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瓦戈医生(上下)》内容介绍: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外科医生日瓦戈,一次大战期间在沙皇军队供职,眼见沙皇的虚弱无能和旧军队的腐败,聪颖的心灵预感到革命力量的日趋成熟,期待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新生,并以积极的行动拥护新的政权。然而国内战争的严酷现实,以及新政权随后的一系列政策实施,使这位诚实、正直的旧知识分子,对于暴力和集权产生了深切的怀疑和忧惧,在被迫而有系统的双重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称赞质朴宁静的俄罗斯品质,并向往安静地过自己的生活、做有意义的工作;而这样的人生理想,以及他与拉拉艰难优美的爱情,最终不为严酷的现实所容。 《日瓦戈医生(上下)》的作者是鲍·列·帕斯捷尔纳克。
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
(1890—1960)
俄国诗人,作家。代表作有诗集《我的姐妹——生活》、自传体随笔《安全保护证》和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获得一九五八年诺贝尔文学奖。
日瓦戈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三个女人,但实质上他只给予了两份爱情,对托妮娅是亲情之爱,对拉莉萨是充满缘分的知音慰藉之爱,对玛丽娅是无奈的非爱。 日瓦戈和托妮娅从小生活在一起,小时候两人都建立了无比厚爱的亲情关系,与其说他们是夫妻,倒不如说他们更像是兄妹。如果不是托...
评分用了两个星期才看完了这部早已名声在外的大部头小说,苦恼于拗口的俄式人名和一个人三四个的昵称,在度过了阅读过程中反复翻看前面的人名对照表后渐入佳境。 合上书本后长吁一口气,说实话没有丝毫的高兴,倒是想一吐心中的积郁之气。这是一个矛盾的过程,在书展上一睹朱天文...
评分最初知道《日瓦戈医生》,大约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除了听说这是一部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还了解到作者帕斯捷尔纳克由于受到苏联赫鲁晓夫当局的压力,未能前去领奖。在铁幕笼罩的岁月里,他成了苏联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文化冷战的牺牲品。记得那时还有这样的说...
评分我愿意向朋友们推荐这部绝对伟大的作品。 《日瓦戈医生》是我读过的小说之中特别令我心动与眷恋的一部。高贵而令人迷醉,带着俄罗斯大地的奇寒和刻骨的爱。 我读这部小说是在大一的寒假。那一年冬天似乎特别冷,让人沮丧。正符合我的心境。整个寒假我几乎都窝在被窝里,一本...
评分帕斯捷尔纳克:诗人的证词 帕斯捷尔纳克观察世界的方法决定了他本质上是一个诗人,即便1958年出版后曾掀起轩然大波的小说《日瓦戈医生》也是一部关于革命与诗人命运的小说。在40岁之前完成的自传《安全保护证》中,他这样描述莫斯科的冬天,“街道被黄昏缩短了三分之一...
是帕斯捷尔纳克让俄国充满了诗意,然而正是革命的恐怖感和伪装的庄严感在摧毁这种诗意。另外一个线索则涉及日瓦戈医生的私人情感世界:能把婚外情写到让人感动的地步,不愧是能得诺奖的大作家。读这部长篇小说时常能够感觉到契诃夫的灵魂在飘荡,只不过比起沙皇时代的老前辈,苦难的意味更浓烈。
评分一个标榜为公为民的政权,却对知识分子加以迫害。需要时强行征用,无用后监控封杀。自由何在。就连生存都变得无比的艰难,还有什么是比这更恐怖的么!倾轧、仇视自己的族人,只因他们拥有更多的知识且不为己用,便视之是洪水猛兽是社会的毒瘤,洗脑其他无知无产的人,伤害没有伤害过以及未来亦不会伤害自己的人,更甚至让无辜的人的亲人与他们划清界限或者连坐迫害,这能说明什么?这只能说明说明执政党胆小、无用、疑心太重,自己想太多又不懂得合理消化自己以及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
评分俄罗斯的良心作家犯真多,高尔基,托尔斯泰,陀斯陀耶夫斯基,索尔仁尼琴,帕斯捷尔纳克,契诃夫,果戈里,屠格涅夫,赫尔岑,其实可以用本书里经常使用的一句话来解释因何有如此多的民族知识分子出现:为什么上帝让我遭受如此痛苦的事儿!
评分重读此书,改变了我第一次读它时的印象。一是它对革命的评价并非七分赞美三分褒扬,而是倒了个个儿。《日瓦戈》与同对革命作出毁灭性评价的《静静的顿河》两种不同的命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二是我觉得小说写得其实并不十分好。除去作品氤氲的印象式的、诗一般的潮气、雾气之外,整个故事及其表达的思想都有许多套路性的陈词滥调,在深度上,可能还不及《顿河》和《生活与命运》。
评分终于看了中译本,后面日瓦戈的诗作不如法译。“尽管战后人们所期望清醒和解放,并未如人们想象的与胜利同来,但战争后这些年,自由的预兆确总是清晰可辨,构成了这些年唯一的历史内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