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着重探讨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作者参考了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对古代官阶的研究模式进行了系统建构,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线索及相应的研究方法与概念。基于“品位—职位”视角,把官阶研究对象定义为“官职的分等分类”和“官员的分等分类”,分别讨论品秩的构成要素权责、资格、薪俸、特权、礼遇,品位结构的样式与间架,品位性官号和位阶运用规则等。进而由技术层面进入政治层面,从功能组织与身份组织的二重性出发,对中国古代官阶制的特点、品位结构变迁的重大线索和各个层面,提供了较全面的阐述。本书对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研究,以及认识中国古代的集权官僚政治,具有参考价值。
阎步克,1954年11月生,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史。主要著作有《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乐师与史官——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论集》、《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服周之冕——〈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变异》,译著《官僚制》、《帝国的政治体系》,及论文90余篇。
一夜通读完毕。 怎么说呢,这应该是一本作为教材而出现但最终事与愿违的著作。 首先,这本书的撰写动机,或者说“野心”应该很大,想用一整套框架把整个中国古代官阶制度串起,书中也引入了很多概念。可概念的引入,本该是为了更为方便地阐述、归纳现象,可惜因为题目实在太大...
评分权力的游戏里,小指头和色太后的对话,小指头傲娇的说:“knowledge is power”,色太后一个眼神,御林铁卫把小指头按在墙上,只待下令格杀;又一个眼神,侍卫松开,色太后酷酷地说了句“power is power”拂衣而去,深藏功名。这个片段在脑海里久久回味,就如同权力的念想在小...
评分一夜通读完毕。 怎么说呢,这应该是一本作为教材而出现但最终事与愿违的著作。 首先,这本书的撰写动机,或者说“野心”应该很大,想用一整套框架把整个中国古代官阶制度串起,书中也引入了很多概念。可概念的引入,本该是为了更为方便地阐述、归纳现象,可惜因为题目实在太大...
评分一夜通读完毕。 怎么说呢,这应该是一本作为教材而出现但最终事与愿违的著作。 首先,这本书的撰写动机,或者说“野心”应该很大,想用一整套框架把整个中国古代官阶制度串起,书中也引入了很多概念。可概念的引入,本该是为了更为方便地阐述、归纳现象,可惜因为题目实在太大...
评分这本书其实可以加个好听点儿的名字:官人的理论 大体内容就是把《品位与职位》和《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的内容糅合,再加上唐宋元明清的情况,最后再对之前的理论做些调整。 十八班制度不再被视为职等,而被视为是资格之一种。 理论架构在解释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明显有优势,但...
阎老师的课程我就旁听过一节,大师也!不赘述!
评分若是早十年读此书,便不至于多走那么多弯路,但不走这多弯路,今天也未必能读懂这书。宏观框架足以构成一个研究方向,深入的细化研究可从行政学及行政法学探一探,若是往官僚研究的路上走难免走到糜子地里去。。。
评分基于《品位与职位》进一步思考,从各个维度细致考察了中国官僚制的变迁,很全面。“自利”与“服务”这个维度一出来,钱穆与王亚南一味或褒或贬的态度就显得太过笼统了。形式上采用课程讲义的方式深入浅出,各阶段扼要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官本位社会”意义已经不局限于官僚制度,而是对整个社会形态的概括了。最有趣的是作者在书中处处讽刺官僚,结论一章却也不得不大力肯定中国官僚制有流动性、机会平等的一面。
评分值吾毕业,阎师出书频仍,捧读之深感数千年官场之赓续延绵。
评分若是早十年读此书,便不至于多走那么多弯路,但不走这多弯路,今天也未必能读懂这书。宏观框架足以构成一个研究方向,深入的细化研究可从行政学及行政法学探一探,若是往官僚研究的路上走难免走到糜子地里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