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略語列錶 / 1
第一捲
1978年再版前言 / 1
前言 / 4
導讀(京特•羅特) / 7
1. 斷語 / 7
2. 社會學理論、比較研究和曆史說明 / 9
3. 中世紀貿易公司的法律形式 / 14
4. 古代日耳曼曆史上的經濟權力與政治權力 / 16
5. 羅馬帝國與德意誌帝國 / 20
6. 古代的經濟理論 / 24
7. 古代的政治類型學 / 28
8. 韋伯對未來的預見及其學院派政治學 / 31
9. 《經濟與社會》的計劃 / 36
10. 《經濟與社會》的結構 / 40
Ⅰ 第二部分:較早的作品 / 40
Ⅱ 第一部分:晚期的作品 / 70
11. 韋伯的政治著述 / 74
12. 關於《經濟與社會》的編譯 / 76
13. 鳴謝 / 79
第一部分 概念講解
第一章 社會學基本術語 / 91
篇首提示 / 91
一、 社會學及社會行動的定義 / 92
A. 方法論基礎 / 93
B. 社會行動 / 111
二、 社會行動的類型 / 114
三、 社會關係的概念 / 116
四、 行動取嚮的類型:習慣、習俗、自我利益 / 119
五、 正當性秩序 / 121
六、 正當性秩序的類型:慣例與法律 / 124
七、 正當性的基礎:傳統、信仰、成文法規 / 127
八、 衝突、競爭、選擇 / 129
九、 共同體關係與聯閤體關係 / 132
十、 開放的與封閉的關係 / 135
十一、 社會行動的歸責:代錶與相互負責 / 139
十二、 組織 / 141
十三、 組織的秩序:同意與強加 / 143
十四、 行政型秩序和調整型秩序 / 145
十五、 經營,正式組織,自願與強製型聯閤體 / 145
十六、 權力與支配 / 147
十七、 政治組織與僧侶政治組織 / 148
第二章 社會學的經濟行動諸範疇 / 156
篇首提示 / 156
一、 經濟行動的概念 / 156
二、 效用的概念 / 162
三、 行動的經濟取嚮模式 / 164
四、 理性經濟行動的典型舉措 / 165
五、 經濟組織的類型 / 169
六、 交換媒介、支付手段、貨幣 / 171
七、 貨幣使用的主要結果以及信貸 / 176
八、 市場 / 179
九、 經濟行動的形式閤理性與實質閤理性 / 182
十、 貨幣核算的閤理性。管理和預算 / 183
十一、 營利的概念與類型。資本的作用 / 188
十二、 實物形式的計算 / 198
十三、 貨幣經濟形式閤理性的實質條件 / 206
十四、 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 / 207
十五、 勞動的經濟分工類型 / 213
十六、 勞動的技術分工類型 / 219
十七、 勞動的技術分工類型(續) / 221
十八、 勞動分工的社會錶現 / 222
十九、 勞動分工的社會錶現(續) / 226
二十、 勞動分工的社會錶現:對物質生産資料的占用 / 232
二十一、 勞動分工的社會錶現:對管理功能的占用 / 239
二十二、 對勞動者生産資料的剝奪 / 240
二十三、 對勞動者生産資料的剝奪(續) / 242
二十四、 職業概念與職業結構類型 / 243
二十四a、 占用及市場關係的主要形式 / 247
二十五、 勞動生産率的可計算性所依據的諸條件 / 253
二十六、 共産主義的若乾形態 / 257
二十七、 資本貨物與資本核算 / 258
二十八、 貿易的概念及其主要形式 / 260
二十九、 貿易概念以及貿易的主要形式(續) / 261
二十九a、 貿易概念以及貿易的主要形式(續) / 263
三十、 資本核算達到最高度形式閤理性的若乾條件 / 266
三十一、 資本主義營利取嚮的主要模式 / 268
三十二、 現代國傢的幣製以及不同的幣種:通貨 / 271
三十三、 限定貨幣 / 280
三十四、 紙鈔 / 281
三十五、 貨幣的形式效力和實質效力 / 284
三十六、 貨幣政策的方法與目標 / 286
三十六a、 補論:《國傢貨幣理論》評注 / 290
三十七、 政治實體對經濟秩序的非貨幣意義 / 299
三十八、 政治實體的財政 / 300
