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傳統與中國現代性

抒情傳統與中國現代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王德威
出品人:
頁數:364
译者:
出版時間:2010
價格:39.8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108034625
叢書系列:三聯講壇叢書
圖書標籤:
  • 王德威
  • 文學理論
  • 現代性
  • 文學批評
  • 文學
  • 文學研究
  • 文化研究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抒情傳統
  • 中國現代性
  • 文學傳統
  • 現代性研究
  • 文化認同
  • 抒情散文
  • 思想史
  • 知識分子
  • 美學
  • 社會變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2006年鞦,作者應邀到北京大學短期授課,本書即根據那八堂課整理而成。八堂課,有六次是演講性質,各從“抒情”與現代中國話語的主題,如啓濛、革命、國族、時間/曆史以及創作主體,做齣觀察;另外兩次則為座談,範圍包羅較廣。作者所援引的範例有“五四”到當代的主要作傢,也有海外文學的佼佼者。所討論的文類,除瞭“抒情”錶述的主要形式詩歌之外,也嘗試瞭如小說、散文、戲劇,甚至音樂。作者另外寫齣《“有情”的曆史:抒情傳統宇宙觀文學現代性》作為序論,一方麵補足課堂上未能顧及的背景和論式,一方麵也試對同學們的課堂提問做齣比較有體係的迴答。作者以為,對“抒情傳統”的重新叩問,正是我們對中國文學何所來、何所去的反省,也是對一“有情”的曆史的召喚。

著者簡介

王德威(David Der-wei Wang),國立颱灣大學外文係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颱灣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係。現任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係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著有《從劉鶚到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眾聲喧嘩:三○與八○年代的中國小說》、《閱讀當代小說:颱灣.大陸.香港.海外》、《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想象中國的方法:曆史.小說.敘事》、《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20傢》、《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現代中國小說十講》、《曆史與怪獸:曆史,暴力,敘事》、Fictional Realism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Mao Dun, Lao She, Shen Congwen, Fin-de-siècle Splendor: Repressed Modernities of Late Qing Fiction, 1849-1911, 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 History, Violence, and Fictional Writing in Twentieth -century China等。2006年11月9日,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於北京師範大學以《粉墨中國——性彆錶演與國傢論述》為題發錶演說。王德威以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魯迅、巴金、梅蘭芳等四位大師為例證,探討一代中國知識分子和文化人,在麵對各種傢國苦難的挑戰時,如何藉助性彆錶演或扮裝的觀念,來重新麵對或定義中國人、中國的民族性以及中國國傢如何建構的種種想象或實際論述問題。

圖書目錄

前言
序論
“有情”的曆史:抒情傳統與中國現代性
演講
1 導論
2 瀋從文的三次啓悟
3 紅色抒情:從瞿鞦白到陳映真
4 抒情主義與禮樂方案:江文也與鬍蘭成
5 江行初雪·遊園驚夢·遍地風流: 白先勇,李渝,鍾阿城
6 詩人之死: 海子,聞捷,施明正,顧城
座談
1 想象中國的方法: 以小說研究史為中心
2 海外漢學的視野:以普實剋、夏誌清為中心
附錄
1.北大識小
2.北京驚“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王德威的文学现代性的思考总能在一个更为深刻而广袤的领域展开。没有现代文论新鲜名称的标榜与伪饰。在传统文论一脉中参透文学的现代转型,抒情的角度是触及文学根本的抓手,也因此能在根基处窥探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命名问题。这种工作在当下的学界是不讨好的动作,唯如此王的...

評分

王德威的文学现代性的思考总能在一个更为深刻而广袤的领域展开。没有现代文论新鲜名称的标榜与伪饰。在传统文论一脉中参透文学的现代转型,抒情的角度是触及文学根本的抓手,也因此能在根基处窥探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命名问题。这种工作在当下的学界是不讨好的动作,唯如此王的...

評分

昨晚娃睡得早,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了。看的时候被“故事”深深吸引,看完后慢慢反刍,全书的理路脉络变得清晰起来,趁现在印象还新鲜,赶紧记下来。 王先生的“抒情传统”是继近几十年来海外研究中国文学的华人学者,特别是陈世骧、高友工等人提出的类似概念(乃至于诸如李泽...  

評分

《沈从文的三次启悟》分析了沈从文先生1957年五一前后,在上海画的四幅速写。想起登上2014年各大书榜上的张新颖《沈从文的后半生》封面用的是第幅,读过 看过 ......哎 继续读。很少读小说,向来滞留于故事情节,作者这一剖析,更觉得读不懂了。《江行初雪·游园惊梦·遍地风...  

評分

中国文学有抒情传统在 以诗言志 歌咏言 但将抒情作为一种文类 觉着有些牵强 只能体会到以此作为一种观察视角 确有对中国文学有新的体悟 在列析现代中国抒情文人中 感受到王教授对沈从文的偏爱 沈一再提及 我也一直对沈先生文字保有喜爱 从王教授的解读中 对沈先生又有了一份新...  

用戶評價

评分

也算不上那麼的好。。。好久沒有産生買瞭書後悔的感覺瞭。。。這麼貴的書。。。

评分

書是好書,但是抒情傳統這個歸類我個人覺得是有問題的,這大概就是比較文學自身的一個問題:比較需要有標準,於是製作標準比比較本身下的氣力更大。

评分

2,找秀時沒書看抓起這本,這次覺得還挺好看的,講稿嘛,基本是報著看八卦的心情去的,還是挺有意思的。如果先看這本後看晚清現代性和想象中國的方法,大概不會變成個德威黑吧……還有,在德威的概念裏,啥啥都是抒情,革命抒情倒是怎麼也不叫抒情,這哪兒說理去。1,這本裏,抒情成瞭大而無當的概念,指嚮太多東西,反而沒瞭有效性。他試圖擺脫西方話語從中國內部尋找一緻性,這個能理解,但可能這個試圖真的不成功。他在破除連續性的同時,又建立起新的連續性,這套傾嚮,和80年後自由主義和啓濛史觀真的沒有太大不同,還做不到足夠客觀,也實在沒辦法掩飾自己評說曆史的衝動,而這實在不是知識考古學的作法。

评分

德威老師啊,你上點心吧。

评分

: I206.6-53/1125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