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内容简介:对于20世纪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一个最大的历史悲剧就是,他们是最早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一群人,自认为最了解政治大势,最后却在政治场中最不知所措、动辄得咎、受人轻视。
《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讨论的三人,一位是燕京大学哲学教授张东荪,长期浸淫于政治活动之中,1949年后曾官居政务院委员;一位是报人王芸生,擅长政治评论,多年担任《大公报》主笔;一位是清华教授潘光旦,理科出身,对政治外行却一样曾积极想要为中国政治建言。三人在1949年以前都曾经在不同领域有过出色表现,1949年以后却先后遭遇滑铁卢,人生事业从此一蹶不振。
杨奎松教授不满足于像过去一样笼统地发出质问:为什么中国大陆的知识分子当年竟会停止思想,集体转向?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私人记录以及各种报刊、档案文献披露出来,他发现,事情并非那样简单。
杨奎松,历史学家,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中国近现代史等方面的研究。曾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紫江特聘教授。
一、知识分子有没有能力,有没有义务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声音”? 知识分子也是人,他们会有的弱点和问题不比我们少,而且越是把自我植根于精神和观念的人,也就越缺乏处理日常的能力。知识分子的专长在他自己的专业,对政治发声其实是跨界。但是中国自古有学而优则仕,位卑未...
评分戴晴的《在如来佛掌中——张东荪和他的时代》(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买了很久,一直未看,听说杨奎松新出的《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对戴著有所批评,才匆匆翻检一过。 戴晴的文字,一如她过去写梁漱溟、王实味、储...
评分戴晴的《在如来佛掌中——张东荪和他的时代》(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买了很久,一直未看,听说杨奎松新出的《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对戴著有所批评,才匆匆翻检一过。 戴晴的文字,一如她过去写梁漱溟、王实味、储...
评分在王芸生与《大公报》这个部分,杨奎松隐去了时任《大公报》党组书记“孟秋江”的名字,有十余处均用“***”代替,引文甚至出现了“关于***同志*****问题的报告”这样奇葩的文字。是何用意? 孟秋江政治上的最高职务只是天津市统战部副部长,远远没有达到为尊者讳的地位。另外...
评分一、知识分子有没有能力,有没有义务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声音”? 知识分子也是人,他们会有的弱点和问题不比我们少,而且越是把自我植根于精神和观念的人,也就越缺乏处理日常的能力。知识分子的专长在他自己的专业,对政治发声其实是跨界。但是中国自古有学而优则仕,位卑未...
杨老师出手,基本素养当然还是不用说的。但总觉得他自己的理论功底其实不够。
评分虽然书中有不少一眼就能看出的错别字和常识性错误,但这更多应该是出版社编校的责任。通读全书,杨先生客观的史家立场和冷静严谨的考证分析一如既往。1949年后意识形态统管一切下的知识分子心灵史,本来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近年来随着学术研究的放宽,这类书籍越发多见。读完这本书,再结合近期同时读的《阿伦特与海德格尔》一书中讲述海德格尔转向纳粹的种种描写,我们理应对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给予更多的同情和理解。时代潮流如此,一介书生很难撼动全局,即便他们有罪,也是阿伦特视角下类似艾希曼那样的平庸的恶而已。
评分书名太烂了。这本书的主题就是辟谣,啥张东荪王芸生潘光旦都是主动向中共靠拢的家伙,破的就是所谓民国知识分子独立的神话。
评分算是翻完了。此书通过张东荪、王云生及潘光旦三人在解放后的悲剧命运,研究了中共当政之后对于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不过,关于三人的叙述只是三个例证,重点在于书后面作者的余论。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在于,他们的一切皆以国家与民族为出发点,而忽略了人自身。这也导致了整个民族的悲剧。
评分杨老师出手,基本素养当然还是不用说的。但总觉得他自己的理论功底其实不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