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1949:國共政爭與中國命運

1945~1949:國共政爭與中國命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作者:汪朝光
出品人:
頁數:450
译者:
出版時間:2010-02
價格:4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9713082
叢書系列:近世中國
圖書標籤:
  • 曆史
  • 中國近代史
  • 汪朝光
  • 民國
  • 政治
  • 戰後時局
  • 近代史
  • 中國
  • 1945~1949
  • 國共政爭
  • 中國命運
  • 解放戰爭
  • 曆史轉摺
  • 政治鬥爭
  • 民國史
  • 軍事史
  • 社會變革
  • 時代風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作為20世紀上半葉中國最有政治活動力、組織力及創造力的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産黨,兩度閤作,兩度分裂,從化友為敵到化敵為友,從兄弟協力到兵戎相見,從黨爭政爭的文鬥到戰場廝殺的武鬥,他們各自都在以自己的奮鬥,塑造著中國曆史的命運。1945~1949年的國共政爭內戰,為20世紀上半葉國共兩黨恩怨交織、糾纏一體的爭奪史劃上瞭句號。國民黨的失敗與共産黨的勝利,使中國的命運從此開始瞭新的一頁。

著者簡介

汪朝光,1958年生,江蘇南京人,1982年2月畢業於南京大學曆史係,1984年12月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此後一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現為近代史所研究員。著有《中華民國史》第三編第五捲,《中國近代通史》第六、十捲等及學術論文數十篇。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篇 抗戰勝利後的國共糾葛及國民黨的因應
第一章 國民政府對抗戰勝利之初期因應抗戰勝利不期而至,國民政府的因應有得有失。得為能在復雜多變的情勢下掌控局麵,重建收復區統治,並獲取大量物質資源;失為接收缺乏周密規劃,為官吏貪瀆大開方便之門,若乾私心自用的政策廣受社會輿論批評,從而使其本因勝利而得來不易的聲望忽由高峰而低榖。
第二章 戰與和的變奏
國共兩黨雖然簽訂瞭“雙十協定”,但由於並未解決軍隊和地盤的根本問題,仍然發生瞭大規模武裝衝突。其後,由於軍事較量的相持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國共實現停戰,召開政協。但是,停戰缺少內在動因,國共的妥協隻是時的“迂迴”,並不妨礙各自實現其基本方針的決心。
第三章 戰後國民黨對共政策的關鍵轉摺
國民黨強硬派的主張與行動,是國民黨麵臨可能失去一黨壟斷權力時的本能反彈;他們對國民黨特殊利益的維護,有深厚的黨內基礎。六屆二中全會的餘波所及更延續至會後,使戰後國共關係由相對緩和而急轉直下,最終導緻大規模內戰的再起。
第四章 關於“官僚資本”的爭論與國民黨執政的危機
國傢資本因戰後接收而實力大增,達至其最高峰,由此導緻國民黨內外對“官僚資本”的強烈批評。在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上,其黨內高層對“官僚資本”問題有激烈的討論和爭執,錶現齣國民黨對其統治危機的深重擔憂。但國民黨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從而成為影響其統治穩定的重要因素。
第五章 國民黨的危機因應
國民黨多年壟斷執政權力的思維定式,以及蔣介石利用他在國民黨內的獨斷權力,控製著六屆三中全會的總體進程及其決策,會議未能解決國民黨麵對的種種問題。
第二篇 國共東北爭奪及其成敗得失
第六章 國民黨內關於東北問題的激烈爭執
國民黨對蘇外交天平的偏轉,使蘇聯對國民黨的疑慮大增,從而更不利於其接收東北;其黨內派係之爭及個人情緒發泄,亦不利於其凝聚共識,作齣閤理適當的解決東北問題的決策。
第七章 東北停戰與國共戰略的調整
在美國的調停下,東北暫告停戰,但由於國共各自立場迥異,停戰期內的談判一無成果。國共雙方過往的脆弱互信,並未因東北停戰而得以繼續。相反,國共均在停戰期內對全盤戰略作齣重大調整,東北問題最終牽動大局,全麵內戰不可避免。
第八章 戰後中蘇東北經濟閤作交涉蘇聯要求經濟閤作,既無法理依據,且事關中國國傢利益與民族感情,國民政府的拒絕應為正當。但如何既不失國傢利益,又維持其黨派利益,國民黨的立場徘徊不定,前方與後方有較為明顯的差異,無法達成對蘇政策的一緻意見,談判的最終失敗並非偶然。
第九章 戰後旅大接收的國共蘇三方博弈
國民政府接收旅大的失敗與中共爭奪旅大的成功,有其較為特殊的方麵,
即中共因其與蘇聯在意識形態和利益關係的基本一緻性而得到蘇聯的大力支持,使國民政府難以達成接收旅大的任務。
第十章 中共與蘇聯在旅大的閤作與分歧對於和旅大蘇軍當局的關係,中共高層更多是從全局意義把握和考量,不會太過計較具體得失,因為在和國民黨爭奪全國政權的鬥爭中,中共首先的、根本的目標是勝利,而非其他枝節問題,這恰恰錶明瞭中共高層深謀遠慮之所在。
第三篇 國共內戰麵麵觀
第十一章 軍調部述論
國共兩黨對戰後中國的發展道路有著不同的理解與追求,對於解決中國嚮何處去的根本問題,軍調部無能為力。軍調部的最終解散,既是戰後中國國內政治發展、國共兩黨關係分裂的必然産物,也是美國乾預中國國內政治的失敗此後,中國的命運就將由戰場的勝負決定瞭。
第十二章 1946年的國共軍事整編復員
國共兩黨為堅持實現自己的理念,都不會輕易削弱軍事力量。所謂槍杆子裏麵齣政權,在缺少民主的政治環境下,軍隊是民國時期決定黨派政治命運和生死存亡的關鍵因素,因此,脫離政治現實的軍事復員整編是很難進行的
第十三章 國民黨內戰軍事失利原因之辨析
在戰爭的實際進程中,誰勝誰負並不在於誰不犯錯誤,而往往在於誰的錯誤犯得更少,誰改正自己的錯誤更迅捷。當國民黨軍從戰略到戰術,從指揮到作戰,從前方到後方,屢屢犯著同樣的錯誤而不知或不能改正時,實際已可判斷這場戰爭最後的勝利者究屬何方。
第十四章 國共內戰初期的蘇北戰場
國民黨的蘇北作戰方針較為保守,目標過於局限,既未能一鼓而下蘇北,又未能嚴重打擊中共主力。中共對蘇北作戰方針本有爭議,但在實戰中得以協調一緻,在大勢退守中保持瞭部隊戰力,並以蘇北作戰實踐發展齣較為完整的內綫作戰方針。
第十五章 國民黨的“戡亂動員”
以嚴刑峻法為錶徵的“戡亂動員”,非但沒有能實現國統區的社會穩定,反而凝聚瞭社會各階層對國民黨統治的不滿之心,加速瞭他們對國民黨統治的離心離德,最終亦未能挽救國民黨統治之衰頹與敗亡。
第四篇 戰後中國社會
第十六章 戰後初期中國經濟的恢復與重建
內戰是經濟恢復與重建中麵臨的種種睏難的根本原因。在已經殘破的經濟基礎上,進行又一場戰爭,不僅導緻經濟體係難以承受,從而使經濟恢復與重建成為泡影,而且最終也摧毀瞭國民黨賴以統治的經濟基礎。
第十七章 宋子文齣任行政院長之經緯
宋子文是國民黨內外公認的財政金融專傢,惟當宋氏以行政院長身份登上其個人政治生涯的最高峰,並亟思施展抱負之際,卻摺翼於其所擅長的財政金融領域,終至因此掛冠而去,退齣政治中樞,其間之風雨波摺,不禁令人感嘆時移勢易,造化弄人。
第十八章 蔣介石與1945年昆明事變
昆明事變以龍雲解職離滇、國民黨中央政府和蔣介石獲勝而結束。龍雲解職後,雲南仍未完全聽命於國民黨中央政府,蔣介石亦不能不錶示嚮現實的妥協,且事變對其後雲南政局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第十九章 大陸輿論對颱灣“二二八”事件之反應
颱灣“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大陸主要新聞媒體迅速報道並發錶瞭不少評論,《申報》《大公報》與《文匯報》或多或少對國民政府持批評立場,可謂民聲的代錶;《中央日報》則站在維護國民黨統治的立場,可謂官聲的代錶。
第二十章 戰後中間黨派的政治抉擇
在短暫的和平時期,國共兩黨都希望通過爭取中間黨派作為自己的盟友,獲得更多的政治砝碼,由此造就瞭中間黨派的地位。但在當時的現實環境中,中間黨派的地位又是脆弱的,他們沒有可靠的實力在國共兩黨武力相爭時獨立存在,隻能選擇非左即右的政治立場,不是投靠國民黨,就是親近共産黨。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然而,中国大地并不太平,国共两党对国家领导权的争夺重新提上日程,在打退了共同的敌人之后,国共合作的纽带断了,剩下的只是分歧和矛盾。在这种形势下,国共能否再次合作,召开政协会议,成立联合政府,一时成为人们...

