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的“关怀”

忍不住的“关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奎松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446
译者:
出版时间:2013-5-1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9536306
丛书系列:理想国·杨奎松作品
图书标签:
  • 杨奎松
  • 知识分子
  • 历史
  • 中国近现代史
  • 1949前后
  • 思想史
  • 中国
  • 近代史
  • 关怀
  • 情感
  • 成长
  • 心理
  • 陪伴
  • 温暖
  • 人性
  • 理解
  • 共情
  • 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内容简介:对于20世纪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一个最大的历史悲剧就是,他们是最早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一群人,自认为最了解政治大势,最后却在政治场中最不知所措、动辄得咎、受人轻视。

《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讨论的三人,一位是燕京大学哲学教授张东荪,长期浸淫于政治活动之中,1949年后曾官居政务院委员;一位是报人王芸生,擅长政治评论,多年担任《大公报》主笔;一位是清华教授潘光旦,理科出身,对政治外行却一样曾积极想要为中国政治建言。三人在1949年以前都曾经在不同领域有过出色表现,1949年以后却先后遭遇滑铁卢,人生事业从此一蹶不振。

杨奎松教授不满足于像过去一样笼统地发出质问:为什么中国大陆的知识分子当年竟会停止思想,集体转向?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私人记录以及各种报刊、档案文献披露出来,他发现,事情并非那样简单。

作者简介

杨奎松,历史学家,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中国近现代史等方面的研究。曾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紫江特聘教授。

目录信息

前 言
第一章 张东荪“叛国”案再研究
一、引言
二、“北平和平解放,张先生第一功”?
三、中共为何重视张东荪?
四、去了西柏坡之后
五、寄希望于美国人
六、“勾结”美国案发经过
七、张东荪案的暴露与坐实
八、政治高压下的示弱与屈服
九、从“挤牙膏”到“彻底坦白”
十、“叛国”案的严重后果
十一、对张东荪涉案原因的简单讨论
第二章 王芸生与199年以后的《大公报》
一、引言
二、天津《大公报》揭旗“革命”
三、宣布“投降”的意外收获
四、报纸新闻性的初步丧失
五、新制度下的艰难挣扎
六、冲上阶级斗争第一线
七、思想改造再获“解放”
八、求助北京的意外收获
九、誓以余力办《大公报》的决心
十、北迁合并后的内部危机
十一、整风运动中坦露心声
十二、报社内部的“反右”清洗
十三、毛泽东保护下没成右派?
十四、新手埋葬《大公报》
第三章 潘光旦的“思想”与“改造”
一、引言
二、1949年以前的“政治”历史
(一)罢考风波与加入“大江会”
(二)优生救国与精英主义
(三)人权论战中的“外行”
(四)主编《华年》的涉政言论
(五)身陷“一•二九”风波
(六)对学潮态度的转变
(七)寄希望于中央政府
(八)自由理想与苏俄阴影
(九)“一二•一”惨案时的矛盾心理
(十)李闻案的刺激与影响
三、建国后的适应与改变
(一)新政权区别对待的策略
(二)“抗拒改造”的典型?
(三)“愿以教读终老”的无奈
(四)为了跟上新时代
四、说不清的“历史问题”
(一)“非说不可了”!
(二)学周恩来做自我检讨
(三)“承认的就承认,不接受的就坚持”
(四)不能把进步说太多了
(五)越抹越黑的检查
(六)“连盟员的资格都不够”?
(七)落难之际的师生之情
(八)“从极落后的深渊中爬出来”
五、“跟党走”的尴尬
(一)为土家族争名而惹祸
(二)为“罗隆基小集团”陪绑
(三)费孝通反党活动“发明人”?
(四)帽子“戴”也容易“摘”也容易
(五)“改造标兵”奈何命运已定
六、余论
征引文献要目
后 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读杨奎松新著的时候,恰赶上《蒋公的面子》在北京上演。一部书,一部戏剧,讨论的都是知识分子面对权力的姿态。颇有意思的照应。 杨奎松在《忍不住的“关怀”》前言中写道:“今天谈及这个问题(知识分子)时,各方面比较一致的说法是,1950年代经过“思想改造”和“整风反右”...  

评分

我觉得这本书大家有空都该读读。硬伤不硬伤的,就别管了,何况既然有人帮忙找了那么多错出来,估计增订本也都改正了。至于学术规范和引文出处不完整的问题,不搞专业研究的还真没必要去纠结。 为啥大家都该读读?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49年后的共和国史,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理...  

评分

如果说你要打倒我 请诚实点来告诉我 不要偷偷地做材料 说我在勾结美国人 如果说你要抛弃我 把我的报纸还给我 在你手里也不会办 我可以继续骂老蒋 什么百花齐放 只是随便说说 哪里民煮自油 你也说不出口 你打下了中国 就把我丢一旁 说是联合政府 其实就你一家 想要作文来浇...  

评分

鼎革与守道 ——杨奎松《忍不住的关怀》读后 苦茶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五十年内两次鼎革,这对于知识分子产...  

评分

在出差的路上,断断续续地用微信读书读完了杨奎松先生这本书的电子版。这是一个修订版,史清指出的错误促使杨先生做了一次全面校对,所以这些硬伤基本都不存在了。 作者关注的是1949年后中国大陆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基于现实情境,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流行书写中认为知识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批评别人的部分很好,但自己做的部分似乎也不见得很好。搞实证见长的来搞知识分子研究,总感觉欠那么点,沈志华如此,杨奎松也如此。

评分

书名太烂了。这本书的主题就是辟谣,啥张东荪王芸生潘光旦都是主动向中共靠拢的家伙,破的就是所谓民国知识分子独立的神话。

评分

杨奎松看似轻易地讲清事实 就不再需要观点 一切都如此自然的发生了 一切都能被我们理解

评分

杨老师出手,基本素养当然还是不用说的。但总觉得他自己的理论功底其实不够。

评分

批评别人的部分很好,但自己做的部分似乎也不见得很好。搞实证见长的来搞知识分子研究,总感觉欠那么点,沈志华如此,杨奎松也如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