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康德 哲学 美学 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 西方哲学 李秋零 经典
发表于2025-02-06
判断力批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李秋零主编、主译的《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以普鲁士王家科学院本(通称“科学院版”)为底本,全部直接从德文译出,原文为拉丁文的则直接从拉丁文译出。科学院版《全集》包含了康德生前公开发表的所有著作和文章,并且经过了德文编辑者的详细校勘。中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已有的各种译本,同时也对一些名词、术语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中译者以其在西方哲学、宗教学、语言学方面的深厚学养,以及十年如一日的苦心孤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信、可读的康德著作文本,对康德翻译与研究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本“康德著作注释本”系列是中译者将康德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进行详细注解后推出的单行本系列,对于专业人士的研究和非专业人士的学习,皆有极大助益。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
其前期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主要是《一般自然史与天体理论》(1755),其中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后期的哲学研究成果主要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判断力批判》(1790)。“三大批判”构成了一个完整而严密的先验唯心论体系,给哲学界带来了一场天翻地覆的“哥白尼革命”(又称“开普勒改革”)。
李秋零,河南唐河人,1957年生,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专职研究员,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等。
主要研究领域为基督教哲学、德国古典哲学。著有《上帝•宇宙•人》、《德国哲人视野中的历史》、《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等多部专著。译有《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康德书信百封》、《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社会科学方法论》、《从黑格尔到尼采》、《不合时宜的沉思》、《神学与哲学》等三十余部西方学术名著。在中外学刊发表《中世纪神秘主义神学的难题与出路》、《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与中国老庄哲学》、《康德论人性根本恶及人的改恶向善》、《康德何以步安瑟尔谟的后尘?》、《神学与文化的互动》、《古希腊哲学解神话的过程及其结果》、《基督教理论化的起因及其结果》、《汉语神学的历史反思》等数十篇论文。
在上了两学期美学以后,终于鼓起勇气拿起这本书。发现可能因为看了许多二手材料,审美判断力并不难理解。后悔那么早打开黑格尔的《美学》了,导致我对那厚厚的四本书现在还有阴影,不敢再拿出来。目的论判断力虽然理解起来有困难,但是这部分感觉还挺有趣的,如果看不懂这一句不妨停止纠结,直接跳下一句,因为康德爸爸会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还有一个希望:希望自己放假能把那两本批判看了。
评分看了两遍导言脸都绿了
评分康德将人的全部认识能力分为两个领域,自然概念领域(实践哲学)和自由概念(理论哲学)领域,前者由知性立法,后者由理性立法。但自然概念领域和自由概念领域之间不存在任何中介,自由概念(理性)要使它的法则所提出的目的在感官世界中成为现实,必要借助第三种能力,由此提出判断力来实现从知性向理性的过渡。他区分了两种判断力,规定性判断力和反思性判断力,前者从属于知性提供的普遍的先验法则,它只是归摄的,法则对它来说是先天就确定下来的,因此它不必为自己找到一条法则,以便能够把自然中的特殊的东西置于普遍的东西之下。而后者的职责是从自然中的特殊的东西上升到普遍的东西。那判断力如何实现这种过渡性呢?在审美判断力中康德主要从鉴赏的可能、美与崇高、审美艺术、天才、想象力等方面演证(读了三分之二弃,脑力和长假都余额不足…
评分此作中康德显得有些罗嗦。康德为美定的标准相当严格:美者中理念稍有显现,将使其进一步成为崇高者;而美者中愉悦性的原因稍有不纯则使其退化为适意者。为了将自然与自由连接起来且突出提领其中的目的,康德不得不借助即便在彼时也会显得有些陈旧的目的论,也使他只能在一种弱立场上不断为这种目的论的假设辩护。个人感觉连接的这一环显得很不稳固,现代性的分裂的世界已经开始了,不仅康德,没人能阻止与补救,何况现代居然根本是一个不需要体系的时代。另外,康德认为上帝是个规定性判断力的对象这一点让我感到很奇怪,作为无限的上帝难道不该属于反思性判断力的对象吗?无限的东西怎么能成为规定性判断力的对象呢?而且上帝作为类似大全的东西,从这一点上来说也该属于反思性判断力的对象的。
评分和纯批时的康德简直判若两人。纯批精致典雅,而判批简直像一个喋喋不休,冗长啰嗦的老头子——狭隘,偏狭又充满权力欲。
Aesthetic这个名称是鲍姆嘉通于1750年提出来的,“Aesthetic”一词来自希腊文,当时Aesthetic这个词还没有被定义为“美学”,意思是“感知学”或者“感性学”。当鲍姆嘉通破天荒的把美的研究从理性学的角度转移到感性学上时,“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就被建立起来了。直到后来...
评分 评分这本书展示了康德对于繁复深邃的世界的观察与把握能力,这种能力上升为哲学的超越认识。不同的读者在书里大概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书本身也不是像那些以“巨大市场”为喻的知识综合,而是各种知识的“根本基础”在碰撞与交渗中完成融合的过程。
评分Aesthetic这个名称是鲍姆嘉通于1750年提出来的,“Aesthetic”一词来自希腊文,当时Aesthetic这个词还没有被定义为“美学”,意思是“感知学”或者“感性学”。当鲍姆嘉通破天荒的把美的研究从理性学的角度转移到感性学上时,“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就被建立起来了。直到后来...
评分【按语:《判断力批判》发表的时候,康德已经66岁了,堪称垂垂老矣,可是《判断力批判》骨子里却是充满着对青春的救赎性力量的渴慕。让人想起74岁的歌德对18岁的少女乌尔里克(Ulrike von Levetzow)的最后迷恋。 《判断力批判》的旨趣常常被理解为“要克服由前两个批判所造...
判断力批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