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哲學全書綱要》的第一部分,通稱《小邏輯》,以區彆於《大邏輯》(即邏輯學)。全書除導言外,共分:存在論、本質論、概念論三篇,反映瞭黑格爾哲學體係的基本框架。黑格爾的《小邏輯》是構成他的《哲學全書》的一個主要環節,它的好處在於把握住全係統的輪廓和重點,材料分配均勻,文字簡奧緊湊,而義蘊深厚。初看似頗難解,及細加咀嚼,愈覺意味無窮,啓發人深思。他的學生在他逝世後編訂全集時,再附加以學生筆記作為附釋,於是使得這書又有瞭明白曉暢,親切感人的特點。
作者簡介
喬治•威廉•弗裏德裏希•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德國哲學傢。1788年進入圖賓根神學院學習。1793年畢業後,先後在伯爾尼和法蘭剋福當瞭七年的傢庭教師。1800年到耶拿,與謝林共同創辦《哲學評論》雜誌。次年成為耶拿大學編外講師,四年之後成為副教授。1807年齣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現象學》。1808至1816年,他在紐倫堡當瞭八年的中學校長。在此期間完成瞭《邏輯學》(簡稱大邏輯)。1816年,他被聘為海德堡大學教授。1817年,齣版《哲學全書》(其中的邏輯學部分簡稱小邏輯),完成瞭他的哲學體係。1818年開始擔任柏林大學教授,1821年齣版《法哲學原理》。1829年,黑格爾被任命為柏林大學校長和政府代錶,1831年死於霍亂。他在柏林大學的講稿死後被整理為《哲學史講演錄》、《美學講演錄》和《宗教哲學講演錄》。
譯者簡介
賀麟(1902-1992)、字自昭,四川金堂人。中國現代哲學傢、翻譯傢,現代新儒傢的早期代錶人物之一。 1919年考入清華學堂,1926年赴美國留學,先在奧柏林大學獲學士學位,後又入哈佛大學獲碩士學位。1930年轉赴德國柏林大學專攻德國古典哲學。迴國後長期任教於北京大學哲學係,並在清華大學兼課。賀麟對西方哲學有很深的造詣,對黑格爾、斯賓諾莎、懷特海等西方近現代哲學傢都有深入的研究。黑格爾的《小邏輯》、《精神現象學》、《哲學史講演錄》,斯賓諾莎的《倫理學》等譯本,都齣自其手。主要著作有:《近代唯心主義簡釋》《文化與人生》、《當代中國哲學》、《現代西方哲學講演集》等。
果不其然,文哲类的书语言比较难懂,需要边读边思考。也正因为如此,能体会到思维的乐趣。 译者译于20世纪50年代,距今比较远,所以当时的白话文体与现代文存在差异,存在一些疑似病句的句子,还能顺带积累语文。 但尽管如此,其中蕴含的哲理还是十分丰富的。而且不论再怎么难...
評分大致看了下黑格尔的小逻辑,完全无法体会,此书原本是黑格尔给学生上课的讲义,加上他去世后学生们的笔记作为附释。传说中代表黑格尔成熟哲学思想的大作读起来像是不同的世界。学习哲学有时候真的很费劲,费尔巴哈当时上了三遍黑格尔的逻辑学课程依然不能赞同或者说完全支持;...
評分翻开序言就发现果然又是本难读的书,还是不抱自己能在读完后还记得序言写了什么这种不现实的幻想先把读书笔记的架子搭出来随读随写吧。 *******杂感******** 为啥没人研究过各国都充斥的这种选民意识呢?从英国到普鲁士到俄美到日本,每个崛起后的国家都觉得自己就跟游戏或者漫...
評分看书本身是一种习惯,你说他是忸怩作态也好,装清高也好,这对读书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读书是个行为,行为本来就具有形式感的。至于看的什么书,看 完书以后人能有什么变化,这跟看书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一个30几岁的老爷们拿着一本日本的漫画书看得津津有味,一个20出...
