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名字”是中世纪用来表明含有象征意义的词汇,故事亦以一所中世纪修道院为背景。原本就已被异端的怀疑和僧侣的个人私欲弄得乌烟瘴气的寺院,却又发生了一连串离奇的死亡事件。一个博学多闻的圣方济格教士负责调查真相,却被卷入恐怖的犯罪中……
这是一部侦探、哲理、历史小说。除了扑朔迷离、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外,书中充满了各种学问,涉及神学、政治学、历史学、犯罪学,还涉及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培根等不同的思想。展现了作者渊博的学识和超凡的叙述才能。
翁贝托·埃科,1932年生于意大利,他身兼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等多种身份,更是全球最知名的记号语言学权威。他的学术研究范围广泛,从圣多玛斯·阿奎纳到詹姆斯·乔伊思乃至于超人,知识极为渊博。个人藏书超过三万册,已发表过十余本重要的学术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读者的角色──记号语言学的探讨》这部专著。
《玫瑰的名字》是埃科的第一部小说,获得了非凡的成就,八年后才再度出版第二本小说──《傅科摆》,第三本小说是《昨日之岛》,另著有《带着鲑鱼去旅行》、《误读》、《智慧女神的火药》、《康德与鸭兽》等杂文集。
说实话,一个发生在七天里的侦探故事,通常只用一个小小的短篇即可写得精采、紧张、惊险、有趣,但埃科却用了五百多页来写,如果用物理学的“密度”概念来比喻一下,那这本书就象一个塞满了铁砂的皮袋。那么他到底在这里面都塞了什么使这本书象如此沉甸甸的呢?下面就是他塞进...
评分这本书里探讨了很多有趣的问题,故事本身倒不怎么出人意料,倒是辩论中能看到很多不同的观念,涉及各种领域,有启发性。有可能的话值得再好好回味一下。
评分这本书里探讨了很多有趣的问题,故事本身倒不怎么出人意料,倒是辩论中能看到很多不同的观念,涉及各种领域,有启发性。有可能的话值得再好好回味一下。
评分美国的朋友打来电话,告之意大利人昂贝尔托·埃科(Umberto Eco, 1932- )的第四部长篇小说Baudolino的英文即将上市,已经替我在亚马逊网站预订了一本。闻言欣欣然,正逢长夏无事,先把《玫瑰之名》找出来看第N遍。说起来中国也出了不少和埃科有关的书了,光是《玫瑰之...
评分说实话,一个发生在七天里的侦探故事,通常只用一个小小的短篇即可写得精采、紧张、惊险、有趣,但埃科却用了五百多页来写,如果用物理学的“密度”概念来比喻一下,那这本书就象一个塞满了铁砂的皮袋。那么他到底在这里面都塞了什么使这本书象如此沉甸甸的呢?下面就是他塞进...
将近600页…终于看完了多久没读过这么厚的,都顶大半部『追忆似水年华』了????其实整个故事完全可以用一半的篇幅讲出来…精华在后面,结尾很好。『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对拉丁语系下“哪哪哪的谁谁谁”这样的命名法真是受够了>.<
评分这当然不能被归为一本侦探小说!这是严肃的神学和哲学的较量,是对符号和真理的警惕,是以悲剧衬喜剧的伟大寓言/预言!妈个鸡太好看惹QAQ
评分1.年轻人不思进取,科学无进步,整个世界架空,瞎子在引导另一些盲人,并把他们带入深渊。2.唯有我们在对事物缺乏完整的认识的时候,才使用符号,或符号的符号。3.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聆听真理,就像不是所有的谎言都能够被一个善良的灵魂所识破一样。4.魔鬼是存在的,因为他们是神设计的蓝图的一部分,造物主的威力也体现在魔鬼可怕的面容上。也正是神的蓝图,使世上存在着巫师的邪书、喀巴拉、非基督徒诗人的寓言和异教徒的谎言。5.他们深更半夜聚集在一个地窖里,弄来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抛来抛去,直到婴儿死去。6.一个颠倒了的世界,在那里,房子矗立在尖塔顶上,大地在天空之上。7.比起他们来我们都是侏儒,但我们是站在巨人肩上的侏儒,有时候我们用仅有的知识能比他们看到更远的天地。
评分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丹·布朗借鉴了艾柯多少东西,然后又彻底通俗化。感慨:当年烂书看多了,有一种生命被荒废的感觉。要是十年前读到这本书,我会更喜欢。
评分这当然不能被归为一本侦探小说!这是严肃的神学和哲学的较量,是对符号和真理的警惕,是以悲剧衬喜剧的伟大寓言/预言!妈个鸡太好看惹QAQ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