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在《北京晚报》、社科院政治所工作;耶鲁大学历史博士,现在美国任教。已经出版有《右翼帝国的生成》《炫耀的足球》《美国是怎样教育精英的》《精英的阶梯》《草根才是主流》《学而时习之:论语研究之一》《一岁就上常青藤》《仇富》《北大批判》等书。他长期为海内外报刊撰写评论文章,是中文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他的新浪博客有2200多万的访问量,吸引了大量高素质的读者,是思想文化类博客的冠军。
美国社会是由公民组成,而非由社会工程的“零件”、“螺丝钉"所构筑。教育要先塑造人,然后再谈专业,否则你不知道如何把专业技能用到人身上。所以,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布什当年在清华讲“大学不仅是培养技术人员,更要培养公民”,正好道出了美国教育的精神,对那些在苏联模式下被当零件锻造而又自以为是的“精英”,是很恰当的一课。学生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如何对自己的生活作出选择,而不是在一种高度专业化权威主义教育体制和哲学下,掌握别人需要他们掌握的技能。教育与训练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教育不仅传授着知识,更孕育着一种源源不绝的人文资源。
“精英”这个词太势利 本报记者 李芸(2010-03-15 01:05:21) (《培养精英》是多年观察分析美国教育特别是大学的心得精选) 负责《培养精英》一书的编辑告诉记者,薛涌是一个愿意和媒体打交道的作者,虽然远在美国,但采访属于“今天...
评分原本带有褒义成分的“精英”一词,现在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嘲讽。尤其是在一些“草根”眼中,“精英”多是脱离大众,利用信息不对称、专业门槛等谋一己私利的既得利益者,从而被当做“道德洼地”。 这一指责,本质上是出于对“精英”们的不信任,尤其是在他们面对权力或金钱...
评分“精英”这个词太势利 本报记者 李芸(2010-03-15 01:05:21) (《培养精英》是多年观察分析美国教育特别是大学的心得精选) 负责《培养精英》一书的编辑告诉记者,薛涌是一个愿意和媒体打交道的作者,虽然远在美国,但采访属于“今天...
评分学生通过集中住宿,培养共同的社会理想、公共责任、献身精神和未来领袖之间的凝聚力。这种寄宿学院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早已经脱离了当初造就盎格鲁一撒克逊的统治阶层的狭隘目标,越来越强调多种族、多阶层的聚合。但是,尽管受教育者的范围早已今非昔比、越来越多元化,寄...
评分底层劳动人民的孩子就算进入大学后也很少有人取得优异成绩。因为他们在上作者的历史课的时候,对作者讲,我要赚钱,学历史有什么用?作者将其称为反智主义。哎哟,原来我学习什么都想着这个有什么用的时候,就表现为反智啊,靠。 保守党派的单身领袖女性们真是太屌了,赖斯啊,...
何为精英?生活得宽裕的就是么?培养社会发展的中坚份子固然甚称精英,但是他们能让世界真的美好么?这是个过程,核心目标是引导人们关注内心与对世界永不停歇的好奇,可能是最好教育吧。。
评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评分看了一半吧。有时间还是要看完。我开始以为2010的书,现在不一定就跟上时代了。其实不然。精英俩字倒可以不提,接受高等的教育,找到自己,或者探索更多可能,任何一个人都应当探索。当然,现实就是现实,有极少数的人才能这样做。那是另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了。终身学习就好了。永远有好奇心。话说,作者本身太牛了。
评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评分基础知识其实挺重要的,虽然所有善于思考的人都会强调最重要的是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在人生早期,知识的马太效应是很关键的,知识越多也才会越有创造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