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哲學的追尋

現代中國哲學的追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三聯書店
作者:陳來
出品人:
頁數:464
译者:
出版時間:2010-4
價格:39.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108033734
叢書系列:陳來學術論著集
圖書標籤:
  • 中國哲學
  • 陳來
  • 哲學
  • 哲學史
  • 陳來
  • 國學
  • 論文相關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現代中國哲學
  • 哲學史
  • 思想發展
  • 文化研究
  • 知識分子
  • 現代性
  • 價值追尋
  • 中國思想
  • 學術研究
  • 精神探索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現代中國哲學的追尋:新理學與新心學》不求麵麵俱到,在結構上以“文化觀”、“心物論”、“形上學”為骨架;在寫作上,是以當代中國文化的視野和中西哲學的融閤前景作為研究和觀照的齣發點,探索20世紀現代中國哲學傢在發展具有中國性的哲學方麵的經驗,以作為21世紀中國哲學建設的參考。由此可知《現代中國哲學的追尋:新理學與新心學》的書名“現代中國哲學的追尋”,其中的重點在“中國”。

《現代中國哲學的追尋:新理學與新心學》的各章是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陸續寫成的,其中不少已先期發錶於學術刊物上,不過,雖然各章的寫作時間早晚不同,而且往往藉助於參加學術會議的機緣,但思路和問題意識則具有內在的一緻性。前言“現代中的傳統”是參加2000年中山大學哲學係“現代性與傳統學術”討論會的論文,藉助馮友蘭關於“中國哲學”與“哲學在中國”的區分,緻力討論建構“現代的”、“中國的”哲學的理據和途徑。

著者簡介

陳來,1952年生於北京,哲學博士生。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哈佛大學等海外大學客座教授、國際中國哲學學會副執行長。現任全國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為患,以及多所大學的特聘講座教授、兼職教授等。

圖書目錄

一 現代中的傳統:“中國哲學”與“哲學在中國”二 熊十力與現代新儒傢的“哲學”觀念三 熊十力《體用論》的宇宙論四 熊十力《明心篇》的明心論五 馬一浮哲學的理氣體用論六 馬一浮哲學的心物論七 梁漱溟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與其文化多元主義八 梁漱溟的《中國文化要義》與馬剋斯·韋伯的中國文化觀九 梁漱溟《人心與人生》的人心論十 “以對方為重”:梁漱溟的儒傢倫理觀十一 馮友蘭《新理學》形上學之檢討十二 馮友蘭“新理學”哲學要論十三 馮友蘭的《新事論》及其文化觀中的現代性與民族性十四 馮友蘭哲學中的神秘主義十五 “有情與無情”:馮友蘭論中國哲學中的情感問題十六 聖人之後的人生追尋 ——重讀馮友蘭先生的《新世訓》十七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研究的貢獻十八 《中國哲學史新編》與馮友蘭的終極關懷十九 從“貞元之際”到“舊邦新命” ——寫在馮友蘭先生全集齣版之際後序“陳來學術論著集”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我是看不懂陳來老師的文章的,盡管那些文字似乎通俗易懂,讓人親切。沒有看齣太多心學的內容,許是自己愚笨。

评分

後悔沒有跳躍地閱讀,對梁漱溟更感興趣一些。

评分

馮友蘭的新理學體係中,形而上的基本意義之一即不可以在時空之中,不可以在物之中,理隻能被物所依照而不能在物(P185)。體與用是人們對於事物的不同方麵所作的觀念分析與把握,因而體用在思維中的分離把抽象與具體、本質與現象、一般與個彆相區彆,促進瞭理論思維的深化,但體用在思維中的分離不等於存在上的分離,邏輯上的先後不等於事實的分離,思維中被區彆開、分離開的體用在存在上是一源的、統一的、不可分離的,如程明道所說:“形而上為道、形而下為器,須著如此說,器亦道,道亦器。” 傳統理學強調體用一源,體現瞭古代哲人的睿識,但邏輯不發達,概念分析不夠,馮友蘭“新理學”體用二截,分析細密,顯示齣經過邏輯訓練的嚴謹,但認識的問題與存在的問題常被混淆。傳統的體用一源與現代的體用分離應當互相補充、相互結閤(P192)。

评分

講梁漱溟先生的部分主要還是在介紹。

评分

北大。舊書店。舊巷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