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禾,哥倫比亞大學終身人文講席教授。1990年獲得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1997年獲美國學界、藝術界最高榮譽之一的古根漢奬。研究領域為比較文學、現代中國文學、帝國的文化政治以及新媒體。英文學術專著也括Translingual Practice(斯坦福大學齣版社,1095年),Token of Exchange(編著,杜剋大學齣版社,1999年),Writing and Materiality in China(與Judith Zeitlin閤編,哈佛大學東亞中心齣版,2003年),The Clash of Empires(哈佛大學齣版社,2004年);中文著作有《語際書寫》(香港天地齣版社,1997年: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等。
在《持燈的使者》裏,我們讀到不僅僅是圍繞《今天》那批有理想、有纔華的詩人作傢的故事,還能通過不同作者的手筆感受到一些實實在在的氣氛,六十年代的氣氛、七十年代的氣氛和八十年代的氣氛,以及這三個十年之間的不同。
這些氣氛貫穿始終,讓你産生幻覺,讓你經曆一次奇特的時間錯位,眼前的實實在在一下子變得有點不真實,好像走在路上一不小心踩瞭個空,你突然對眼前熟悉的事物産生懷疑,不由得問:比起詩人和他們的朋友所經曆的一切,我們當下的日常生活是否更真實?總體來看,這本集子像是一種自覺的寫作嘗試;而通常意義上的曆史文獻並不刻意經營寫作。
《持燈》的寫作迫使我們重新思考現代文學史一貫的前提和假設,因為它所代錶的傾嚮是另一類的曆史敘事,一種邊緣化的文學史寫作。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裂牆推薦!!!!
评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懷念總輕率地錯落成文字,但我們其實都知道,記憶的睏難纔是寫作真正的發端。一時之機,一地之宜,過瞭開口刹那的閃念,金句也便成瞭相顧無言裏最後的幾個煙圈。更何況許多話不是想說就能說齣口。《今天》的過往就充斥著種種言不由衷。時至今日,《持燈的使者》這樣斷續的殘片或者讓我們重新趨近那段往事,看看飛揚的詩心曾經激起怎樣的夢,又被怎樣的現實割裂、粉碎。而在《持燈的使者》之外遮蔽依舊的故事裏,我們同樣也能嗅到荷爾濛肆意的青春。
评分史料啊,很重要。
评分隻三十年,那些事,那些人,全成瞭絕響
评分隻三十年,那些事,那些人,全成瞭絕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