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收录作者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四篇。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原收十五篇,列为该社《文艺丛书》之一。1924年5月第三次印刷时起,改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1930年1 月第十三次印刷时,由作者抽去其中的《不周山》一篇(后改名为《补天》,收入《故事新编》)。作者生前共印行二十二版次。
鲁迅,本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华丽生命被毁灭的悲剧 ——读鲁迅先生的小说《药》 霍聃 《药》是鲁迅的短篇小说,小的时候读这篇小说时,心情很是沉重,几天吃睡不香,对夏瑜这个美好生命的悲惨遭遇充满了无比的同情。随着时间的前进,我现在的人生阅历一天天逐渐增多,人情也...
评分印象最深的是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阿Q正传四篇,但记忆深刻的一句话是《故乡》结尾的那句: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在自序里写当时国人需要拯救。从对中医的迷信写起,说中国人需要医药上的生...
评分鲁迅于1918-1922年间创作的15篇小说,合为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在“警钟日报”或曰“俄事警闻”时期,鲁迅弃医从文,转向改造“愚弱的国民”。从东京回北京后鲁迅倍感“寂漠”(无物之阵,略显虚无主义)的“十年沉默期”,在“S会馆”抄古碑。 于《呐喊自序》中写到的“...
评分从小到大,语文课上学的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少,《藤野先生》、《少年闰土》、《祝福》、《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的作品以辛辣的讽刺和毫不留情得揭露中国人的劣根性而著称。他对中国人民族共性中的阴暗面的揭露,有很多甚至现在都适用,而我同时也认为...
评分---读鲁迅的《明天》 《明天》写于1920年6月,是鲁迅先生《呐喊》中一篇反映妇女命运的作品。《明天》叙述了死去丈夫不久的单四嫂又不幸痛失爱子的悲惨身世,同时轻描淡写地勾勒了江南小市镇的“古风遗俗”。 单四嫂子...
小学的时候好像人人讨厌鲁迅,我却觉得他文风犀利的吓人。
评分一个特立独行的人需要金钱来保持他的尊严,否则就只有被毁灭的份,人们是不能容忍一个穷光蛋的异类的。就象一个老姑娘要用钱保持她的高傲,否则就是耻辱。
评分喜欢过鲁迅,讨厌过鲁迅,鄙视过鲁迅,尊敬过鲁迅……如今再回过头来看,鲁迅是时代的一部分,你觉得他出彩,也要看到时代给了他机会,庆幸他没活到后来
评分已经不知是第几遍看了,百看不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鲁迅在本质上使用的是两条并行不悖,完全自恰的逻辑。几乎没有一个现代中国作家,能像他这样把现实性和隐喻性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如此圆融,简直天衣无缝。比如《狂人日记》,若看明白了,觉得它讲的是启蒙,是反封建礼教和传统文化,但如果你没有这样先入为主的陈旧阐释观,只看叙事,它还真的就是本狂人(疯子)写的日记。在这里,病/没病,疯狂/正常,非理性/理性就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完全是一体的。和当时《新青年》的许多撰稿者不同,鲁迅写这些文章时已过了激情澎湃的青年时代,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寂寞,是茫然四顾而全无应和者。所以对启蒙,对现代性,鲁迅比当时的任何一个文化人都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其中的两面性,它的吊诡。也就是说,鲁迅在启蒙的伊始,已经预言了启蒙可能的结局。
评分毛姆说想了解一个时代的现实就去读平庸的作家,他们会把社会描绘的很详细。再读呐喊,也无声响,鲁迅黑不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