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已经成为媒体和社会传播的热门词汇,但中国模式到底是什么,它如何发展而来,它的未来会怎样,却还鲜有深入透彻的系统研究。
本书作者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独到的分析眼光和独立的批判精神,透过纷繁的表象,超越各种主义的纷争,对关乎国运的诸多重要政治社会问题给予了冷静、公允、坚实有力的解释。
郑永年,国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先后出版专著14部,主编学术著作12部。此外,经常在报刊及其他媒体发表评论,是香港《信报》1997年至2006年的专栏作家,2004年始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撰写专栏。多年来,其独立而深入的中国研究以及视角独到的专栏文章,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广泛的影响。
作者眼中的中国模式指的是我国经济改革——>社会改革——>政治改革的基本改革线路。中国第一阶段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了阶级矛盾、贫富差距、社会分化、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十六大后将改革的重点转移到社会领域,提出了要建设“和谐社会...
评分是本好书 记录了作者对于中国模式的思考 反思及期冀 郑教授不是想当然的写文字 他的观点经常体现了了其受过的正规的政治学训练的痕迹 言之有据 无论是来自数据还是政治哲学的思辨 且不论关于有无中国模式 是什么 对世界有什么影响之类重要且具体的问题 作者思考问题的方法 理...
评分《未来30年中国改革方向》预测性和启发性更强,本书在总结方面更加系统。各有千秋,均有很高参考价值。
评分现在出书的好象都是评论集,把前几年的一些评论文章加在一起,就一本书出来了。虽然说这些评论文章也确实不错,但对于书来说,还是不够严谨与认真。毕竟这些评论有些隔了好几年,加在一起系统性与逻辑性说实话还是有点牵强。看来这年头,大家都浮夸了,真正静下心来写书的大家...
评分不知道什么词又敏感了。这其实是我对一系列与中国模式争论相关的书籍的评论。 中国模式的争议·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75b420102dzy2.html 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75b420102ecb5.html
单篇文章而论,有意义,但扯为“中国模式”一个主题专著,则太牵强,文集而已!
评分#翻书党#之#中国模式#,政党转型和新加坡模式的论述可以一观。高薪养廉,养廉在其次,高薪是与社会竞争精英人才,这一点比较要紧。
评分郑永年先生在其一系列的著作中讨论了:一是改革开放后中央两次下放权力给地方,在搞活地方经济的同时也导致了权力边界不明,不仅造成了权力的流失,还给地方政府留下了极大的权力寻租空间。二是中国社会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力度不足,是为官员腐败的重要原因;但是当前现状尚不适应放开民主,可以实行党内民主。三是从第三代领导集体开始出现了行政官僚化的潮流,在高效地解决诸政务问题、将政治问题转化为行政问题加以解决的同时,也造成了缺乏顶层设计、政治理念等政治问题。四是由于意识形态的衰微,党内部缺乏着实有效的号召力,眼中削弱了党应当发挥的作用。五是党政不分、六套班子从中央到地方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人浮于事。六是各部委、国有企业成为了所在行业规范的制订者,不仅进一步加剧了垄断以及效率低下,而且形成了条块状的部门利益。
评分趁着感冒写不动算法作业的几天读完。一部关于中国改革经验审视的论文集子,这种书优缺点都很明显,优点在于覆盖的比较全面,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都有谈到,缺点就是不同篇目之间有一定的内容重合。比较重要的篇目是二(民族主义)、三(政改)、七(中央地方)、八(分权收权)、十(乡村民主)、十二(新加坡模式)。一些观点是司空见惯的,也有不少点出实质之语。此书也可以作为理解当代中国政治的“quick start”,很多人首先要搞明白两点,一是党和国家的关系,二是CCP的现状是“中国国家生产力发展党”。
评分比較官方的一本書,“中國模式”其實並不存在,這一點從現在污濁的空氣就可以證明。在台北時看到過台版的,比大陸這本要厚一些,顯而易見大陸版又被閹割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