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新加坡] 郑永年
出品人:
页数:249
译者:
出版时间:2010-01-01
价格: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304190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郑永年
  • 中国模式
  • 政治学
  • 政治
  • 中国研究
  • 中国改革
  • 中国
  • 经济
  • 中国发展
  • 发展模式
  • 社会主义
  • 改革开放
  • 经济转型
  • 国家治理
  • 中国特色
  • 现代化道路
  • 制度优势
  • 全球影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模式已经成为媒体和社会传播的热门词汇,但中国模式到底是什么,它如何发展而来,它的未来会怎样,却还鲜有深入透彻的系统研究。

本书作者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独到的分析眼光和独立的批判精神,透过纷繁的表象,超越各种主义的纷争,对关乎国运的诸多重要政治社会问题给予了冷静、公允、坚实有力的解释。

作者简介

郑永年,国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先后出版专著14部,主编学术著作12部。此外,经常在报刊及其他媒体发表评论,是香港《信报》1997年至2006年的专栏作家,2004年始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撰写专栏。多年来,其独立而深入的中国研究以及视角独到的专栏文章,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广泛的影响。

目录信息

前言: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模式
第一讲 国际发展视野中的中国经验
不能说中国没有政治改革
社会政治秩序不可缺失
通过政治与行政手段保护产权
社会正义是持续发展的前提
社会多元促进政制改革
第二讲 中国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
引言:余英时vs姜义华
西方民族主义和民主政治
民族主义在中国的演变及其与自由主义的关系
经济发展和民族国家建设
中国民族主义的未来
第三讲 政治改革与中国国家建设
引言
国家与民主
国家、民主和发展中国家
国家建设和中国的民主化
第四讲 人本社会主义、政党的转型和中国模式
政党、国家建设和民主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转型
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与党的第二次转型
第五讲 民主化的中国模式
民主的普世性和特殊性
国家制度建设在先,民主化在后
中国的渐进民主化
第六讲 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模式
金融危机和中国模式
中国的复合经济模式
社会改革和中国模式的改进
第七讲 国家权力的“中央性”和“人民性”: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
中央地方关系问题
现象的根源
现代国家权力的集中性和人民性
国家权力的中央性的流失
选择性集权、国家权力的人民性和中央性
第八讲 放权改革:中国的中央、地方与公民社会
两种分权概念
政府间放权如何造就经济的高速增长
政府间放权的负面后果与重新收权
国家一社会放权的举步维艰
结论:进一步实行国家一社会分权
第九讲 必须保卫社会: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政策
发展动力与社会后果
曼库尔·奥尔森和卡尔·波兰尼
开放与市场发展
开放政策不均衡的影响
政治改革和利益代表
社会开放和不均等的政策参与
为什么必须保卫社会
第十讲 乡村民主和中国政治进程
农民与民
中国农民的新特质
中国农村基层组织形式
乡村民主与民族国家的建设:
简短的结论
第十一讲 农民与民主:村民自治研究中被忽视的关键点
作为一门显学的农民民主
理论认识的进步和现状
现存理论的批判
农民与民主关系的再思考
简单的结论
第十一讲 中国要从新加坡模式学习些什么
新加坡能不能学?
权力的有效集中
融政党于社会
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反对党并不是民主政治的唯一标志
领袖的作用
新加坡模式与中国政改前景
结语:中国模式与思想解放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不知道什么词又敏感了。这其实是我对一系列与中国模式争论相关的书籍的评论。 中国模式的争议·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75b420102dzy2.html 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75b420102ecb5.html  

评分

此书也并没有给中国模式一个确切的答案,正如其在序言中所说的一样,只是一个经验之谈,侧重于描述中国的现状。当然,作者也提到了中国现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但也许是论文集的缘故,并不具体、系统,而且多有重复之处。 总体而言,值得一读,提供另一种视角来看所谓的中...  

评分

虽然对于到底存不存在中国模式这一命题的争论还是不绝于耳,但对于中国30年的经济发展成果来说,成就是斐然的。当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陷入政治动荡,经济停滞不前以及金融危机下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陷入危机的这一背景下,中国的出口危机在政府的有效的调节之下,经济依然获得了...  

评分

不知道什么词又敏感了。这其实是我对一系列与中国模式争论相关的书籍的评论。 中国模式的争议·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75b420102dzy2.html 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75b420102ecb5.html  

评分

《未来30年中国改革方向》预测性和启发性更强,本书在总结方面更加系统。各有千秋,均有很高参考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话亦有理,只是稀松平常

评分

郑永年先生在其一系列的著作中讨论了:一是改革开放后中央两次下放权力给地方,在搞活地方经济的同时也导致了权力边界不明,不仅造成了权力的流失,还给地方政府留下了极大的权力寻租空间。二是中国社会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力度不足,是为官员腐败的重要原因;但是当前现状尚不适应放开民主,可以实行党内民主。三是从第三代领导集体开始出现了行政官僚化的潮流,在高效地解决诸政务问题、将政治问题转化为行政问题加以解决的同时,也造成了缺乏顶层设计、政治理念等政治问题。四是由于意识形态的衰微,党内部缺乏着实有效的号召力,眼中削弱了党应当发挥的作用。五是党政不分、六套班子从中央到地方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人浮于事。六是各部委、国有企业成为了所在行业规范的制订者,不仅进一步加剧了垄断以及效率低下,而且形成了条块状的部门利益。

评分

看完了,感觉一般,没太大价值。

评分

话亦有理,只是稀松平常

评分

政论式的文章,无甚创见,许多隔靴搔痒。思路清晰,可以看做中国政治导论。还行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