三十九、 公共財政對私人經濟活動的影響 / 305
四十、 經濟因素對組織形成過程的影響 / 308
四十一、 經濟活動的主要動力 / 309
第三章正當支配的類型 / 318
(一) 正當性的基礎 / 318
一、 支配與正當性 / 318
二、 權威的三種純粹類型 / 322
(二) 輔之以官僚行政班子的閤法權威 / 323
三、 閤法權威的純粹類型 / 323
四、 閤法權威的純粹類型(續) / 326
五、 獨斷式官僚製 / 330
(三) 傳統型權威 / 333
六、 純粹類型 / 333
七、 純粹類型(續) / 335
七a、 老人統治、傢長製與傢産製 / 339
八、 傢産製生計:俸餉與封地 / 344
九、 等級式支配及其權力的劃分 / 346
九a、 傳統型支配與經濟 / 347
(四) 超凡魅力權威 / 351
十、 超凡魅力權威與超凡魅力共同體 / 351
(五) 超凡魅力的程式化 / 356
十一、 超凡魅力共同體的齣現和繼承問題 / 356
十二、 超凡魅力班子的占用類型 / 360
十二a、 身份榮譽和權威的正當化 / 363
(六) 封建製 / 367
十二b、 西方的封建製及其與傢産製的衝突 / 367
十二c、 食祿封建製與其他變體 / 372
十三、 不同類型權威的組閤 / 376
(七) 超凡魅力沿著民主方嚮的變革 / 380
十四、 民主性質的正當性、公民投票産生的領袖與當選官員 / 380
(八) 團契與權力的劃分 / 386
十五、 團契的類型與權力劃分的類型 / 386
十六、 根據功能對權力的具體劃分 / 398
十七、 政治上的三權分立與經濟的關係 / 400
(九) 政黨 / 401
十八、 定義和特徵 / 401
(十) 直接民主與代議製行政 / 406
十九、 直接民主與顯貴行政的條件 / 406
二十、 顯貴行政 / 407
(十一) 代錶 / 410
二十一、 主要形式與特徵 / 410
二十二、 由利益集團代理人構成的代錶 / 415
第四章 身份群體與階級 / 420
一、 階級狀況與階級的類型 / 420
二、 有産階級 / 421
三、 商業階級 / 422
四、 社會階級 / 423
五、 身份與身份群體(stand) / 425
第二部分 經濟以及規範性權力和實際權力的角鬥場
第一章 經濟製度與社會規範 / 429
一、 法律秩序與經濟秩序 / 429
二、 法律、慣例和習俗 / 438
三、 《答魯道夫•施塔姆勒》補論 / 443
四、 法律與經濟的最一般關係概述 / 452
第二章 有組織群體的經濟關係 / 458
一、 經濟行動與經濟能動性群體 / 458
二、 開放的與封閉的經濟關係 / 461
三、 群體的結構與經濟利益:壟斷主義和擴張主義傾嚮 / 463
四、 經濟能動性群體滿足需求的五種類型 / 468
五、 滿足需求以及稅收對資本主義和重商主義的影響 / 471
第三章 傢族、鄰裏與親屬群體 / 476
一、 傢族:傢庭的、資本主義的、共産主義的休戚與共 / 476
二、 鄰裏:不帶感情色彩的經濟博愛 / 481
三、 傢族中兩性關係的調整 / 484
四、 親屬群體及其對傢族的經濟影響 / 486
第四章 傢族、經營與大莊園 / 491
一、 經濟、軍事及政治群體對共同財産法和傢族繼承權的影響 / 491
二、 傢族的解體:計算精神的發展及現代資本主義經營的崛起 / 496
三、 另一種發展:大莊園 / 503
第五章 種族群體 / 508
一、 “種族”成員 / 508
二、 對共同種族淵源的信仰:多種社會根源和理論歧義 / 510
三、 部落與政治共同體:“種族群體”概念的無效性 / 517
四、 民族性與文化聲望 / 519
第六章 宗教群體(宗教社會學) / 524
(一) 宗教的起源 / 524
一、 宗教行動與巫術行動本初的現世取嚮 / 524
二、 對精靈、魔鬼與靈魂的信仰 / 526
三、 自然主義和象徵主義 / 529
四、 眾神與功能神 / 533
五、 祖先崇拜與傢長的祭司地位 / 537
六、 政治神與地方神 / 538
七、 與日常宗教需求及政治組織有關的普救論和一神教 / 542
(二) 巫術與宗教 / 548
一、 巫術強製與祈求、祈禱和獻祭 / 548
