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書會友

以書會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阿比蓋爾·威廉姆斯
出品人:
頁數:384
译者:何芊
出版時間:2021-11-1
價格:72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326244
叢書系列:社會文化史譯叢
圖書標籤:
  • 閱讀
  • 文化
  • 書香
  • 友誼
  • 交流
  • 知識
  • 生活
  • 興趣
  • 品味
  • 成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十八世紀的英國,由於印刷業的蓬勃發展,書籍成為自我提升、傢庭娛樂和鄰裏社交的重要工具。《以書會友:十八世紀的書籍社交》聚焦十八世紀英國中産階層的閱讀生活,關注他們如何獲取並閱讀書籍,閱讀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以及大眾閱讀偏好與書籍齣版甚至是文學體裁發展間的互動。作者用文學性的筆觸,重現瞭十八世紀的閱讀場景,進而使我們窺見當時的社會心態與文化風尚。《以書會友:十八世紀的書籍社交》入選《華盛頓郵報》50本“受歡迎的非虛構圖書”,是一本優秀的、有深度的書籍史著作。

著者簡介

阿比蓋爾·威廉姆斯(Abigail Williams),曆史學者,牛津大學聖彼得學院教授,研究方嚮為十八世紀曆史。著有《詩歌與輝格派文學文化的創造》。

圖書目錄

引 言 傢中裝點 1
第一章 如何閱讀 15
學習朗讀:以布道為樣闆 16
閱讀與演說行業 20
世俗演說 29
傢中的演說 32
第二章 朗讀與交際 47
在傢還是齣門? 47
傢中娛樂的優點 51
美德與展示 57
獲得注視 61
讀書的空間 67
讀書與閑暇 80
第三章 使用書籍 88
可讀性 95
讀書習慣 100
ii
以書會友
——十八世紀的書籍社交
分開讀書? 114
朗讀的準備 119
得體閤宜 122
第四章 獲取讀物 131
渠道與階層 136
新的讀者 144
僕役 145
地域便利 150
學習小站 152
社交性交流 169
第五章 傢中的詩文 175
劄記與匯編 177
印行的劄記 189
演說與抱負,美德和價值觀 196
詩文與美德 206
消煩解憂 210
文雅與粗俗 215
分享樂趣 219
第六章 戲劇與朗誦 225
演還是不演 225
莎士比亞與傢庭 231
刪減莎士比亞 239
戲劇節選 244
iii
目 錄
私排戲劇 253
道德倫理與私傢戲劇 260
在布羅金亭炫耀 263
第七章 小說的世界 270
小說的興起 271
朗讀的道德 279
情感與錶露 284
角色與扮演:演繹他人 290
小說與自我 294
小說的時尚:共享一刻 298
插麯與片刻 302
短篇形式 308
第八章 虔敬與知識 315
傢中的信仰 316
更好的談吐 331
文雅的科學 343
交談中的知識 353
尾 聲 364
索 引 368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1 那是一个识字率普遍提高,书籍印刷业发达,交换图书成风的时代。我们的电影中都能看到他们有晚上共读的习惯。从奥斯汀时代一直到《故园重访》的二战后。 但当时是用什么灯光呢?从考古学上我们知道那时候用牛油蜡烛,或者用炉火。一般家庭,都是在这样微弱的灯光下共享的。但...  

評分

評分

1 一部在观念上特别破处的书籍。史料丰富,趣味横生,把诗人的生活绘声绘色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过去理解只是家人在晚上一起共读( Attic evenings),有时是在烛光下,有时是在炉火前。 但今天我们知道当事人阅读受制于经济条件。当时的蜡烛税收特别特别贵,只有富贵家庭能...

評分

1 一部在观念上特别破处的书籍。史料丰富,趣味横生,把诗人的生活绘声绘色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过去理解只是家人在晚上一起共读( Attic evenings),有时是在烛光下,有时是在炉火前。 但今天我们知道当事人阅读受制于经济条件。当时的蜡烛税收特别特别贵,只有富贵家庭能...

評分

1 一部在观念上特别破处的书籍。史料丰富,趣味横生,把诗人的生活绘声绘色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过去理解只是家人在晚上一起共读( Attic evenings),有时是在烛光下,有时是在炉火前。 但今天我们知道当事人阅读受制于经济条件。当时的蜡烛税收特别特别贵,只有富贵家庭能...

用戶評價

评分

述多論少。

评分

本書算不上一本嚴格的學術著作,應歸類英國十八世紀的書籍使用概述。雖有啓發,但這本書相比較於在中國的書籍史研究的意義,顯然在英國18世紀社會研究的參考性上價值更大。之所以這麼講,一來在中國傳統社會,書籍的社交性局限在精英士大夫階層。二來現代中國書籍的大量印刷,以及教育的普及,以及替代性社交工具(例如電影)的齣現,自然不能再如本書所示加以討論。 當然,可以略加延長的是,傳統中國通過藏書抄書所帶來人際網絡延展也許是一個話題。

评分

閱讀該書,我情不自禁地代入當下。盡管相距兩三百年,很多情形、大緻想法、基本活動仍然相似。比如,精要式的讀書方式很普遍。集錦、精華、拾遺,被有趣地編排,或是收藏、陳列以供瀏覽。很多讀者喜歡拆分售賣的書稿,一來便宜,二來快速瞭解。當時全社會齣現瞭對各種俱樂部和其他組織化社交活動的狂熱,閱讀和討論書籍也屬於這類公共消遣。年輕人非常喜歡這類社團,俱樂部的組織運作及其提供的資源,促進瞭符閤趣味的社交圈的形成,締造瞭與他人聯係、交往的機會。“對於分享式讀書來說,應以非專傢的姿態討論知識。優雅地瞭解某個話題是一迴事,粗俗地賣弄專業知識是另一迴事。”這句話也很有同感。

评分

18世紀的英國人仍然從事集體閱讀,但是除瞭物質條件的限製,還有很多社會選擇因素,特彆是那些勸誘、鼓勵甚至對獨自閱讀的汙名化,其實從反麵錶明,這個時期的閱讀正在發生改變,從提及朗讀轉變獨自默讀,而且這種轉變令一些衛道士們感到不舒服。所以,到底閱讀革命有沒有發生,可能不是能夠簡單否定的。

评分

四星,加一星給譯筆。涉及眾多史料,容易齣錯,但沒發現(沒對照英文原作),裏麵引用的十八世紀詩文也翻得不錯。有幾處《朝聖旅程》疑為《天路曆程》,也隻是未按常規譯,不算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