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新加坡] 郑永年
出品人:
页数:249
译者:
出版时间:2010-01-01
价格: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304190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郑永年
  • 中国模式
  • 政治学
  • 政治
  • 中国研究
  • 中国改革
  • 中国
  • 经济
  • 中国发展
  • 发展模式
  • 社会主义
  • 改革开放
  • 经济转型
  • 国家治理
  • 中国特色
  • 现代化道路
  • 制度优势
  • 全球影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模式已经成为媒体和社会传播的热门词汇,但中国模式到底是什么,它如何发展而来,它的未来会怎样,却还鲜有深入透彻的系统研究。

本书作者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独到的分析眼光和独立的批判精神,透过纷繁的表象,超越各种主义的纷争,对关乎国运的诸多重要政治社会问题给予了冷静、公允、坚实有力的解释。

作者简介

郑永年,国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先后出版专著14部,主编学术著作12部。此外,经常在报刊及其他媒体发表评论,是香港《信报》1997年至2006年的专栏作家,2004年始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撰写专栏。多年来,其独立而深入的中国研究以及视角独到的专栏文章,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广泛的影响。

目录信息

前言: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模式
第一讲 国际发展视野中的中国经验
不能说中国没有政治改革
社会政治秩序不可缺失
通过政治与行政手段保护产权
社会正义是持续发展的前提
社会多元促进政制改革
第二讲 中国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
引言:余英时vs姜义华
西方民族主义和民主政治
民族主义在中国的演变及其与自由主义的关系
经济发展和民族国家建设
中国民族主义的未来
第三讲 政治改革与中国国家建设
引言
国家与民主
国家、民主和发展中国家
国家建设和中国的民主化
第四讲 人本社会主义、政党的转型和中国模式
政党、国家建设和民主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转型
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与党的第二次转型
第五讲 民主化的中国模式
民主的普世性和特殊性
国家制度建设在先,民主化在后
中国的渐进民主化
第六讲 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模式
金融危机和中国模式
中国的复合经济模式
社会改革和中国模式的改进
第七讲 国家权力的“中央性”和“人民性”: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
中央地方关系问题
现象的根源
现代国家权力的集中性和人民性
国家权力的中央性的流失
选择性集权、国家权力的人民性和中央性
第八讲 放权改革:中国的中央、地方与公民社会
两种分权概念
政府间放权如何造就经济的高速增长
政府间放权的负面后果与重新收权
国家一社会放权的举步维艰
结论:进一步实行国家一社会分权
第九讲 必须保卫社会: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政策
发展动力与社会后果
曼库尔·奥尔森和卡尔·波兰尼
开放与市场发展
开放政策不均衡的影响
政治改革和利益代表
社会开放和不均等的政策参与
为什么必须保卫社会
第十讲 乡村民主和中国政治进程
农民与民
中国农民的新特质
中国农村基层组织形式
乡村民主与民族国家的建设:
简短的结论
第十一讲 农民与民主:村民自治研究中被忽视的关键点
作为一门显学的农民民主
理论认识的进步和现状
现存理论的批判
农民与民主关系的再思考
简单的结论
第十一讲 中国要从新加坡模式学习些什么
新加坡能不能学?
权力的有效集中
融政党于社会
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反对党并不是民主政治的唯一标志
领袖的作用
新加坡模式与中国政改前景
结语:中国模式与思想解放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未来30年中国改革方向》预测性和启发性更强,本书在总结方面更加系统。各有千秋,均有很高参考价值。

评分

http://www.bjnews.com.cn/opinion/2010/03/06/14474.html 当我们提出一个概念并对其进行分析讨论的时候,很自然的,就会对其从各个方面进行定义,进而挖掘这其内涵和逻辑。面对中国近年来飞速的发展,世界上不断产生关于中国的各种词汇和概念。“模式”这个词本身并无褒贬,...  

评分

是本好书 记录了作者对于中国模式的思考 反思及期冀 郑教授不是想当然的写文字 他的观点经常体现了了其受过的正规的政治学训练的痕迹 言之有据 无论是来自数据还是政治哲学的思辨 且不论关于有无中国模式 是什么 对世界有什么影响之类重要且具体的问题 作者思考问题的方法 理...  

评分

现在出书的好象都是评论集,把前几年的一些评论文章加在一起,就一本书出来了。虽然说这些评论文章也确实不错,但对于书来说,还是不够严谨与认真。毕竟这些评论有些隔了好几年,加在一起系统性与逻辑性说实话还是有点牵强。看来这年头,大家都浮夸了,真正静下心来写书的大家...  

评分

不知道什么词又敏感了。这其实是我对一系列与中国模式争论相关的书籍的评论。 中国模式的争议·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75b420102dzy2.html 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75b420102ecb5.html  

用户评价

评分

单篇文章而论,有意义,但扯为“中国模式”一个主题专著,则太牵强,文集而已!

评分

虽然书名是“中国模式”,但这本书与市面上一昧自我感觉良好地大肆吹捧中国模式的书籍全然不同。作者郑永年先生基于对普世价值底线的坚守和中国发展的实际国情与历史传统,全面详细地对中国发展模式的优势与不足、经验与困局做出了客观分析,兼具理性和建设性。是全面理解当下中国的一本难得的好书。

评分

看不懂TT

评分

看不懂TT

评分

话亦有理,只是稀松平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