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杨奎松 知识分子 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 1949前后 思想史 中国 近代史
发表于2024-11-25
忍不住的“关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内容简介:对于20世纪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一个最大的历史悲剧就是,他们是最早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一群人,自认为最了解政治大势,最后却在政治场中最不知所措、动辄得咎、受人轻视。
《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讨论的三人,一位是燕京大学哲学教授张东荪,长期浸淫于政治活动之中,1949年后曾官居政务院委员;一位是报人王芸生,擅长政治评论,多年担任《大公报》主笔;一位是清华教授潘光旦,理科出身,对政治外行却一样曾积极想要为中国政治建言。三人在1949年以前都曾经在不同领域有过出色表现,1949年以后却先后遭遇滑铁卢,人生事业从此一蹶不振。
杨奎松教授不满足于像过去一样笼统地发出质问:为什么中国大陆的知识分子当年竟会停止思想,集体转向?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私人记录以及各种报刊、档案文献披露出来,他发现,事情并非那样简单。
杨奎松,历史学家,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中国近现代史等方面的研究。曾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紫江特聘教授。
杨老师出手,基本素养当然还是不用说的。但总觉得他自己的理论功底其实不够。
评分提出并解答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为什么知识分子在建国后会如此配合改造?本书在归因时追溯到中国知识分子的入世传统:当新政权展现出对士人的重视、且满足他们所关切的民族主义诉求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自然就让位于知识分子因“关怀”时事而产生的强烈认同感。
评分史料的堆砌和积累比较充分,杨奎松也足够冷静,并没有像很多著者一般天然地对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潘光旦们倾注太多同情,叙述和评论均比较客观。的确,参与政治本身就是极大冒险的事情,知识分子则因了自身的理想色彩让这种冒险更加放大,悲剧自然也是一个接一个了。
评分搞明白了,历史系的人写书,大抵是通过那些犄角旮旯的考据,来论证一些不证自明的道理;你想反驳都无从下手。
评分此书还未读时,就看到史清一篇大作给杨著挑了几十处错误,不禁大跌眼镜。我去了5月11日的理想国文化沙龙专场,当时还写了篇很长的讲座评论。这两个因素反而让我更有兴趣读书了。读过之后,确实看到了诸如张东荪生年1866这样极明显的错误,但我觉得杨奎松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他的冷静态度。看过的论知识分子精神史的书也不少,论者大都情绪激昂而斥责己所恶者,标榜那些"正确"的价值观,却恰恰可能脱离了历史语境。因此杨奎松的追问是振聋发聩的:如果把我们放到同样的情形中,我们会怎样做?他的书没有答案,纯属抛砖引玉,接下来的事该由我辈继续担当。
以前常觉得学文科的可以不必学数学,事实上也往往是数学不好的人才选择文科。但这可能正是我们的文史学科研究不如人意的原因之一,有许多研究者是缺少逻辑思维的。杨奎松显然不是这样的研究者,尽管我无从知道他当年的数学成绩如何,但他在行文中呈现出逻辑清晰的推理,有的地...
评分好看的! 这本书可读性很强不说,史料还很足的样子,很多可能有争议的地方有旁证,又不显得过于枝蔓,而且我还蛮喜欢作者对于感性化的评论的克制态度,最感性的一小 段也许就是写到52年费孝通为潘光旦辩护一节了吧,几行字,是书里难得的作者评论。重点写政治高压的书看过不少...
评分让学术批评回归学术 ——对史清“质疑”一文的公开回应 杨奎松 因人在海外,旅行并会议中,偶然从朋友处得知“史清”在网上公开质疑的文字,过目后马上通过新浪微博首先表明态度:接受批评并诚恳致歉。我的《忍不住的“关怀”》一书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批书印出后即已发现...
评分如果说你要打倒我 请诚实点来告诉我 不要偷偷地做材料 说我在勾结美国人 如果说你要抛弃我 把我的报纸还给我 在你手里也不会办 我可以继续骂老蒋 什么百花齐放 只是随便说说 哪里民煮自油 你也说不出口 你打下了中国 就把我丢一旁 说是联合政府 其实就你一家 想要作文来浇...
评分关于建国后的知识份子的命运的话题,许多书籍资料等都有研究。仁者见仁。而此书则又是一个新的思路。 作者是以王芸生、张东荪、潘光旦三人为例,评述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说来惭愧三人只有潘我略知,但还好,应该不影响理解此书。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几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首先是...
忍不住的“关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