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国际问题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廷顿继《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之后最重要的著作。 全书将“文明的冲突”视角由国际转向美国国内,论述了美国国民特性所受到的种种挑战,认为美国已面临何去何从的严重关头,若不大力捍卫和发扬盎格鲁-新教文化这一根本特性,国家就会有分化、衰落的危险。 作者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着力阐述了美国在21世纪初所处的国际形势以及美国在世界上应起的作用,认为“伊斯兰好斗分子”是美国现实的敌人,还会面对中国这个“可能的潜在敌人”。此书甫出,即在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引起广泛的争议与评论。
塞缪尔·亨廷顿哈佛大学阿尔伯特·魏斯赫德三世(Albert J.WeatherheadⅢ)学院教授,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安全计划顾问,《外交政策》杂志发起人与两主编之一,美国政治学会会长。有大量学术著作及论文问世。
全球化时代的隐忧 文/魏英杰 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亨廷顿的《我们是谁?》翻译出版已近一年,似乎没有引起公众足够重视。这部精彩、好读的学术著作,对处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与个人有重大启发意义。 9·11事件是全球化进程的一个拐点,早年致力于世界文明冲突研究的亨廷顿在事件...
评分改名称两个方面: 1,原为“我们是谁”,现为“谁是美国人”。我们是谁,译得感觉生动些。而谁是美国人,应该准确些,这种译法,国内其他学者较为认可。 2,国家特性,现译作国民特性,也是作作者经过反复思考的,但对其中不少地方,感觉译得也不是太尽如人意。 不过,这本书...
评分 评分很早以前在大学里读过亨廷顿的一本《变革社会的政治秩序》,读完以后对亨廷顿敏锐的视角和精辟的分析佩服不已。一本60年代写于美国的书籍,居然这么贴近于中国的实际,其中很多关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论述,简直就是对中国80-90年代的直接描写。曾经无数次的想买这本书,...
评分老亨最后一本书,结合川铺上台看颇有预言意义。个人总结下要点。 1美国是盎格撒 清教(自由平等公民权等)为核心价值的宗教国家。 2美国并不是由移民建立的国家而是由英国清教开拓者建立的。所谓的移民熔炉是要把后来的移民溶为接受美国核心价值的人而不是吸收接受移民的固有价...
一个移民主导的国家,肯定残留着移民国的文化特质。国民特性的形成,必然需要一定历史积淀。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真正形成了现在的美国。美国,不是民族,地域,国家,而是体制和价值观的自豪感。
评分who are we?是亨廷顿询问当代美国人的问题,是随着国际化和移民问题而产生的国民意识消退和忠诚度从国家向次级行为体的转移。亨廷顿思考的主要是19世纪晚期开始出现的情况,特别是全球化过程中,特别是911以后的美国意识淡化的趋势,亨廷顿表达了担忧。很显然,目前美国政坛上的保守派和平民派,以及川普是亨廷顿的拥趸者。但是如果把时间线拉长的话,实际上可以发现这个问题一直是絮绕在美国人的问题,只不过不同时期具体的问题方式不同。
评分世界大同是好或不好,我们的文明在被什么左右?
评分透过塞缪尔·亨廷顿博士的此书,了解到美国国民性格中文化沙文主义的那一面,川普的很多行为也可以说是这种心态的放大,值美国大选之际,可以通过此书感受一下保守主义在美国的“群众基础”。另外,亨廷顿、布热津斯基、基辛格是哈佛的同班同学。
评分一个移民主导的国家,肯定残留着移民国的文化特质。国民特性的形成,必然需要一定历史积淀。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真正形成了现在的美国。美国,不是民族,地域,国家,而是体制和价值观的自豪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