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那度”(Xanadu)是西方文化中对元上都的称呼。英国著名“湖畔派”诗人柯尔律治在一个夏天梦到马可·波罗描述的忽必烈的宫殿,于梦醒后写下抒情诗《忽必烈汗》,使“仙那度”成了一个象征华美与富饶的西方著名文学意象。1980年代,还是大学生的英国知名历史作家威廉·达尔林普尔(William Dalrymple)出于从小就有的对仙那度和冒险的憧憬,利用暑假时间,踏上了追寻马可·波罗足迹的仙那度“朝圣之旅”,而这本书就是关于这次巡礼的游记。
这趟文化之旅从作者在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求取马可·波罗所谓的“长明灯圣油”开始,到他最终把灯油倒入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忽必烈夏宫遗址的土里结束,横跨了夏秋两季。一路上他不断探访《马可波罗行纪》中提到的地点或风物,经历了一次次文化冲击与冲突,克服了一道道阻碍他达成目标的难关,因此书中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与凭吊,又有对沿途现实的反思与调侃。
一月中下旬 时候,“忽左忽右”放出了一期郑诗亮同冯洁音的对谈,聊了很多写中国的外籍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那期节目是我播客收听史上最忙碌的一期,一边听一边种草,不亦乐乎。 听罢节目,望着长长的“想读”清单,我当即决定从威廉·达尔林普尔的这本《在上都》(In Xanadu)...
评分 评分现在,我在五十岁生日的前夕重读它,重拾那些已被尘封于记忆角落里的地方和冒险,更令人愉快的是,我能找回当年那种纯粹的陶醉感……那个时候,你想要的不过是经历,而全世界如同一张地图在面前徐徐展开,等你迈出第一步。 当马可・波罗公元1271年抵达耶路撒冷时,虽然当时正...
评分一月中下旬 时候,“忽左忽右”放出了一期郑诗亮同冯洁音的对谈,聊了很多写中国的外籍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那期节目是我播客收听史上最忙碌的一期,一边听一边种草,不亦乐乎。 听罢节目,望着长长的“想读”清单,我当即决定从威廉·达尔林普尔的这本《在上都》(In Xanadu)...
从剑桥到仙那度的冒险之旅太精彩了,读到最后一页,作者和他的朋友横跨半个地球,经历种种挫折和奇遇,在仙那度宫殿废墟上背诵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时,感动油然而生。
评分虽然是达尔林普尔早期的作品,但永远可以相信他,最好的历史旅行作家
评分在阅读从出发开始一直到进入新疆境内的内容的时候,我一直在提醒我自己,这书就只值三星,然而当看完整本书,看到结尾作者在上都背诵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的时候,内心突然有个想法:就冲着作者年少气盛不远万里从康桥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上都的这种气概,就值得再加一颗星。
评分充斥着西方殖民视野的优越和肤浅。垃圾。
评分文笔确实稍显稚嫩… 容易草率地给某类人或某个地方下定论和贴标签…不过也确实符合20左右的热血青年的真实心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