二、 祭司與巫師的分化 / 551
三、 對諸神與魔鬼之成敗的反應 / 553
四、 道德之神以及對他們不斷增長的需求 / 555
五、 宗教倫理的巫術起源和禁忌的理性化 / 558
六、 禁忌規範:圖騰崇拜與共餐製 / 560
七、 種姓禁忌、職業等級倫理、資本主義 / 561
八、 從巫術倫理到良心、罪與救贖 / 563
(三) 先知 / 566
一、 先知對祭司與巫師 / 566
二、 先知與立法者 / 569
三、 先知與道德導師 / 571
四、 神秘教義傳播者與導師 / 574
五、 道德預言和樣闆式預言 / 575
六、 先知啓示的性質:作為一個有意義整體的世界 / 578
(四) 先知與祭司之間的會眾 / 579
一、 會眾:恒定的俗眾聯閤體 / 579
二、 經文、教義和聖典宗教 / 586
三、 作為先知宗教之結果的布道與教牧關懷 / 592
(五) 農民、貴族與中産階級的宗教傾嚮 / 597
一、 農民的宗教以及對它的意識形態美化 / 597
二、 貴族對宗教的漠視以及緣何為信仰而戰 / 602
三、 官僚對宗教的漠視 / 606
四、 資産階級的狂熱虔誠與經濟理性主義 / 607
(六) 非特權階層的宗教 / 611
一、 手工藝人對待會眾宗教和救贖宗教的傾嚮 / 611
二、 奴隸、短工和現代無産者對宗教的傳布 / 615
三、 救贖宗教從特權階層嚮非特權階層的發展 / 618
四、 非特權階層中婦女的宗教平等 / 620
五、 救贖宗教對高等與下等階層的不同功能:正當性與補償 / 622
六、 賤民民族與不平感:猶太教與印度教 / 625
(七) 理智主義、知識分子和救贖宗教 / 633
一、 祭司與僧侶:理智主義的宗教闡釋者 / 633
二、 作為宗教革新者的高層知識分子 / 634
三、 特權階層的政治衰微和知識分子的遁世傾嚮 / 636
四、 無産階級、小資産階級和賤民理智主義的宗教影響 / 639
五、 古代猶太教:上等與下等階層的理智主義 / 641
六、 早期基督教的主流傾嚮:反理智主義 / 644
七、 中世紀基督教的精英理智主義和大眾理智主義 / 647
八、 現代理智主義身份群體和世俗的救贖意識形態 / 649
(八) 神正論、救贖與再生 / 652
一、 神正論與末世論 / 652
二、 得救預定論和天命 / 656
三、 神正論的其他解決辦法:二元論和靈魂轉世 / 658
四、 救贖:今世與來世 / 660
(九) 通過信教者的努力而得救 / 664
一、 通過儀式而得救 / 664
二、 通過善舉而得救 / 667
三、 通過自我完善而得救 / 669
四、 恩寵的確定性和宗教精英 / 673
(十) 禁欲主義、神秘主義與得救 / 676
一、 拒世的與入世的禁欲主義 / 676
二、 神秘主義和禁欲主義 / 679
三、 東方與西方救贖的決定性差異 / 687
(十一) 救世神學或外來的救贖 / 693
一、 通過救世主的化身和通過機構恩寵而得救 / 693
二、 僅僅通過信仰而得救及其反理智主義後果 / 700
三、 通過信仰得救預定論而得救 / 710
(十二) 宗教倫理與塵世:經濟 / 715
一、 塵世美德與終極目的倫理 / 715
二、 傢庭孝道、鄰裏相助以及補償 / 717
三、 布施、兄弟之愛和保護弱者 / 719
四、 宗教倫理、經濟理性和高利貸問題 / 722
(十三) 宗教倫理與塵世:政治 / 729
一、 從政治順從到反政治的拒世 / 729
二、 道德觀與政治的緊張和妥協 / 732
三、 自然法與職業倫理 / 736
(十四) 宗教倫理與塵世:性與藝術 / 741
一、 縱欲和禁欲 / 741
二、 婚姻和婦女的宗教地位 / 743
三、 倫理宗教和藝術的緊張關係 / 746
(十五) 各大宗教與塵世 / 750
一、 猶太教與資本主義 / 750
二、 猶太教的理性主義和清教的禁欲主義 / 755
三、 伊斯蘭教的現世性及其經濟倫理 / 764
四、 佛教的來世性及其經濟後果 / 767
五、 耶穌對塵世的冷漠 / 771
第七章 市場的非人格性及市場倫理(未竟稿) / 776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