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国际问题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廷顿继《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之后最重要的著作。 全书将“文明的冲突”视角由国际转向美国国内,论述了美国国民特性所受到的种种挑战,认为美国已面临何去何从的严重关头,若不大力捍卫和发扬盎格鲁-新教文化这一根本特性,国家就会有分化、衰落的危险。 作者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着力阐述了美国在21世纪初所处的国际形势以及美国在世界上应起的作用,认为“伊斯兰好斗分子”是美国现实的敌人,还会面对中国这个“可能的潜在敌人”。此书甫出,即在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引起广泛的争议与评论。
塞缪尔·亨廷顿哈佛大学阿尔伯特·魏斯赫德三世(Albert J.WeatherheadⅢ)学院教授,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安全计划顾问,《外交政策》杂志发起人与两主编之一,美国政治学会会长。有大量学术著作及论文问世。
全球化时代的隐忧 文/魏英杰 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亨廷顿的《我们是谁?》翻译出版已近一年,似乎没有引起公众足够重视。这部精彩、好读的学术著作,对处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与个人有重大启发意义。 9·11事件是全球化进程的一个拐点,早年致力于世界文明冲突研究的亨廷顿在事件...
评分据说是亨廷顿最后的几本书之一,因此很吸引我的眼球,人越老往往看问题也就越老到。亨廷顿似乎与此相反。他的研究范围是随着年岁增加而括广了,但经典性却降低了。从《变动社会的政治次序》研究政治到《文明的冲突与世界次序的重建》研究文明再到《第三波》研究民主,对亨廷顿...
评分Samuel Huntington(1927-2008)的最后一本书(2004),描述美国国民对国民身份,国家精神和国家认同的逐渐消解。原因有三,苏联的解体导致国民危机感消失和向心力瓦解(无敌国外患国恒亡);旧的WASP(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文化与大量移民(尤以拉美裔为主)的文化与...
评分据说是亨廷顿最后的几本书之一,因此很吸引我的眼球,人越老往往看问题也就越老到。亨廷顿似乎与此相反。他的研究范围是随着年岁增加而括广了,但经典性却降低了。从《变动社会的政治次序》研究政治到《文明的冲突与世界次序的重建》研究文明再到《第三波》研究民主,对亨廷顿...
评分In his book: “Who Are We? 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 Samuel P. Huntington showed his strong worries with the American identity. According to this book, Huntington thought because of lack of common enemies and opposites, the cohesio...
透过塞缪尔·亨廷顿博士的此书,了解到美国国民性格中文化沙文主义的那一面,川普的很多行为也可以说是这种心态的放大,值美国大选之际,可以通过此书感受一下保守主义在美国的“群众基础”。另外,亨廷顿、布热津斯基、基辛格是哈佛的同班同学。
评分很是泛泛
评分分别从解构主义与多文化主义、非美国化同化与双重国籍者、墨西哥移民与拉美裔化、跨国身份与超国家主义四个方面去分析美国国民特性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出现民族属性消失、人种区别模糊、双语文化趋势加强和精英与民众的分歧加剧等可能的情况,整个论证思路还是很有条理的,但有些观点重复太多显得啰嗦。此外翻译也不错。
评分一个移民主导的国家,肯定残留着移民国的文化特质。国民特性的形成,必然需要一定历史积淀。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真正形成了现在的美国。美国,不是民族,地域,国家,而是体制和价值观的自豪感。
评分一个移民主导的国家,肯定残留着移民国的文化特质。国民特性的形成,必然需要一定历史积淀。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真正形成了现在的美国。美国,不是民族,地域,国家,而是体制和价值观的自豪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