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该书解决了在当时条件下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问题,提出了变法的几大原则,既有宏观理论阐述,也有具体的法令军规,其中有些内容比如不能让利益一致的人相互监督等,至今仍有借鉴意义。本次译注对传世的《商君书》全本进行了注释翻译,在“中华经典藏书”丛书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增补和适当修订。
传说老毛读过这本书,没有作任何评论。在读这本书时,最开始其实有点枯燥,除第一篇时的《商君书-更法》中特别让人振奋。其它篇几乎都是再讲其治国之策,通篇都有讲“壹”,讲“重刑轻赏”,讲“法”。这些无疑是商君最重要的思想了。 ...
评分“阳儒阴法”“王霸道杂之”“百代都行秦法政”。。。读完此书,豁然惊心。商君,即商鞅,法家的祖师。商鞅的法家治国思想尽现于此,择其精要如下: 1.断于一。权力必须集中于君主,而要让臣民互相监督牵制,官不得结党,亲不得相隐。 2.去强和弱民。民弱则国强,民强则国弱。...
评分P11,“訾粟而税”,石磊解释为“根据粮食产量纳税”,贺凌虚解释为“纳实物税”,贺的解释更准确。 P11,“民平则慎”,石和贺都解释为“老百姓感到公平或者安定则处事慎重”,我个人感觉,人处于乱世和困境才会更加慎重,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P12,“无以外权任爵与官,则民...
评分整本书前几章给我的震撼最大,后悔没有早点读到,但其实早点读也不会改变什么。下面是每一章我觉得好和影响深的句子,提出想法只是第一步,商君厉害的还是真把事情办成了,很了不起。 更法 虑世事之变,讨正(修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且夫有高人之行...
评分那啥,我古文不是很好,不论是从前看诗词还是现在看很古的文(= =|||)都是半懂不懂,也没有什么查字典的习惯,一时兴起可能会查来看看,大部分时候不懂就瞄过去了~ 【更多时候是一边看一边抄,所以说,我写字是很快的~】——也就是说,我要是理解错了,不许扔臭鸡蛋~ 《商君...
老实人大实话
评分老实人大实话
评分不得不说,中国政治太早熟了,以至于永远长不大。
评分法家以儒家为彀,围绕着仁义礼知等要义和尧舜禹汤等人事进行拆解和降格。《商君书》引入时间序列,将仁义归入过去时,由作古而论其须变:“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上贤而说仁,下世贵贵而尊官。”(《开塞》)这就为法术势刑赏等概念的提出夯实基础。“仁者能仁于仁,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在法家看来,“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非其义也,饿不苟食,死不苟生。此乃有法之常也”(《画策》),这就釜底抽薪将义的必要性消解掉。不惟如此,通过短期仁政生乱和长期严刑峻法使民安乐的比较,仁与法也遭反转,“以杀刑之反于德而义合于暴也”。所以在未来“至德复立”(《开塞》)的蓝图中,“德生于力”而“圣君独有之,故能述仁义于天下”(《靳令》)--堪称精彩的概念替换
评分法家以儒家为彀,围绕着仁义礼知等要义和尧舜禹汤等人事进行拆解和降格。《商君书》引入时间序列,将仁义归入过去时,由作古而论其须变:“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上贤而说仁,下世贵贵而尊官。”(《开塞》)这就为法术势刑赏等概念的提出夯实基础。“仁者能仁于仁,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在法家看来,“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非其义也,饿不苟食,死不苟生。此乃有法之常也”(《画策》),这就釜底抽薪将义的必要性消解掉。不惟如此,通过短期仁政生乱和长期严刑峻法使民安乐的比较,仁与法也遭反转,“以杀刑之反于德而义合于暴也”。所以在未来“至德复立”(《开塞》)的蓝图中,“德生于力”而“圣君独有之,故能述仁义于天下”(《靳令》)--堪称精彩的概念替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