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画十六观

南画十六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朱良志
出品人:
页数:692
译者:
出版时间:2013-9
价格:17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219157
丛书系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图书标签:
  • 艺术史
  • 艺术
  • 朱良志
  • 书画
  • 美学
  • 美术
  • 美术史
  • 中国
  • 南画
  • 十六观
  • 中国画
  • 传统艺术
  • 水墨画
  • 绘画欣赏
  • 文人画
  • 古典美学
  • 视觉艺术
  • 书画鉴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是一个至今仍引起兴趣、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本书不是平面研究文人画,不是梳理文人画发展的历史,而是选择文人画发展中的一个问题——"真性"来集中讨论,这是文人画发展过程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以突显对形成文人画的本质因素——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关注。

本书共十六章,选择十六位画家,以他们的作品和艺术活动为线索,每章集中讨论一个关系文人画全局的关键性问题。如通过明代画家陈洪绶,集中讨论"高古"问题。十六位画家,就是十六个观照点,合而形成对文人画追求真性的总体表述。全书秉承作者一贯寓深邃思想于优美表述中的书写方式,深具可读性。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序言:文人画的真性问题
一观 黄公望的"浑"
一、 序:神性与理序
二、 真:莫把做山水看
三、 全:在山满山在水满水的境界
二观 梅花道人的"水禅"
一、"渔父"的话题
二、超越"隐者"的思路
三、破除"终极"的价值
三观 云林幽绝处

一、 幽深
二、 幽远
三、 幽静
四、 幽秀

四观 沈周的"平和"
一、 落花下的感伤
二、当下即成的感兴
三、心与天游的自得
四、倪和沈:寂寞的江滨和温暖的溪岸
五观 文徵明的"浅"
一、 听玉
二、往复
三、近物
四、真赏
六观 唐寅的"视觉典故"
一、关于视觉典故
二、古典与今典
三、旧迹与真性
四、用事与无事
七观 陈道复的"幻"
一 "殇"与"觞"
二 "景"与"影"
三 "病"与"冰"
八观 徐渭的"墨戏"
一、画人间戏
二、脱相形色
三、开方便门
四、奏千年调
九观 董其昌的"无相法门"
一、真性惟空
二、无法可说
三、懒写名山
四、无纵横气
五、放大光明
六、气韵不可学
十观 陈洪绶的"高古"
一、醒石
二、味象
三、缥香
四、寒沽
十一观 龚贤的"荒原"
一、忽有山河大地
二、为何总是荒原
三、有生命的笔墨
四、有新意的"画士"说
十二观 八大山人的"涉事"
一、"涉事"概念的提出
二、"涉事"的涵义
三、"涉事"与权
四、"涉事"与形
五、"涉事"与真
十三观 吴渔山的"老格"
一、渔山老格之建立
二、渔山老格之特点
三、天学与老格
四、渔山老格之于文人画传统
十四观 恽南田的"乱"
一、呈现生命真性的"乱"
二、"乱"的悲剧性
三、"乱"之美
十五观 石涛的"躁"
一、辟混沌
二、转动静
三、抹烟霞
四、弄恶墨
十六观 金农的"金石气"
一、把玩金石
二、参悟净因
三、管领冷香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宋元以来的中国文人画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独特现象,它并不像西方那样,与普通画家共用着同一种绘画技法系统,而是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绘画语言。文人画不但在画面意境,而且在图式、技巧上,都独出机杼。 中国画史上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的这一区别,有一个风行数百年的固定提...  

评分

9月1日上午在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讲座上,朱老师以“传统文人画的人文价值”为题做了精彩的演讲。朱老师讲到,个别外国学者,因为理解不了中国画,对中国画的评价很低。其实,现今中国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我想,如果当今的中国人能听一听朱老师讲解这些他无比珍爱的文...  

评分

以中国文人的视角写的关于元明清著名画家介绍。 最大的 特点 对文人画的精髓理解的透。 对比高居翰(James Cahill )西方研究者的书,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不同。 不仅仅在说画,同时对于画家的题词,曾经的诗句的意境都有广泛的说明。可以直接的验证对于作品的理解,令人信服,同时...  

评分

元代以来,文人画追求的是“境界之绘画”,故此时的境界大多指生命的感觉和智慧。文人画强调“意在笔先”,生命境界的呈现是根本,高于笔墨形式。文人画自北宋以来就重视“荒寒”境界的创造,元人在“荒寒”中更重“寒”,元人山水多寒林、瘦水、枯木、怪石、枯槁、萧疏之景构...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文人画追寻超越形似的生命真实,生命真实通过中国艺术的境界/气象(人在当下妙悟中所创造的一个价值世界,包含着艺术家独特的生命感受和人生智慧)来显现。中国绘画的三个阶段:得势-得韵(六朝到北宋)-得性(北宋文人画理论影响)。得性即追求生命真实。文人画发展可追溯到中唐道禅哲学的影响,两宋理学心学思想融入,元代是重要转折期,明清以来文人画无不出入宋元。宋是始基,始基不立,则画无以成;元是变体,无此游戏通变之法,则风神难生。清代康乾时期文人画到极盛,后逐渐衰竭。文人画超越形式(笔墨、丘壑/具象因素、气象三者融为一体,前两者即形式),程式化(表面相似性背后是独特的生命体验)、非视觉性(为心/生命体验不为目)、非时间性(跳脱顺喜逆嗔而追求一种永恒之真实/普遍的生命关怀精神,乞儿)是它所推崇的几个重要原则。

评分

越往后越陷入空洞的禅宗的宗教情怀里不能自拔,有点敷衍了事的感觉——打算好好写一篇读后感,关于我的画史观等等。

评分

文人画追寻超越形似的生命真实,生命真实通过中国艺术的境界/气象(人在当下妙悟中所创造的一个价值世界,包含着艺术家独特的生命感受和人生智慧)来显现。中国绘画的三个阶段:得势-得韵(六朝到北宋)-得性(北宋文人画理论影响)。得性即追求生命真实。文人画发展可追溯到中唐道禅哲学的影响,两宋理学心学思想融入,元代是重要转折期,明清以来文人画无不出入宋元。宋是始基,始基不立,则画无以成;元是变体,无此游戏通变之法,则风神难生。清代康乾时期文人画到极盛,后逐渐衰竭。文人画超越形式(笔墨、丘壑/具象因素、气象三者融为一体,前两者即形式),程式化(表面相似性背后是独特的生命体验)、非视觉性(为心/生命体验不为目)、非时间性(跳脱顺喜逆嗔而追求一种永恒之真实/普遍的生命关怀精神,乞儿)是它所推崇的几个重要原则。

评分

方法论陈旧得让人厌倦。虚词太多,隔靴搔痒。

评分

生命的真實,宇宙的終極意義,都在小小尺幅之間。而心眼太易,所以更難。(朱老師有些句子略蛋疼,少量插圖像素感人,但瑕不掩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