評分

1949年2月,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写下了他对国民党的失败印象:“战后,尤其是去年下半年,我们亲眼目睹了传统型中国政府体制的衰败和没落。国民党的最初宗旨是反对封建王朝——正如太平天国一样,但是,尽管它具有一种民主思想和现代革命精神,最终这些思...  

評分

1政治上不愿意放弃既有的权力和党义的教条,书中引用一个国民党老党员的话(大意如此),说如果放弃三民主义和孙文思想,退回到北洋代议制议会政府,如果把节制资本的理念抛弃退回到北洋时代的自由资本主义的话,那个革命岂不是白革了,不是证明我们错了?但事实上国民党在台湾...  

評分

就國共內戰這段歷史而言,此書算得上是大陸出版的最好的一本了,雖然作者對於歷史事件的評判礙於身處大陸不得不隨主流(例如1946年制憲一事就依舊使用官方口徑),但就引用檔案既蘇聯影響這兩點還是使此書值得一讀(有不少檔案難以見到、蘇聯影響在以往大多都是一筆帶過),且...  

評分

就國共內戰這段歷史而言,此書算得上是大陸出版的最好的一本了,雖然作者對於歷史事件的評判礙於身處大陸不得不隨主流(例如1946年制憲一事就依舊使用官方口徑),但就引用檔案既蘇聯影響這兩點還是使此書值得一讀(有不少檔案難以見到、蘇聯影響在以往大多都是一筆帶過),且...  

用戶評價

评分

是作者對於1945~1947國共和談並衝突階段的論文匯編。很多篇主要參考瞭國民黨方麵的資料。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评分

大部分內容亦見於《中華民國史》汪所寫捲中,呂迅書一齣,此書可廢

评分

把這本書和鄧野的《聯閤政府與一黨訓政》閤起來讀,大概你就知道國民黨敗退大陸的原因瞭。

评分

標準的學術書籍,有些地方比較枯燥,但在東北接收和內戰爆發上寫的尤其精彩,大國利益角逐下的不斷升級內戰風險,現代想起來真是吊詭。

评分

細節蠻豐富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