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作者发表在《中国经营报》上的专栏文章修改而成,畅谈晚清改革,针砭时弊,反响热烈。
1909年,整整一百年前,在改良派、革命派、执政者等各方势力的推动下,垂死的清王朝进行了最后的自救努力。但那场看上去轰轰烈烈的改革最终在各方的极度失望下被暴力革命所吞噬。100年前的改革为何归于失败?旅澳清史学者雪珥在为我们再现那一段历史的同时,也试图能找到其中的答案。
雪珥,曾用笔名“雪儿简思”,一直致力于收藏和晚清对外战争有关的海外文物,通过挖掘海外史料,运用国际关系理论,以国际化的崭新视角、跨学科的宽阔思维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不仅十分注重历史研究的实证,更重视思想的理性和宽容,及历史研究成果的大众传播效果,在华人世界广受好评。
雪珥他自称非职业历史拾荒者,主要是在《中国经营报》出“史上与书上”的专栏,这本书我还没有买到,不过基本专栏作品已经看的差不多了。内容主要是写从清末到民国之间的改革史,他的特点是站在“体制内”的角度,不是以往史学界以“球迷”的身份来评述“场上情况”,所...
评分作者占有的史料很多,为国内作者所不及。写商战的部分少见而且精彩,估计与职业有关,但关于国政的部分水平一般。另外,附会当今有些过头,失于浅薄。 大清当时该怎么走,好像作者有些建议,但没条理。其实当时已经是无路可走。既无法集权,也不能放权,既不能改革,也不能不改...
评分温和的当权者,与我们所接受的教育相去甚远。如果当初没有那些革命党,我们现在是否生活得更好?就像在原始森林一样,我们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在兜圈子,一不小心又回到原地。 当时的失败又是谁的责任呢?我也看不清,革命党是罪魁祸首?
评分发表于 2010-04-30 16:21 两难,还是两难。迟迟不敢动笔,那么多好评,我又错了! 诸多珍贵资料、史实,建设性论断,很有见地,言之有物,这是写史的优点。 言语调侃,动辄拿现代名词冠之,尤其是国家现行政策语言,极让人反感,这是致命的缺点。 所以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评分本书作者说清末的留学生,留美欧和留日的大有区别,留美欧的一般学习时间长和体系化,最终都成了专业化的近代人才。而留学日本的基本都是速成班出来的朋友,他们不关注学习,为各种运动和各种激进极端思潮所吸引(比如当时流行的无政府主义和民族主义),结果基本都成了职...
晚晴跟当今真是有得一拼,那时的海归和愤青也比当代高端啊
评分缺乏历史训练,议论没有扣住史料,感慨发得让人走神。有些主题写得明显吃力。所幸语言不错,做睡前读物还成。
评分晚晴跟当今真是有得一拼,那时的海归和愤青也比当代高端啊
评分作者的自大点评真是让人难以忍受,
评分戏谑调侃本无过,不过哗众取宠、急功近利了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