評分如果说普通逻辑是思维的形式,黑格尔的小逻辑就是逻辑的形式.如果你想要从这儿学习形式逻辑,你错了,大错特错.如黑格尔所说,他这儿的逻辑是纯粹思维的形式. 这本书不适合初学者,只适合研究者.尽管这是一本讲义,尽管恩格斯也说过这是黑格尔哲学的入门书,但这不是哲学入门书. 我...
黑格爾閱讀第五步:這逼說的真的是熱昏的鬍話,而且動輒就寫一個長的不行的序言。世界本質就是理念,完結瞭,終結瞭,巔峰瞭!
评分偉大的辯證法
评分第四次閱讀,鄭重錶示:對比梁誌學譯本,一個英譯本和德文本,我隻能給賀麟的翻譯打0分,這譯本要是是今天由誰譯的,一定會被噴死——坑害欺騙瞭幾代人!幾乎那些重要的句子都是譯錯的--對,是實質性的,完完全全的譯錯!!,還有無數莫名其妙的譯者自己的添油加醋般的補譯(比如抽象,發展等術語被譯者幾乎隨意添加),術語譯名也極其不同一,無數地方把規定譯成範疇和特性,混淆普遍性和普遍者等。幾乎可以說賀譯本是對原文的改造加工歪麯。賀麟在他不懂的地方,就算是參照英譯本也不該譯成這樣混蛋的,錯漏百齣的譯本。而且,小邏輯的脈絡和闡發其實很清晰(雖然難懂),但賀麟譯成瞭什麼鳥樣啊!整句整句甚至大段大段的錯譯啊!!意思根本不對啊,所以讀起來纔覺得晦澀難解,其實原文根本不是這樣啊!單個字詞術語翻譯上的錯誤紕漏更是數不勝!!
评分當黑格爾認為哲學思維是以自身為對象時,片麵地誇大瞭思維的獨立性。對感性和理性之間關係的看法,有不少相當深刻的辯證的觀點。但在談到哲學研究的對象時,他卻犯瞭唯心主義唯理論的錯誤。即把以概念、範疇的形式錶現齣來的理性當成瞭第一性的,當成瞭決定客觀存在的本質。恰恰犯瞭一個形而上學的錯誤,即把主觀和客觀等同瞭。從內在的規定性上看,無論是認識對象還是關於對象的認識,都是個彆和一般的統一。不過從錶現形式上看,兩者又是很不同的。客觀對象(客觀事物)是以個彆蘊含一般的形式錶現齣來的,即客觀的認識對象總是錶現為個彆。關於對象的認識則相反,它以一般統攝個彆的形式錶現齣來。即認識的結果總是錶現為某種一般。認識論的任務,就是要證明主觀和客觀這兩種似乎相反的錶現形式,在內容上恰恰一緻。相反相成,這就是認識的辯證。
评分第四次閱讀,鄭重錶示:對比梁誌學譯本,一個英譯本和德文本,我隻能給賀麟的翻譯打0分,這譯本要是是今天由誰譯的,一定會被噴死——坑害欺騙瞭幾代人!幾乎那些重要的句子都是譯錯的--對,是實質性的,完完全全的譯錯!!,還有無數莫名其妙的譯者自己的添油加醋般的補譯(比如抽象,發展等術語被譯者幾乎隨意添加),術語譯名也極其不同一,無數地方把規定譯成範疇和特性,混淆普遍性和普遍者等。幾乎可以說賀譯本是對原文的改造加工歪麯。賀麟在他不懂的地方,就算是參照英譯本也不該譯成這樣混蛋的,錯漏百齣的譯本。而且,小邏輯的脈絡和闡發其實很清晰(雖然難懂),但賀麟譯成瞭什麼鳥樣啊!整句整句甚至大段大段的錯譯啊!!意思根本不對啊,所以讀起來纔覺得晦澀難解,其實原文根本不是這樣啊!單個字詞術語翻譯上的錯誤紕漏更是數不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