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普利策奖获奖历史作家巴巴拉·塔奇曼最精致的作品
◆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深入文明与野蛮交织的中世纪欧洲
◆忠实、完整、有趣地呈现中世纪历史的方方面面
···
【内容简介】
14世纪的欧洲包含了两个相互冲突的图景:这是一个属于十字军、大教堂和骑士制度的荣耀时代,也是一个堕入混乱与精神痛苦的世界。巴巴拉·W·塔奇曼从这一时期选择了一位贵族——昂盖朗·德·库西作为叙事载体,借此人的人生远望中世纪的百年战争、黑死病、奢靡盛宴、雇佣兵制度、残酷税收、农民暴动和教会分裂……最终,承载着那一时代的废墟被留在这里,静观着仿如宿命的人类历史。
···
【媒体推荐】
巴巴拉·W·塔奇曼的历史是自立的,根本用不着理论支持。它就是让读者着迷了,它让他们得以如此接近过去的历史,这接近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费正清
文笔优美、细腻,研究深入彻底……塔奇曼女士最擅长的便是复原历史的面貌……在这一点上,无人能出其右。
——《纽约书评》
塔奇曼在这本书中达到了她的顶峰……这是她最精致的作品。
——《华尔街日报》
内容广博,妙趣横生,精彩至极。
——《评论》
···
【编辑推荐】
1、本书作者是两度普利策奖获奖作家、备受费正清、约翰·肯尼迪、威廉·夏伊勒推崇的历史学家巴巴拉·W·塔奇曼,她的大众历史写作深受美国读者的喜爱。
2、在关于中世纪历史书籍中,写作者或从历史大事件着眼,在其中嵌入专深的研究理论;或落笔于宫闱秘史。本书的独特之处是将一个贵族昂盖朗·德·库西作为叙事载体,他既具备超出平民的生活广度,参与了那个时代诸多的历史大事,又使历史有了更多的人情味。本书极其细致地描写了中世纪生活的细节:童年和婚姻,金钱和税收,神职人员和宗教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必读书目。
3、首次集结出版六部塔奇曼作品《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骄傲之塔:战前世界的肖像,1890-1914》《历史的技艺:塔奇曼论历史》《第一声礼炮:另一种视角下的美国革命》《远方之镜:动荡不安的14世纪》《愚政进行曲:从木马屠城到越南战争》,使读者得以领略这位历史写作大师的风采。
巴巴拉·W·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1912—1989),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1963年和1972年凭《八月炮火》与《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两度获得普利策奖。她偏爱以文学的方式书写历史,她的文字充满戏剧性和画面感,在充分发掘史料的前提下伴随着意味深长的议论和反思。其作品深受大众读者和费正清等历史学家的推崇。
奥利弗·B·波拉克曾这样写道:“作为历史学家,塔奇曼不是在为其他历史学家们而写作;在她的著作里,字里行间,千百万大众读者通过她的文字感受到了历史的精彩之处。”
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细读的书,这或许就是读书的魅力吧,可以带着你去看另外的世界,一个你前所未知的世界。世界史对我来说,非常的陌生,我很狭隘的生活在现在,以前更狭隘,以前我很回避讨论历史方面的话题,觉得那都是过去的事,还谈了它有何意义,想想当时的自己是...
评分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细读的书,这或许就是读书的魅力吧,可以带着你去看另外的世界,一个你前所未知的世界。世界史对我来说,非常的陌生,我很狭隘的生活在现在,以前更狭隘,以前我很回避讨论历史方面的话题,觉得那都是过去的事,还谈了它有何意义,想想当时的自己是...
评分1. 十四世纪世纪是中世纪的末期,也是近代的萌芽期。14世纪发生了五件影响深远的大事:英法百年战争,第三次大规模黑死病,基督教教权衰落,农奴制和封建制度的瓦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 2. 作者通过描述一位法国贵族库西,将14世纪的五件大事串起来,公库西1340年出身法...
评分1. 十四世纪世纪是中世纪的末期,也是近代的萌芽期。14世纪发生了五件影响深远的大事:英法百年战争,第三次大规模黑死病,基督教教权衰落,农奴制和封建制度的瓦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 2. 作者通过描述一位法国贵族库西,将14世纪的五件大事串起来,公库西1340年出身法...
评分为了对十四世纪有背景上的理解,偶然找了此书。读下来,发觉和我的目标不太符合,本书副标题是“动荡不安的14世纪”,但其实写的是英法百年战争,对西班牙意大利神圣罗马帝国拜占庭都是以英法战争为主线来涉及的,当然成文质量读下来也不亏。Tuchman是名家,但别人的赞扬都是话...
这种清明上河图式的讲述方式,真的看的人很累...一幅长长的画卷,每个人每个角落,都要重点描述,作为主角的人物,直到第七章了,还仍然只是个名字。全是重点,毫无重点...
评分疫情期间看完的大部头。作者的切入点非常巧妙,通过库西七世这一个人的经历,写出了一个时代的风貌。感觉14世纪就是整个中世纪的下坡路,那些瘟疫、战争、苛捐杂税、打家劫舍、腐败政府、叛乱暴动和教会分裂,就像是下坡路上的一次次加速,并最终在下个世纪开启了变革之路。另外很更可贵的是,作者从繁杂详尽的史料中梳理出丰富的细节,比如查理五世欢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来访的盛大的欢迎仪式和宴会上巧夺天工的景观和令人垂涎的菜单,贵族出征时竭尽所能的铺张摆阔,还有贵族遗嘱中的各类捐赠项目。这样书写的历史,的确让人耳目一新。但是,本书的最大缺陷就是翻译很差,翻译既不清楚历史名词约定俗成的译法,也没有把复杂从句转换为流畅中文语句的能力,期待有新译本。
评分中世纪的欧洲是什么样子的?我想塔奇曼大娘的这本儿书给出了相当优秀的答案。它丰富详实、意味深长且不乏幽默感。在文艺复兴的前夜,制度的out让西方文明进入了一个衰败时代,一场荒诞恐怖的超级闹剧在十四世纪上演:反复冗长又稀里糊涂的大小战争,上层社会令人瞠目结舌的骄奢淫逸,而苛捐杂税则带来了阶级冲突,被腐败和撕逼闹的一团糟的教会造成了信仰危机,同样不切实际的骑士精神在惨败中幻灭,佣兵肆无忌惮的烧杀劫掠,王宫贵族之间因利益驱动形成庞杂的亲戚关系实则然并卵...当然还有抹掉了生活在印度与冰岛之间的1/3人口的终极大杀器——黑死病。惨,真是惨。在尾声部分讲到一个饥饿的农妇“腌制了自己两个被她杀死的孩子的尸体”,为这个“众所周知的撒旦获胜的时代”画下了巨大的惊叹号。最后要吐槽一句,邵文实的翻译水准真是傻逼
评分因为《历史学的技艺》喜欢上这位擅长讲历史故事的老奶奶塔奇曼,这本书讲欧洲14世纪的历史,恰好,我最混乱的就是中世纪那一段。
评分翻译拖后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