制
  • 社会转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18世纪广东米价分析》从清代档案中搜集了数万个18世纪的广东米价数据,并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分析了当时广东米粮的地区差价、季节差价、米价的不规则变动和米价变动的长期趋势,从而描述了一个以广州、佛山为中心,联结广东、广西两省和湘、赣、闽三省部分地区的区域性米粮市场的具体运作情形,讨论了中国传统社会晚期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18世纪广东米价分析》曾获广东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和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作者简介

陈春声,广东省揭西县人,1959年出生于广东省澄海县。1989年在厦门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历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明清史、中国社会经济史和史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现承担多项具有历史人类学取向的重大研究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受聘为国内外近20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或学术顾问,曾在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大学长期讲学或从事合作研究。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学术史的回顾
第二节 本书的基本研究构想
第三节 本书的材料与方法
第二章 米粮地区差价与米粮市场的运作
第一节 广东与省外的米粮贸易
第二节 广东省内的粮食贸易
第三节 市场中心与米粮贸易
第四节 米粮市场上的商人
第三章 米价变化的动态分析
第一节 18世纪广东米粮的季节差价
第二节 关于市场整合的数理分析
第三节 18世纪广东米价变动的长期趋势
第四章 粮食问题与基层社会
第一节 政府、士绅与粮食流通
第二节 赈灾和救济
第三节 粮食仓储与社会控制
第五章 结语——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附录一 清代的粮价奏报制度
附录二 康熙四十六年至雍正十三年(1707-1735)广东米价
附录三 乾隆元年至嘉庆五年(1736-1800)广东米价数据的资料来源
附录四 地方志和其他文献中有关18世纪广东粮价的记载
附录五 从“倭乱”到“迁海——明末清初潮州地方动乱与乡村社会变迁
附录六 地域认同与族群分类——16401940年韩江流域民众“客家观念的演变”
附录七 走向历史现场——“历史·田野丛书”总序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书是作者硕士和博士论文的修改版本,主要目标在于以米价剖析市场,通过市场反映经济,再透过经济理解社会。只是在行文安排时并未遵照这一目标执行,而是信奉“过程再现优于结构重建”,将社会历史本身视为一个整体,尝试借助定量的统计手段重现18世纪的广东米市。 第一章之...

评分

本书是作者硕士和博士论文的修改版本,主要目标在于以米价剖析市场,通过市场反映经济,再透过经济理解社会。只是在行文安排时并未遵照这一目标执行,而是信奉“过程再现优于结构重建”,将社会历史本身视为一个整体,尝试借助定量的统计手段重现18世纪的广东米市。 第一章之...

评分

本书是作者硕士和博士论文的修改版本,主要目标在于以米价剖析市场,通过市场反映经济,再透过经济理解社会。只是在行文安排时并未遵照这一目标执行,而是信奉“过程再现优于结构重建”,将社会历史本身视为一个整体,尝试借助定量的统计手段重现18世纪的广东米市。 第一章之...

评分

本书是作者硕士和博士论文的修改版本,主要目标在于以米价剖析市场,通过市场反映经济,再透过经济理解社会。只是在行文安排时并未遵照这一目标执行,而是信奉“过程再现优于结构重建”,将社会历史本身视为一个整体,尝试借助定量的统计手段重现18世纪的广东米市。 第一章之...

评分

本书是作者硕士和博士论文的修改版本,主要目标在于以米价剖析市场,通过市场反映经济,再透过经济理解社会。只是在行文安排时并未遵照这一目标执行,而是信奉“过程再现优于结构重建”,将社会历史本身视为一个整体,尝试借助定量的统计手段重现18世纪的广东米市。 第一章之...

用户评价

评分

了解广东开放和保守的一扇窗

评分

正文史料扎实、框架精致,结论对话时代痕迹明显,学术史意义强烈。两种视角结合很好,但缺了谁会怎样并不清楚。较之初版,增补多文颇具价值。附录五、六分外亲切,附录七擘画全局气象。

评分

正文史料扎实、框架精致,结论对话时代痕迹明显,学术史意义强烈。两种视角结合很好,但缺了谁会怎样并不清楚。较之初版,增补多文颇具价值。附录五、六分外亲切,附录七擘画全局气象。

评分

翻过

评分

作者对市场经济有一种执念,90年代。零碎时间读学术书效果似乎不太好,真是没时间做笔记,气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