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〇年法军在弗兰德地区被德军击溃,出身贵族的骑兵队长雷克谢带领麾下寥寥无几的士兵仓皇撤退,在途中神秘死亡。他的死困扰着骑兵佐治:雷克谢是自愿寻死的吗?佐治探访记忆的每个角落,依靠战俘布吕姆、勤务兵依格莱兹亚和队长遗孀科里娜,拼出了雷克谢残破不堪的一生。
在佐治的记忆中,当年在弗兰德公路撤退时,他们也许从没有停步,他们总是不停地在雨水淋漓的黑夜里没完没了地前行。队长的死因永远地迷惑着他。
克劳德·西蒙(Claude Simon,1913-2005),法国新小说派作家。一九一三年出生于马达加斯加。一九三六年参加西班牙内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地下抵抗运动。战争的经历对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代表作有《弗兰德公路》、《农事诗》和《历史》等,一九八五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我所买的《弗兰德公路》,扉页上写有: 1994年11月28日购于湘西州新华书店。 1994年我在读高中,寄读,月生活费200块钱,但有个嗜好,不去图书馆借,自己买书看。我喜欢翻阅全新的书,就像踏上全新的旅程。那时候新华书店并不开架售书,营业员守在玻璃柜后面,你点哪本他...
评分读书笔记165:弗兰德公路 又是法国新寓言小说,这个作家我不熟悉,我一直以为勒克莱齐奥是这类文体第一个获奖的,原来西蒙才是第一个,看来就差星形广场那位没得奖了。 作品很是艰涩难懂,类似勒克莱齐奥的那本战争。人物关系需要看很久才有点头绪。语言全部都是支离破碎,断断...
评分罗豫/文 法兰西向来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然而近30年来,却只有两位真正意义上的法国本土作家荣膺此冠。在我看来,这恰是瑞典老头子们对热热闹闹的当代法国文坛的某种定评:代表新小说派和新寓言派文学成就的,不是在中国名气冲天的格里耶、莫迪亚诺,而是为人一贯低调的克劳...
评分 评分常言说,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都建立或瓦解了某种文体。这样的“常言”幸好我只在本雅明评价普鲁斯特的时候才看到,近几天重新想起是在读法国作家克劳德·西蒙的《弗兰德公路》。我不知道如何归类西蒙的这部小说,倒不是说因为其晦涩难懂,而是因为迷惑不解。西蒙虽然归属于法国...
读第一遍后,真的有碰到一团乱麻的感觉. 希望再阅读几遍后能看到更多这幅画上的色彩斑斓及其各个色块.
评分从未见过的techniques,和意识流的开创者们同中有异,不好看但是值得做啊!
评分2020#4 3.8-3.12 很诗化很碎片很意识流,还有西蒙无处不在的标志性的括弧双刀。这种新小说已经超越了顺叙插叙倒叙这些传统的叙事手法了,它没有很明显的时间线,而是把所有事件一股脑捣碎,互相嵌套在各种回忆,联想,对话当中,通过一个个电影蒙太奇般的浓墨重彩的画面,拼凑出相隔百年的两个德雷谢克平行相似的悲剧人生
评分“西蒙想打破小说与绘画的界限” 晦涩难懂源于作者在探索不以时间性叙述而探索空间化的小说形式
评分非常贴近人的回忆方式的叙述方式,像电影剪辑一般透过一些小的物件/感觉将不同时段的回忆串联起来。有时候很难分辨究竟是谁在叙述,在什么时间叙述。我像在一个巨大的迷宫里,与其是说作者在引导我前行,更像是自己在摸索,在构建故事。不可否认的是这并不是一本易读的小说,但因为作品的通俗与否而妄自否定这本小说和这个作者是无知的。显然,这是一个伟大的叙事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