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俄罗斯作家帕斯捷尔纳克、茨维塔耶娃和奥地利作家里尔克之间数十封珍贵的通信。信函中既有对诗歌本身的讨论,也有对彼此创作的交流。这些书信,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欧洲诗史上的一段珍闻,还可以让我们一窥三位大诗人心灵的一隅。
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俄罗斯诗人、作家,著有诗集《我的姐妹——生活》、自传体随笔《安全保证书》和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获得一九五八年诺贝尔文学奖。
玛丽娜•伊瓦诺夫娜•茨维塔耶娃(1892―1941)俄罗斯女诗人,著有诗集《黄昏纪念册》、《终结之诗》。
莱内•马例亚•里尔克(1875―1926)奥地利诗人,主要作品有《祈祷书》、《杜伊诺哀歌》和《献给俄尔甫斯的十四行诗》和 小说《马尔特手记》。
(本序言译自《书信:一九二六年夏》(Letters:Summer 1926),纽约书评丛书, 纽约, 2001年。 原题为“序言:一九二六年……”。) 在三位诗人相互通信的一九二六年,发生过一些什么事情? 五月十二日,肖斯塔科维奇的f小调第一交响曲由列宁格勒交响乐团首演,当时作曲家...
评分1926年,欧洲尚未从一战的炮火中清醒过来,列强却已在为二次大战摩拳擦掌。在苏联,斯大林正逐步扫清自己的各路政敌,加紧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欧洲文化走到了复兴和衰败的十字路口。而正是在这一年,在帕斯特尔纳克(旧译“帕斯捷尔纳克”,但这个犹太姓氏中的е当硬化...
评分目录 原编者序Ⅰ 英译本序ⅩLⅧ 中译本序LⅤ 中译者序LⅫ 第一章 列·奥·帕斯捷尔纳克致里尔克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八日)3 里尔克致列·奥·帕斯捷尔纳克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四日)6 列·奥·帕斯捷尔纳克致鲍·列·帕斯捷尔纳克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七日)12 鲍...
评分我是多么爱她哟,在最初几天, 当她刚刚离开丛林或告别风雪! 树枝儿还带着几分羞涩。 懒洋洋的枞针心神恬适, 慢慢悠悠地在身上荡漾, 像金丝银发披垂悬挂。 像一层被单严密地覆盖着树桩。 使她成为金黄,让她变得幸福,—— 目不转晴,但显得羞怯的谦虚者 在浅紫色...
评分(本序言译自《书信:一九二六年夏》(Letters:Summer 1926),纽约书评丛书, 纽约, 2001年。 原题为“序言:一九二六年……”。) 在三位诗人相互通信的一九二六年,发生过一些什么事情? 五月十二日,肖斯塔科维奇的f小调第一交响曲由列宁格勒交响乐团首演,当时作曲家...
“我不喜欢原样的生活,对于我来说,生活——只有变形的生活,亦即艺术中的生活,才会开始有意义,即获得意义和分量。”——茨维塔耶娃|| 支撑帕斯捷纳克继续创作和生活的,是对女诗人的渴慕和对里尔克的仰望;支撑茨维塔耶娃在世俗生活中坚强的是与帕斯捷尔纳克在伦敦相见的许诺和对里尔克的精神般的爱恋。可是里尔克终于还是死了。一切落空。那座城池空荡荡,一无所有。这就是这本书暗含的旨意:时时依靠希望得以存活的、却时时充满诡谲的不可能与可能的混合体。生活的本质在于不完美。三位诗人,因为不完美而永恒。
评分临走前一个傍晚,意外在故乡县城的小书店找到。让人感念的机缘。是日晴朗春寒。
评分当然是很喜欢的……花好久才读完……读完的感觉是,像经历了一场史诗。
评分无手之握,无唇之吻,无靠之谱
评分别睡,别睡,艺术家。不要被梦魂缠住,你是永恒的人质,你是时间的俘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