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是一名讨好者,假如不是,你也可能认识这样的人。
所谓讨好型人格,是指一味地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的感受,而一旦停止这样做,又会陷入自私自利的自责中。
本书作者迈克·贝克特尔博士虽是人际关系方面的专家,但也曾长期身陷讨好模式不能自拨。在自我疗愈的过程中,他发现讨好行为的背后是内心的恐惧在作怪——
◎因为担心被拒绝或被误解而选择撒谎(害怕被拒绝)
◎就算不是自己的错,也会选择道歉(害怕起冲突)
◎工作中早来晚走以博得上司的关注(害怕被忽视)
◎经常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害怕自己不够好)
◎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小心翼翼害怕得罪人(害怕自己不重要)
因为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接纳和认可,所以他们的内心被恐惧笼罩,从而忽视了自己的真正需求。
本书不仅探讨了导致人们陷入恐惧的5种因素,还研究了实现自我价值的10个基本要素。当你身心足够健康,可以关注他人、帮助他人时,你会感到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平和,过上满意且平静的生活。
这也是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真相:越让自己幸福,就会越使别人高兴。
你可以成为真正的你,而且你仍然可以当一个好人(甚至更好)。
迈克·贝克特尔博士,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他是沟通专家,研讨会讲师,有多年大学及政府部门的从业经验,现任富兰克林柯维公司高级培训顾问,先后为世界500强企业进行过2500多场研讨会形式的讲座。
著有《跟任何人都聊得来》《不为他人抓狂》《高难度对话》等畅销书,曾在《企业家》等知名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其中《跟任何人都聊得来》中文版上市以来,受到无数媒体和读者的喜爱。
最近看到一个很让人生气的视频。 在某高校,男生掌掴了女生,可女生连躲都没有。只是把被男生刮落的头发重新别回耳后。 这名男生已经多次在多个地方如图书馆、教室里扇女孩耳光了,悲催的是女孩从来不知道躲避。 你说女孩是怕躲闪会遭到男生更狠毒的打骂?可是你看,女孩挨打的...
评分最近密集看了几本心理方面的书籍,不得不说,还是对自己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和触发的。 它们不是心灵鸡汤,叹息着无关痛痒的普世道理;也不是小说散文,需要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体悟人生;更不是励志成功学,让人今天斗志昂扬明天打回原形。 心理书是用专业的学科知识修缮每个人...
评分 评分前段时间,各大卫视热播的《女心理师》带我们见识了不少心理障碍问题。其中,拥有讨好型人格的莫宇给我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他的标签是“老好人”,经常免费请同事喝奶茶不说,还总是帮他们加班制作ppt。当心理咨询师问他为什么不拒绝别人时,他回答“因为我害怕产生冲突”...
满怀期待,如此心灵鸡汤的书是怎么打到8.9分的?快速浏览,一页都读不下去,我对豆瓣的信任又崩塌了一次。
评分讨好型人格是怎么形成的?习惯讨好者的内心在恐惧什么?怎样才能走出讨好他人忽视自我的魔咒?怎样做一个健康的“讨好者”?本书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并给出实现自我的10个要素,帮助讨好型人格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新找回自我。
评分关于讨好人格的一些小方法,可能有些就是随处可见的心灵鸡汤。 一共四章节 一、讨好模式研究。 二、讨好者在害怕什么?-害怕冲突、被拒绝、被忽视、不够好、不重要。 三、实现自我价值的小方法:培养真诚、培养好奇心、集中注意力、照顾好自己…… 四、改变讨好别人的生活模式:拓展舒适圈,而不是跳出舒适圈。
评分要出于关心而不是表现得关心,表里如一,真诚坦荡
评分尝试从直面事情本身开始,是解决讨好型人格转变的第一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