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晖,1959年10月生,江苏扬州人。曾就学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著作有:《反抗绝望——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呐喊><彷徨>研究》(1991)、《无地彷徨——“五四”及其回声》(1994)、《死火重温》(2000)、《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2004)、《去政治化的政治》(2008)、《别求新声——汪晖访谈录》(2008)等。
汪晖先生并非专业的藏学研究者,却写出了专业藏学家难以企及的专业之作,从中我不仅读出了作者的学养和学识,也读出了作者的理性和良知。——沈卫荣
特别值得肯定的是,汪晖先生将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置于中国近代被西方列强殖民化的过程中详加分析,指出今天东西方之间有关“西藏问题”的观点、立场差异实际上很大程度是根植与那一特定时期的利益纠葛与历史情结。在这方面,本书所收另两篇论文《琉球与区域秩序的两次巨变》、《跨体系社会与区域作为方法》为此提供了有利的佐证和更深刻的历史背景。——石硕
前几天,总算断断续续的把这本书看完了。对于作者在开篇里介绍的西方的东方主义及西藏政治地位,因为本人知识面太窄,我没有什么太多认识。现代社会所面对西藏问题,更多的是全球经济及世俗力量对西藏本来相对封闭的宗教社会的冲击,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被某些政治...
评分推荐是因为对西藏感兴趣的学者必须读这本书,没有其他含义。作者认为西藏问题是后现代的西方出于自身精神焦虑而产生的东方“香格里拉”想象,“是西方现代社会的危机造就了西藏大师在西方的命运”,这完全忽视、回避了西藏这几十年政治体制和民族冲突二者如陀螺般恶性循环导致...
评分前几天,总算断断续续的把这本书看完了。对于作者在开篇里介绍的西方的东方主义及西藏政治地位,因为本人知识面太窄,我没有什么太多认识。现代社会所面对西藏问题,更多的是全球经济及世俗力量对西藏本来相对封闭的宗教社会的冲击,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被某些政治...
评分【西方西藏学】 早期传教士去西藏的目的是寻找失落的基督徒,他们认为西藏人就是 12 世纪传说中的、曾经战胜了异教徒、波斯人和米迪亚人的翰王的后裔。 在赫尔德看来,佛教起源于温暖的南方,在暹罗、印度等地方也显示出慈悲、厌战、隐忍、柔和与滞怠的特征,但藏传佛教却由...
评分上篇《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很不错,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为何西方人看西藏问题会有如此片面的感觉——无知造成的冲突,外加新型的冷战政治,也提出了当前西藏全面世俗化面临的诸多挑战和问题。中篇《跨体系社会与区域作为方法》学术气息过浓,感觉较难融入到文章的人类学话语体系...
对汪晖本书比较好的注解:http://tieba.baidu.com/p/1388763123
评分其实只在书店里翻了3页,那叫一个差,哼,骗我这种老法师?
评分第一篇对西藏问题的论述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新意不大,可以算作萨义德学说在西藏的应用吧。倒是第二篇挺有趣,通过跨体系社会这个概念论及了地方的非地方性(稳固/流动之辩证法);但是问题在于对空间的理解还是太过狭隘,最后只能寄希望于通过并置不同的时间观达成对区域概念的重构。这个议题应该还有更多文章可做。
评分各种捉襟见肘,为毛硬要写这种自己不懂的东西。。。
评分没有一页的字面意思匀得圆的……什么鬼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