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1876年至1937年间西方印刷技术取代中国雕版印刷术的过程进行了细致分析,揭示了中国传统的印刷文化和印刷商业向印刷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书中通过详细的文史资料介绍,将印刷文化与图书史、社会史、技术史与商业史结合在一起,从技术的发展、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经历以及出版业的变迁角度,揭示了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发展历程。中国人有选择地采纳西方印刷技术并充分发展了自己的传统价值观,在中西交流的过程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同样地,上海的资本主义印刷业之所以能在晚清民国年间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工商业制度与行业组织的发展,尤其是那些与印刷和出版相关产业的发展。
芮哲非(Christopher A. Reed),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史博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1991—1993年上海社科院历史所访问学者。2004—2009年兼任《二十世纪中国》(Twentieth-Century China)主编。
张志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主任,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
“印刷资本主义”(或者叫“印刷现代性”)在中国呈现出种种不同于原语境下的特殊面貌,是书中非常有意思的部分。 更有意思的是,作者在另一篇长文中,又提出了“印刷共产主义”这一概念。希望能有人把它翻译出来,方便人做综合性的探讨。 当然,无论是“印刷资本主义”还是“...
评分“印刷资本主义”(或者叫“印刷现代性”)在中国呈现出种种不同于原语境下的特殊面貌,是书中非常有意思的部分。 更有意思的是,作者在另一篇长文中,又提出了“印刷共产主义”这一概念。希望能有人把它翻译出来,方便人做综合性的探讨。 当然,无论是“印刷资本主义”还是“...
评分“印刷资本主义”(或者叫“印刷现代性”)在中国呈现出种种不同于原语境下的特殊面貌,是书中非常有意思的部分。 更有意思的是,作者在另一篇长文中,又提出了“印刷共产主义”这一概念。希望能有人把它翻译出来,方便人做综合性的探讨。 当然,无论是“印刷资本主义”还是“...
评分“印刷资本主义”(或者叫“印刷现代性”)在中国呈现出种种不同于原语境下的特殊面貌,是书中非常有意思的部分。 更有意思的是,作者在另一篇长文中,又提出了“印刷共产主义”这一概念。希望能有人把它翻译出来,方便人做综合性的探讨。 当然,无论是“印刷资本主义”还是“...
评分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部为新媒体创业者撰写的参考书。
评分核对的两个文献出处都是错的……orz
评分真不如去讀讀他頻繁引錄的那些材料。。。
评分其实细看还是不错的,不知道老师为啥说这书不好╮(╯﹏╰)╭
评分第二遍看,有点味道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