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著名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撰写,一经出版便受到热烈欢迎。作者用成熟睿智的文笔,将人类自古至今几千年的历程浓缩在这本小书里,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神态鲜明、脉络清晰的景象: 猛犸象猎人栖身的简陋山洞,在广阔水域上闪闪发光的雅典卫城,黑烟滚滚的迦太基城废墟,充满雄性荷尔蒙和血泪的罗马斗兽场,折戟沉沙的无敌舰队,只剩断壁残垣的圆明园,还有硝烟弥漫的二战战场。随着贡布里希的讲述慢慢推进,当我们意识到历史的存在的时候,它已经近在我们眼前了。
从来没有一本讲述世界历史的书,像《世界小史》一样,能用如此简练生动、优雅平和的语言,勾勒出时而辉煌灿烂,时而暗夜茫茫的文明进程中,人类对自由、平等、博爱不屈不挠的追求,以及对抗压迫、邪恶、黑暗的无畏勇气。如果说《世界小史》能带给读者什么,那边是对人性、对人类未来永不止息的美好期待。
恩斯特·贡布里希(Ernst H. Gombrich,1909—2001),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英国著名艺术史家、人文主义者,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被誉为“英国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史家”和“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学者和思想家之一”。在二战期间,他曾为英国广播公司工作,专门负责监听德语广播;战后在伦敦大学瓦尔堡研究所工作,后来一直担任该校教授。
贡布里希善于以简明晓畅的语言讲述严肃的主题,他既有给学者阅读的专业著作,也写过很多给普通读者阅读的入门书,受到学者的尊敬与普通读者的喜爱。他的《艺术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被认为是有关视觉艺术历史最通俗易懂的作品。这本《世界小史》则是贡布里希第一部作品,也是出色才华的最早展现,自1936年出版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受到各年龄层读者的高度评价。
历史书我觉得是知道一点不知道一点看起来最有劲,处处会有融会贯通和那种“哦!原来这样是那样啊”的感觉,但西方的历史我一懂也不懂,就觉得信息量太大,前看后忘记,不过总体来说还蛮好看的类,不知道是不是我脑洞过大,觉得文字有一种微妙的喜感。。。 1)有这样的修道士:...
评分历史书我觉得是知道一点不知道一点看起来最有劲,处处会有融会贯通和那种“哦!原来这样是那样啊”的感觉,但西方的历史我一懂也不懂,就觉得信息量太大,前看后忘记,不过总体来说还蛮好看的类,不知道是不是我脑洞过大,觉得文字有一种微妙的喜感。。。 1)有这样的修道士:...
评分看作者的名字,還以為是日本人,但又有點不像。打開書來看,才知道作者是猶太人,只是名字譯得怪怪的。這本書的中文版在2004年推出,原著卻是在70年前(1935年)寫成的,是次再版是因為作者剛作出修潤,而中文版便趁此推出譯本。 有人看到歷史書便頭痛,因為歷史書多是沉悶的...
评分一本青少年科普书的典范,读起来轻松流畅,趣味盎然。在非虚构类图书中,能让人有不忍掩卷的持续阅读欲望,实属难能可贵。由于所述为以欧洲古代史为主轴的世界历史,内容庞杂,浩如烟海,因此贡布里希的用笔很是节省,极尽简练之能事。但纯客观的记录,很难打动人,因此在惜字...
评分看书评和作者的感觉应该是本好书啊,应该是以老人的口气写给小朋友的书,并且这个老人是研究艺术史的,应该能把这两者好好的结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讲一讲,但是翻译的是在太差了~让人都读不下去了~ 有没有可以直接读的英语版?
历史从不美好。人类携卷着罪恶,痛苦,哀嚎,不公走到现在,每一个脚印都沾满了同胞的鲜血。野蛮的征服,无情的屠杀,文明在顷刻间被毁灭,数千万人的生活被历史无声地埋葬,尸体垒砌起来的尽是英雄的荣光与勋章。自由,真理,平等,正义,一个个思想的泡沫在历史大潮中泛起,潮起潮落,有过希望,也望见过微光,但还是破裂。历史被不断重复,苦难仍在这块大地上蔓延,我们的理性如此脆弱,在煽动与狂热面前,几千年构筑起的文明大厦轻易地崩塌,人也变成了“非人”。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注视着它一步步发展,也一步步堕落。人类所掌握的知识已经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公正与自由,但与此同时把这颗星球毁灭数次,也绝非难事。历史从不让人乐观,但我们还是只能选择相信,相信希望,相信远处微弱的灯光。每个人都在期待着一个更好的未来,它一定会到来。
评分好书,但历史以这样读下来又太不过瘾。
评分万圣 其实我也好奇这书为啥这么火 给孩子看的书,那就给孩子们看吧
评分最后一章是贡布里希对自己作品的反思,看的很感动。
评分写意为主,突出大局,不纠结于细节。重点讲述欧洲,最多到中亚地区,其他地方往往一笔带过,不过就算当成是欧洲史来看也没什么损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