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珥,曾用笔名“雪儿简思”,一直致力于收藏和晚清对外战争有关的海外文物,通过挖掘海外史料,运用国际关系理论,以国际化的崭新视角、跨学科的宽阔思维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不仅十分注重历史研究的实证,更重视思想的理性和宽容,及历史研究成果的大众传播效果,在华人世界广受好评。
由作者发表在《中国经营报》上的专栏文章修改而成,畅谈晚清改革,针砭时弊,反响热烈。
1909年,整整一百年前,在改良派、革命派、执政者等各方势力的推动下,垂死的清王朝进行了最后的自救努力。但那场看上去轰轰烈烈的改革最终在各方的极度失望下被暴力革命所吞噬。100年前的改革为何归于失败?旅澳清史学者雪珥在为我们再现那一段历史的同时,也试图能找到其中的答案。
天下为公?还是天下为私?!此为考量中国文化的正面显示,或为负面暴露的分水岭。 在中央集权分崩离析之际,便为人心显豁,人欲横流之时。 澳籍华人太平绅士民间学者雪珥的《国运 1909》荣登网络与纸媒2010年一季度读书榜,当为当下“新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
评分作者占有的史料很多,为国内作者所不及。写商战的部分少见而且精彩,估计与职业有关,但关于国政的部分水平一般。另外,附会当今有些过头,失于浅薄。 大清当时该怎么走,好像作者有些建议,但没条理。其实当时已经是无路可走。既无法集权,也不能放权,既不能改革,也不能不改...
评分一本针对晚清的时评书,颠覆了对晚清的整个看法,颠覆了康梁之流的整个认识。看来历史教科书真的是瞎编的经典。1909年发生的事,于今天有巨大的借鉴意义。改革是件大事,不是扯淡,更不是过家家。不能靠外国人的良心,也不能靠百姓的觉悟,更需要的是精英们的胆识、智慧和水平...
评分1840年输给英国后就应该意识到中国的科技、经济、军事、教育、制度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圆明园被毁,故宫遭洗劫,满清皇族仓皇出逃后,朝野上下就已经明白,不全方位地改革,深彻变法,朝廷就不堪一击,民族就任人宰割。 当戊戌变法失败后,人民就...
评分1909年的大清天空,万里无云,晚清最为开明的当权派—摄政王载沣三兄弟走上了历史舞台,他们以大无畏的勇气和极度宽容的精神开启了宣统朝的新政,新政的核心是建立“君主立宪”的民主国家 看台上,三兄弟手握兵权,洞悉天下大势,广泛游历欧美强国,充分汲取经验和心得,各路...
interesting..虽然现在回头看有些马后炮,不过似乎历史的规律还是不断重现。话说今日我党的改革除了尽力避免前人走过的错路,与时俱进的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手法等待浮现
评分打着红旗反红旗,若非刻意为之,便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在本书中,作者试图擦去世人对晚清历史的涂抹,从而揭示出那段岁月的本来面目,以期为今天身处改革中的人们奉献另一部《资治通鉴》;但他能最终未能走出自己批判对象的窠臼,用过分鲜明的现实关怀掩盖了历史的原味。
评分过快的政治改革和权力下放导致地方分离主义;全民腐败、信用缺失之后什么也做不成;「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评分晚晴跟当今真是有得一拼,那时的海归和愤青也比当代高端啊
评分作者自以为诙谐幽默的描述了清末改制前后的各种插曲和段子,但一没有详实的考据,二没有系统阐述,浅尝则止,这便是传说中的入厕书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