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内容简介:对于20世纪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一个最大的历史悲剧就是,他们是最早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一群人,自认为最了解政治大势,最后却在政治场中最不知所措、动辄得咎、受人轻视。
《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讨论的三人,一位是燕京大学哲学教授张东荪,长期浸淫于政治活动之中,1949年后曾官居政务院委员;一位是报人王芸生,擅长政治评论,多年担任《大公报》主笔;一位是清华教授潘光旦,理科出身,对政治外行却一样曾积极想要为中国政治建言。三人在1949年以前都曾经在不同领域有过出色表现,1949年以后却先后遭遇滑铁卢,人生事业从此一蹶不振。
杨奎松教授不满足于像过去一样笼统地发出质问:为什么中国大陆的知识分子当年竟会停止思想,集体转向?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私人记录以及各种报刊、档案文献披露出来,他发现,事情并非那样简单。
杨奎松,历史学家,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中国近现代史等方面的研究。曾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紫江特聘教授。
读杨奎松新著的时候,恰赶上《蒋公的面子》在北京上演。一部书,一部戏剧,讨论的都是知识分子面对权力的姿态。颇有意思的照应。 杨奎松在《忍不住的“关怀”》前言中写道:“今天谈及这个问题(知识分子)时,各方面比较一致的说法是,1950年代经过“思想改造”和“整风反右”...
评分我觉得这本书大家有空都该读读。硬伤不硬伤的,就别管了,何况既然有人帮忙找了那么多错出来,估计增订本也都改正了。至于学术规范和引文出处不完整的问题,不搞专业研究的还真没必要去纠结。 为啥大家都该读读?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49年后的共和国史,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理...
评分如果说你要打倒我 请诚实点来告诉我 不要偷偷地做材料 说我在勾结美国人 如果说你要抛弃我 把我的报纸还给我 在你手里也不会办 我可以继续骂老蒋 什么百花齐放 只是随便说说 哪里民煮自油 你也说不出口 你打下了中国 就把我丢一旁 说是联合政府 其实就你一家 想要作文来浇...
评分鼎革与守道 ——杨奎松《忍不住的关怀》读后 苦茶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五十年内两次鼎革,这对于知识分子产...
评分在出差的路上,断断续续地用微信读书读完了杨奎松先生这本书的电子版。这是一个修订版,史清指出的错误促使杨先生做了一次全面校对,所以这些硬伤基本都不存在了。 作者关注的是1949年后中国大陆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基于现实情境,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流行书写中认为知识分...
批评别人的部分很好,但自己做的部分似乎也不见得很好。搞实证见长的来搞知识分子研究,总感觉欠那么点,沈志华如此,杨奎松也如此。
评分书名太烂了。这本书的主题就是辟谣,啥张东荪王芸生潘光旦都是主动向中共靠拢的家伙,破的就是所谓民国知识分子独立的神话。
评分杨奎松看似轻易地讲清事实 就不再需要观点 一切都如此自然的发生了 一切都能被我们理解
评分杨老师出手,基本素养当然还是不用说的。但总觉得他自己的理论功底其实不够。
评分批评别人的部分很好,但自己做的部分似乎也不见得很好。搞实证见长的来搞知识分子研究,总感觉欠那么点,沈志华如此,杨奎松也如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