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阎步克
出品人:
页数:515
译者:
出版时间:2010-1-1
价格:CNY 5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161616
丛书系列: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度研究
图书标签:
  • 历史
  • 制度史
  • 阎步克
  • 中国古代史
  • 政治
  • 中国历史
  • 中国
  • 官制
  • 中国古代
  • 官阶制度
  • 政治制度
  • 历史研究
  • 古代吏治
  • 职官制度
  • 封建社会
  • 权力结构
  • 历史文献
  • 制度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着重探讨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作者参考了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对古代官阶的研究模式进行了系统建构,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线索及相应的研究方法与概念。基于“品位—职位”视角,把官阶研究对象定义为“官职的分等分类”和“官员的分等分类”,分别讨论品秩的构成要素权责、资格、薪俸、特权、礼遇,品位结构的样式与间架,品位性官号和位阶运用规则等。进而由技术层面进入政治层面,从功能组织与身份组织的二重性出发,对中国古代官阶制的特点、品位结构变迁的重大线索和各个层面,提供了较全面的阐述。本书对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研究,以及认识中国古代的集权官僚政治,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阎步克,1954年11月生,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史。主要著作有《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乐师与史官——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论集》、《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服周之冕——〈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变异》,译著《官僚制》、《帝国的政治体系》,及论文90余篇。

目录信息

第一章 特点、概念与对象
1.基本特点与研究意义
2.“品位-职位”的研究框架
3.历代主要品秩位阶
第二章 品秩的构成要素一:权责
1.权责、职等与层级
2.宽度、跨度与责任分等
3.简繁:同层级职务的事务不平衡
4.轻重:权责与品秩的不相称
5.中外:中央官与地方官
6.宫朝:宫廷官与朝廷官
7.一般职位分类的进化
第三章 品秩的构成要素二:资格
1.资格的分析
2.各种分类资格
3.资格管理的品位化
4.品位化的资格管理:魏晋南北朝、唐宋
5.非品位化的资格管理:秦汉
6.候选形式与候选规模
7.编任资格的等级管理
第四章 品秩的构成要素三:薪俸
1.薪俸的分析
2.薪俸高低差与薪俸民生比
3.形态与项目
4.品位薪俸与职位薪俸
5.赏赐问题
6.灰黑收入问题
第五章 品秩的构成要素四:特权
1.任官特权
2.教育特权
3.法律特权
4.经济特权
第六章 品秩的构成要素五:礼遇
1.等级礼制:行政性与总体性
2.朝礼与官阶:相辅相成
3.原生礼俗与等级礼制:以冠服为例
4.古礼等级与现行官阶:以六冕为例
第七章 样式与间架
1.级别的疏密
2.地方官的级别疏密
3.“比秩”与“视品”
4.一元化多序列的复式品位结构
5.结构外观的数列化与礼制化
第八章 品位序列与品位性官号
1.品位的分析
2.品位性官号:衍生于宫廷官职类者
3.品位性官号:衍生于非宫廷官职类者
4.品位趋滥与职阶转化三律
5.唐宋间职事官的阶官化
第九章 进阶、买卖、转让、结衔、迁转
1.进阶与泛授
2.贡献与买卖
3.转让与回授
4.结衔的复杂化
5.迁转路线
第十章 运作考虑与身份考虑
1.运作考虑与身份考虑
2.功能组织与身份组织
3.服务取向与自利取向
4.品级、等级与阶级
5.退休官僚与官僚亲属
6.封爵的身份功能及其变迁
第十一章 品位结构变迁的五线索:贵贱、士吏、文武、宫朝、胡汉
1.贵-贱
2.士-吏
3.文-武
4.宫-朝
5.胡-汉
第十二章 品位结构的三层面:君·官·民
1.君臣之间:君尊臣卑
2.官民之间:礼制限制与名号颁授
3.官民之间:学子的品位安排
4.官民之间:胥吏的品位安排
第十三章 中国官阶发展的五阶段
1.中国官阶发展的五阶段
2.中国古代的等级观念
3.官本位、身份化与功绩制、流动性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一夜通读完毕。 怎么说呢,这应该是一本作为教材而出现但最终事与愿违的著作。 首先,这本书的撰写动机,或者说“野心”应该很大,想用一整套框架把整个中国古代官阶制度串起,书中也引入了很多概念。可概念的引入,本该是为了更为方便地阐述、归纳现象,可惜因为题目实在太大...

评分

权力的游戏里,小指头和色太后的对话,小指头傲娇的说:“knowledge is power”,色太后一个眼神,御林铁卫把小指头按在墙上,只待下令格杀;又一个眼神,侍卫松开,色太后酷酷地说了句“power is power”拂衣而去,深藏功名。这个片段在脑海里久久回味,就如同权力的念想在小...  

评分

读书的时候没时间去听阎老师的课,很多年后终于读了这本书,算是弥补当年的一份遗憾吧。 本书条理清晰,特别是和教科书一样,在每章开头最后都整理了核心观点,不用读者再去到处摘抄,使用起来会很方便。 谈几点个人感受。 一、阎先生这本书的一个特色是引用面很广,不知道是不...  

评分

这本书其实可以加个好听点儿的名字:官人的理论 大体内容就是把《品位与职位》和《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的内容糅合,再加上唐宋元明清的情况,最后再对之前的理论做些调整。 十八班制度不再被视为职等,而被视为是资格之一种。 理论架构在解释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明显有优势,但...  

评分

一夜通读完毕。 怎么说呢,这应该是一本作为教材而出现但最终事与愿违的著作。 首先,这本书的撰写动机,或者说“野心”应该很大,想用一整套框架把整个中国古代官阶制度串起,书中也引入了很多概念。可概念的引入,本该是为了更为方便地阐述、归纳现象,可惜因为题目实在太大...

用户评价

评分

书是好书,但作者那么多本书读下来还是在炒旧货,没有新的学术观点和进步,所以如果读过前几本的,可以不用看了

评分

基于《品位与职位》进一步思考,从各个维度细致考察了中国官僚制的变迁,很全面。“自利”与“服务”这个维度一出来,钱穆与王亚南一味或褒或贬的态度就显得太过笼统了。形式上采用课程讲义的方式深入浅出,各阶段扼要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官本位社会”意义已经不局限于官僚制度,而是对整个社会形态的概括了。最有趣的是作者在书中处处讽刺官僚,结论一章却也不得不大力肯定中国官僚制有流动性、机会平等的一面。

评分

书是好书,但作者那么多本书读下来还是在炒旧货,没有新的学术观点和进步,所以如果读过前几本的,可以不用看了

评分

BOOK伯伯。。。

评分

把历史研究搞成这么无聊也是极为糟糕了,不是专业性强的问题而是书记员癖极端发作的产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