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生,湖南長沙人,1964年初中畢業即下放湖南江永縣插隊落戶,10年後返城當搬運工,1979年考取武漢大學西方哲學研究生,師從陳修齋、楊祖陶先生,1982年留校任教,曆任講師(1987)、副教授(1988)、教授(1989),博士生導師(1993)。現為武漢大學哲學係教授,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代錶作有專著:《思辨的張力——黑格爾辯證法新探》,譯著有康德“三大批判”等。
《靈之舞:中西人格的錶演性》所談論的主題,如真誠、虛僞、自欺、羞愧、懺悔、孤獨、自尊等等,也許是每個人夜晚睡前都曾考慮過的,但極少有人像《靈之舞:中西人格的錶演性》這樣係統地考慮過。作者以中西文化心理的曆史比較為經,以對人的自我意識、人格和自由等哲學概念的分析為緯,層層推進,最終落實到一代中國人的自我分析、自我咀嚼和自我反省之上。全書筆觸細膩,觀點銳利,既保有陳述的嚴謹,又於思想的噴薄中呈現溫情般的關懷,為讀者在現實生活中的進取和開拓提齣一種可供選擇的態度。
知道这本书是因为易中天曾经推荐给他的学生。 开始看的时候,会有点痛苦,倒不是因为很费解甚至排斥,而是因为他的许多论述推翻了很多我们在传统中国中一直认为是“美德”的东西,他的参照标准时康德-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哲学,自命肩扛的是“五四”的“道统”。这种撕裂感是真实...
評分用4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的电子版本,虽然有很多错别字,但是语言的平易、逻辑的严谨、思想的深刻、批判的彻底,已经力透纸背,甚至让人不寒而栗。 这本书写于80年代末(1988)。通过这本书,可以窥见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主流。对于自由的认识和向往,对于传统的反思和...
評分对我影响最深远的书:《灵之舞》邓晓芒著 这样一本书,它以最平常的语调谈论普通人关心的心灵话题:关于真诚,关于责任,关于孤独、自由和其它心灵世界的语言,如果你有足够耐心并且如果你真正关心,就能进入书中理性而诗意的世界。不论最初看来多么难以理解,就是这本书...
評分 評分知道这本书是因为易中天曾经推荐给他的学生。 开始看的时候,会有点痛苦,倒不是因为很费解甚至排斥,而是因为他的许多论述推翻了很多我们在传统中国中一直认为是“美德”的东西,他的参照标准时康德-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哲学,自命肩扛的是“五四”的“道统”。这种撕裂感是真实...
槽點非常多,比如開篇第一節思路就崩瞭。作者不加區分地寫到瞭三種論證“真誠與自欺有相同的內在結構”的思路,但其實隻有一種是有效的(一開頭讓人以為是“真誠的標準是相對的-所有真誠都是自以為真誠-真誠就是自欺”,我就問這個論證能說服你嗎?)。以內在體驗為綫索探求“人是什麼”是個非常好的點子,但是思路過於隨性,階段之間像是強行過渡,演進的動力沒交代清楚。這些直到最後討論自由意誌的一章纔得到剋服,這一章最為關鍵、深刻,也寫得最好。讀到結語“錶演藝術是唯一沒有藝術品、隻有藝術本身的藝術,是唯一擺脫在者而隻體現此在的藝術。”拍案而起,當頭棒喝,醍醐灌頂!可惜書到這裏就完瞭……唉,不行,我決定接著這句話寫下去
评分為錶演正名啊!他提齣的藝術人生和要跳要舞差不多意思吧。(呀然看第二遍覺得開頭結尾都不錯,當中的例子就偏頗瞭。。。
评分我竟然是在喜馬拉雅聽書上聽完瞭鄧老師的這部小小的“巨著”,包含瞭太多豐富的文化信息和哲學上的知識瞭,而且富含批判性與精闢性結閤的深邃觀點,對中西方文化的比較研究,東西方人格的對照性批判解讀,從文學典型形象中挖掘齣具有普遍性的藝術理論和心靈密碼。以及用富含哲理性與邏輯嚴密性再加詩化味道濃厚的優美的語言熔鑄成的精準批判國民性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係統性理論。實在不是一本輕鬆隨意的“小品”式的文字。
评分雖然不不完全同意鄧老師的觀點,但是這是我最重要的啓濛之書
评分人生即藝術,它最本質的特點即創造,是獨特的、不可重復的、一次性的天纔錶演,他永遠不會滿足,永遠留有遺憾和苦惱,因為他本來就由苦惱而來,由痛苦而生,但它永遠以新的姿態去創造,以解除這苦惱,沉醉於如癡如狂的瞬間,去體驗人生之莊嚴極境的狂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