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堂论金瓶梅

秋水堂论金瓶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田晓菲,笔名宇文秋水,1971年生。5岁习古诗,少年时期,古今中外,阅读颇丰。14岁破格入北大,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1991年获美国布拉斯加州立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学位。曾在美国柯盖特大学、康奈尔大学教书。2000年受聘于哈佛大学东亚系执教至今。

曾有小说、散文、文学评论、诗集发表、出版;又有译作《后现代主义与通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江苏人民出版社)。现正致力于《尘几录──陶诗论稿》中英文书稿的著述。秋水堂乃田晓菲在波士顿居所书斋之名。

出版者: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田晓菲
出品人:
页数:317
译者:
出版时间:2005-1
价格:3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104057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金瓶梅 
  • 田晓菲 
  • 文学评论 
  • 秋水堂论金瓶梅 
  • 古典文学 
  • 文学研究 
  • 文学 
  • 文艺评论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秋水的论〈金瓶梅〉,要我们读者看到绣像本的慈悲。与其说这是一咱属于道德教诲的慈悲,毋宁说这是一咱属于文学的慈悲。即使是那些最堕落的角色,也被赋予了一种诗意的人情;没有一个角色具备非人的完美,给我们提供绝对判断的标准。我们还是会对书中的人物做出道德判断——这部小说要求我们做出判断——但是我们的无情判断常常会被人性的单纯闪现而软化,这些人性闪现的瞬间迫使我们超越了判断,走向一种处于慈悲之边缘的同情。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缩在被子里,目光移到秋水堂论金瓶梅的最后一个标点。胸中一阵冷森森的寒意裹挟着热辣辣的暖意在全身激突奔涌。当时,我半边身体藏在被窝中,半边身体露在南方阴寒天气里。一半热辣,一半凉寒。就像心中的感念一体透出来。 性是热的,情是凉的,生是热的,死是凉的,...  

评分

没有人否认《金瓶梅》是一部奇书。我们读这部书,有人看到充斥其中的情色,有人看到无所不在的欲望,而秋水堂看到的则是书中隐隐透出的慈悲。 我们知道,《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与清代的《红楼梦》被目为古典四大名著,唯独《金瓶...  

评分

周末下午,在咖啡馆消磨。随手揣上两本书,一大一小,一厚一薄,都关于另一本书——《金瓶梅》。短短几小时,文字入眼有限,实在没有评说的资格,但感触已颇深。 大且厚的一本是田晓菲的《秋水堂论<金瓶梅>》,按原书章节细描慢拆,逐字逐句对比词话本和绣像本的异同;小而薄...  

评分

对比词话本和绣像本的不同点时很细致,我个人也比较赞同“上帝视角的慈悲”这样一个著书出发点,但本书还是有一些我不能认同的观点,以至于中间很想打三星… 一是作者心里似乎总有一本天衣无缝的“金瓶梅原作”,简直像维护信仰一样在夸赞它。但我以为这样一本出现在摘抄和刊印...  

评分

2005年,田晓菲首次出版了《秋水堂论金瓶梅》。但当时我只在书店里对这本“哈佛才女”的新著翻了翻,并未发生什么兴趣。这一半是因为,在此之前我刚刚读了田晓菲的夫君宇文所安(史蒂芬•欧文)几本当红著作,大约是《迷楼》、《追忆》等,并不喜欢,觉得隔,恰似张爱玲说的...  

用户评价

评分

钻研成书背景,探索作者其人,了解此书主旨,对于理解全书确有积极意义。然而,如果把作品内涵置于等而下之的地位,一味倾心于对作品以外的微言大义的考证,这恰如钱钟书先生所指斥的:你知道鸡蛋的味道好就行了,何必一定要了解生这个蛋的母鸡呢?尤其是很有“索引派”风习的学究们决心要从书中看出万历皇帝和他的妃嫔们的影子,或者从中寻出严嵩家族败落的象征--呵呵,一部原本不包含政治寓意的作品,就无端地被卫道士式的批评家从外面强加上了政治标签,从而就带上了其实子虚乌有的“思想意义”,这样的文学批评,总是让人大开眼界,却又常常不免大惑不解。见惯好听弦外之音、求索思想价值式的研究,对承续金圣叹遗风、回归传统评点文学作品的方式,就不免心向往之、情有独钟。“隐大段精采于琐碎之中”,秋水堂的评点也偏重于一叶知秋式的。

评分

这几日匍匐前进,只能看这本书消遣惹。看完点评以后最大的感受是:明清之际果然是商品经济发达,本书传达出迫切需要一部保护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民法来处理好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的客观诉求……

评分

钻研成书背景,探索作者其人,了解此书主旨,对于理解全书确有积极意义。然而,如果把作品内涵置于等而下之的地位,一味倾心于对作品以外的微言大义的考证,这恰如钱钟书先生所指斥的:你知道鸡蛋的味道好就行了,何必一定要了解生这个蛋的母鸡呢?尤其是很有“索引派”风习的学究们决心要从书中看出万历皇帝和他的妃嫔们的影子,或者从中寻出严嵩家族败落的象征--呵呵,一部原本不包含政治寓意的作品,就无端地被卫道士式的批评家从外面强加上了政治标签,从而就带上了其实子虚乌有的“思想意义”,这样的文学批评,总是让人大开眼界,却又常常不免大惑不解。见惯好听弦外之音、求索思想价值式的研究,对承续金圣叹遗风、回归传统评点文学作品的方式,就不免心向往之、情有独钟。“隐大段精采于琐碎之中”,秋水堂的评点也偏重于一叶知秋式的。

评分

东吴弄珠客云:“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很惭愧,我读《金瓶梅》时,生出了效法之心。后来读到这本《秋水堂论金瓶梅》却读出了怜悯心和慈悲心。

评分

M老师称女子里面,张爱最懂金瓶梅。读完此书,窃以为田晓菲亦不落张后。一枝倒插的梅花,曲笔深心,形容妩媚,妙极之言。同厌词话本,冗长拖沓,词句粗糙,绣像本却是字字锦绣,不忍卒读。但又不若红楼的花团锦簇,因为字里行间有世俗烟火,有人情味儿,后者纵然娇艳欲滴,却是塑料赝品。金瓶的复杂与精妙在于对人性本身深不可测百转千回的慈悲与宽容,而非居高临下的自信与悭吝,因此我们才能明白金莲的喧闹可爱,瓶儿的软弱可怜,西门庆的多情与无情,应伯爵的促狭与狡黠。作者从不讳言对金莲的喜爱:“我若是做了男人,那真是……怎样也要得到她的。”读到这里,忍不住为之击节,堕入轮回也罢,如此姣丽聪颖的女子,怎么样,也想得到她的,所以看到张评骂武松“吾正怪其不近人情”,会心一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